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交通局公布今年上半年A1類(二十四小時內死亡)事故數據,三十四個案件中死於機車者高達二十件,交通局指出,因油價上漲,日常使用交通工具的族群,騎機車比例從二成八成長到三成,而使得機車族的車禍死亡率飆高;資料顯示,油價高漲使國內機車成長創下十年來新高,民眾放棄耗油較多的汽車,但是並未轉為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而改為騎機車,如果交通主管單位不能為機車騎士找到一條「安全回家的路」,就有失職守。
全台二千三百萬人口,機車數量將近一千四百萬輛,幾乎每個家庭都擁有一輛以上的機車,可見機車受民眾依賴的程度,可是民眾對機車卻又普遍印象不佳,因此「機車」作為形容詞時,並不是個正面字眼,民眾對於機車又愛又恨,愛它的行車效率與省油,恨它可在大小路面上橫衝直撞,製造噪音及汙染,當然還有帶來的車禍。
機車在國內「橫行」多年,交通主管單位少有正面評價,當然對它的存在也未給予「照顧」,以道路而言,最好馬路的最佳行車位置,總是汽車優先,而機車則被壓擠在「禁行機車」的外側道路,而外側道路則有公共汽車上下客,計程車載客的臨時停靠,以及路邊停車的車輛,而機車就在這種環境下衝鋒陷陣,年輕騎士血氣方剛仗者藝高膽大見縫即鑽,車禍往往就此發生。
內政部統計今年一至五月道路交通事故統計報告指出,A1類交通事故肇事車種別,機車占百分之四十二點九最多,而台北市交通局統計的機車死亡事故中,二十四歲以下騎士就占所有機車死亡者的四至五成,該年齡層正是在學的高中職生或大學生,且八成以上是男性,就足以說明前述的現象。
機車是交通亂源之一,交通主管單位不喜機車,卻不敢明目張膽限制機車成長,只能以加強交通執法、限定機車停車位等懲罰的方式來抑制機車,在油價上漲之前,或許可以達到些效果,但是油價的因素加入後,對機車成長推波助瀾,不但國內如此,消費者選擇輕型機車作為短程代步工具,已成國際趨勢,因此想以自然法則來「消滅」機車,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有統計指出,如果十分之一美國人將汽車改為機車,每日便可節省汽油六千萬公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十五萬公噸;另有統計認為機車佔據的道路路面要比汽車少得多,一台二千西西的自用小客車,佔據的空間約等於五台一二五西西的機車,而五台機車可運送的人數比一輛汽車來得多,依據這些數據來談節能減碳,機車比汽車有效率,比大眾運輸工具還便宜。
以現今交通規劃,機車的問題很多,我們並不鼓勵民眾騎乘,而是要提醒主管單位,不可忽視機車已存在而且繼續成長的現實,主管單位必須面對兩個事實:
第一就是如果機車成長難以阻止,政府是否要繼續執行當前汽機車交通規劃,也就是眼睜睜的看著機車車禍死亡率繼續攀升,將日益增多的機車騎士逼向死亡邊緣。
第二就是勇敢的提出限制機車成長計畫,而非口號式宣導,在實施管制時,應有同步進行的大眾運輸改善措施,不致帶給民眾不便;大陸已有三十個城市禁行機車(「限摩」),廣州市「限摩」,由牌照管理到交通管制前後花了十六年時間,我們學得來嗎?
********************************評論********************************
這裡三篇新生報社論寫得都很有水準, 可惜『文章雖佳, 題目則差』只點出了一些問題. 缺乏中心思想, 就沒有立場, 說了一大堆機車好處, 卻不鼓勵騎機車, 又看不出反對機車, 因為缺了一塊安全問題的解決方案, 沒有想通『建造機車專屬高架, 橋樑, 地下道..』這個簡單, 經濟方法的道理. 最後只好以安全為全文重心, 交待兩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殊為可惜, 但機車革命黨補足了這個缺憾, 提供了可行的辦法, 從今以後新生報社論必可更加理直氣壯地宣揚機車的好處了. 預祝新生報鴻圖大展, 報運興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