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唯有『全民體育』可救職棒沉痾
2010/08/09 20:53:36瀏覽116|回應0|推薦0
職棒打假球屢禁不絕,歸根究底在於運動人口太少,運動市場不足以支撐耳。

運動人口需靠全民體育建構,但台灣多年來全是走菁英體育的路子,妄想靠著極權國家培養運動公務員的方法過一下隱,滿足運動愛國主義的虛榮快感。國際賽場上雖然表面體育歸體育,但仍然充滿政治氣氛和政治操作。以發展體育為名,行拚政治之實,台灣何必一定要隨之起舞?

然而體育的本質終就無法被政治壓抑,在資本主義的幫助下,職業運動的舞臺既多且廣,不受政治所局限,最近屢有台灣網球及高爾夫選手於國際賽發光發熱,曝光率更高,也唯有職業運動才能把運動生活化,天天都比賽,成為人民生活文化的一部份。

以台灣職業運動來說,基礎不足,國民運動風氣遲未成形,更顯得商業色彩濃厚,只能利用行銷手段創造明星偶像,吸引尖叫部隊。但如果缺乏真正愛好運動,實際從事運動的群眾支撐,終究是海市蜃樓,或淪於花拳繡腿的偶像舞臺,或淪於作弊賭博的黑道溫床。久之,內行球迷隨全球化轉向他國更專業之職業運動組織,也不足為奇了。

既然愛好運動的人群正是職業運動的基石,政府要做的是以培養愛好運動的人民為先,只有政府可以自學校教育,從小培養人民運動的喜好,進而興建場館供願意運動的人自己試試身手。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職業運動要長期發展,必得靠內行球迷支持,這是靠再怎麼行銷,也只能吸引來看熱鬧的球迷所無法取代的。

但台灣目前體育政策反其道而行,藉國際賽敲鑼打鼓,宣揚運動愛國主義,又胡亂把有限資源濫發給相關運動協會,成為既得利者禁臠,每隔幾個月,便有某某運動協會窩裡反,爭權奪利不堪聞問,每個運動協會都如此,又可能有什麼成績出來。

而中國大陸亦在愛國運動主義驅使下,塑造成千上萬的運動公務員,為了幾年運動生命,要供養其一生,沒有成績者下場戚戚故不多言,有本事者出國發展尋求舞臺,甚至成為大陸自己國際賽對手,近年常見日本、台灣、香港桌球選手皆為退休大陸選手,且連教練,甚至陪練員都是Made in China。台灣只有乖乖的付錢而已,好大喜功的運動愛國主義勞民傷財,弱化人民智商,最後只是一場笑話而已。

政客每逢世足賽就喊「台灣足球年」,要送小朋友到巴西長期訓練,要不就請友邦足球隊來台灣遊玩亮相,最後還因嫖妓和在機場辱罵台灣,搞得烏煙瘴氣,遇到奧運就--你喊下次要七面金牌,我喊十面,再不乾脆爭取辦奧運,政客不笨,但他們就是要藉運動愛國主義之名說笨話愚民,最後終是笑話一場罷了。

再從實際來看,台灣曾經風光的運動有撞球、保齡球等,政府從未鼓勵而屢創出佳績,為何?因為到處都是場館而已,從事的人多,其中便有天才出頭,市場就大,有企業會贊助,有人學,有人教,政府不出一點力則欣欣向榮。

目前台灣獲得一面金牌發1200萬獎金,正是菁英體育和運動愛國主義兩害合一的極至表現。美國是沒獎金的,南韓3萬美金,不到100萬台幣,比起連台灣目前發給殘障奧運的金牌獎金240萬都多差遠了。且上次吳淑珍『夫人』親自帶團參加殘障奧運以後,獎金要爭取與正常奧運相同,否則有歧視殘障之嫌。為何其他比台灣富有數倍國家,運動獎金卻只有台灣十分之一不到,成績卻又遠遠超越台灣,國人和政府在運動愛國主義發燒下,可曾冷靜想過原因?

國人喜愛的棒球奪牌其他成本不計,光獎牌費就幾億了,即使沒得牌也要發好幾千萬獎金,能換回職棒健康發展嗎?拿個什麼牌就要這樣那樣,分錢又不均云云,能比多一個人民上運動場運動更有意義嗎?政府繼續到行逆施,浪費有限的資源和金錢到菁英體育和運動愛國主義,而不肯落實全民體育,未來只有更多的笑話和「國傷」而已。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AMiao&aid=4305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