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2/10 21:31:18瀏覽101|回應0|推薦5 | |
滴水如油
亮水珠 空氣和水是所有人,不,所有生物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打開水龍頭,清澈的自來水嘩嘩地流出來。這是我們城市生活中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七十年代我們去陜北農村下鄉落戶時,萬萬沒想到的就是,那裏缺水。滴水貴如油。 我們的小山村是在陜北黃土高原的塬上。用水需要到幾百米深的山溝裏去取。深溝裏,小溪隨着季節和降雨而時有時無,時大時小。涓涓泉水從溝底的石縫裏靜靜地滲出,流淌到一個三尺長兩尺寬一尺半深的蓄水池中。村民每天吆喝着毛驢從塬上村裏下到溝底,用木桶裝滿水,再返回塬上的村子裏。 剛到村裏,村民就教我們如何牽驢馱水的本事和竅門。兩個木桶都裝滿水後要放得緊靠在腳邊,你要穩住驢不動,舉起一只七八十斤的水桶,放到驢背上的馱水架上,一只手扶住,再用另一只手提起另外一只水桶,放在馱水架的一側,用身體頂住,再把馱水架頂上的水桶滑到馱水架的另一側,用手拽住。騰出來的一只手迅速用牛皮繩將兩只水桶固定在驢背的馱水架上。這裏的關鍵是驢不能動,提水桶要穩,綁水桶要快。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需要重新開始。當然,驢有時被折騰得實在受不了了,憤而逃走的事也時而發生。 由於村裏的驢有限,下溝馱一趟水幾乎要花幾個小時。因此,村裏對各家用水有限制。我們八個大小夥子每天只能有兩桶水。於是,節約用水就顯得很重要,清水要用在最需要的地方。首先是喝水和做飯用水,和面,做粥,下面條,還有蒸發糕。從地裏冒着酷暑幹活回來,每個人都是汗流浹背,嗓子冒煙,迫不及待地抄起水瓢,咕咚咕咚灌上幾大口水解渴。做飯沒有油水,農活又重,大家自然吃的就多。八個人常常連湯帶面要吃四大臉盆。這樣下來,每天的兩桶水就用去了一大半。剩下的水要洗菜,餵雞,餵豬。於是,洗了菜的水經常被用做蒸鍋水,反正用的是蒸汽,泥土都留在鍋底了。 水貴如油,自然不能用來洗臉刷牙了。我們還因為省去了洗漱而得意了一番,沒有了刷牙洗臉的麻煩。起床就下地,晚上倒頭就睡。我們也知道了,村民頭上羊肚子毛巾的用處之一就是幹活出汗以後,用它來洗旱澡。所以,那些羊肚子毛巾都由白色變成灰黑色。婦女頭上都戴着紡織女工樣子的無沿帽,是因為她們長期不洗頭頭發太臟,遮擋一下。 日久天長,我們的臉上留下一道道汗痕,牙齒上結起厚厚的牙石。二十年後,我在美國第一次去做潔牙,一張嘴,白發老牙醫驚叫起來,我的上帝!他讓其他醫生都來看,我嘴裏的牙石結成了一片,已經分不清每顆牙齒了。他費了很長時間清除我嘴裏的牙石,我還保留了一塊綠豆大的牙石做紀念。 沒水刷牙洗臉,當然就不能洗衣服了。可是我們有洗衣服的習慣。於是,當衣服實在太臟了,我們用筐擔着一堆臟衣服,帶上肥皂搓衣板,下到溝裏的小溪旁去洗衣服。剛剛過了春節,天氣還很冷。清澈見底的溪水刺骨寒冷。我們蹲在溪邊,用手在溪水中着洗衣服,凍得我們鼻涕眼淚止不住地一齊往下流。再加上深溝裏寒風陣陣,吹得我們直打哆嗦。沒洗多久,我們只好草草收工,結束了這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洗衣服。 從此,衣服臟了,就放到窯洞後面的衣服堆裏,然後再翻翻找一件看着比較幹凈些的衣服穿上。大家管這叫“衣服擇優法”。我們的衣服和鞋上都布滿了白花花的汗堿。有時,小牛犢小羊羔會興致勃勃地用舌頭在我們的衣服上舔來舔去。 一旦遇到下雨,下溝馱水的路又陡又滑。驢就不能去馱水了。我們只好把所有能盛水的盆盆罐罐都拿到院子裏接水。冬天下雪就更糟糕了,積雪幾天不化,土路泥濘。我們試着用大筐鏟回積雪,放入做飯的大鍋,燒火化雪。可是,滿滿冒尖的一大鍋雪,要燒掉很多柴才能化出半鍋水。而柴也是很寶貴的,那是從十幾裏外的山上辛辛苦苦打來的。於是,我們就組織了挑水突擊隊,冒着大雪,一人在前,揮着撅頭刨出一個個腳窩,後面的人擔着水桶,踩着腳窩,下溝裏去擔水。由於山路彎彎,一旦擔上兩只盛滿水的水桶,很難找到放下水桶休息的地方。只能小心翼翼地眼盯着腳下的路,踩穩腳窩,艱難地向塬上的村子慢慢地爬着走着。回到窯洞,每個人都是大汗淋漓。大家都感到這水是如此珍貴。 由於長期不能洗澡洗衣,村民無論男女身上都有虱子跳蚤。我們自然也不例外。虱子咬人是一串包,吸飽了血,肚子大的像個米粒,撅着屁股使勁往衣服縫裏藏。跳蚤咬的包大,分布比較開,咬了人,吸了血就跳開了。我們身上被它們咬的包奇癢無比,經常在睡夢裏不由自主地去撓。以至於手指甲都磨得不用剪了。 幹活地頭休息時,村民們經常在身上的衣服裏翻找虱子。我們想了很多辦法來對付這些害蟲。虱子是藏在衣服縫裏,我們就把衣服正穿一天,反穿一天。虱子想吸血就得爬着翻過衣服才能碰到我們的身體。每天睡覺時,我們會到離炕幾米遠的地方,把衣服脫下來,使勁抖上一抖,把跳蚤嚇跑。它們要咬我們,必須要再跳過來。 每當秋收過後農閑時分,要回家了,我們會拆了被子,和床單臟衣服打成一個大包,千裏迢迢帶回家去洗。一進家門,面對笑臉相迎的親人高聲警告,我身上有虱子。家人立即行動起來,讓我在門廳裏脫光衣服,和帶來的臟衣物一起進行處理。就這樣,有時還會有幾只漏網的陜北虱子出現在家人的衣服上,引起一陣大呼小叫和埋怨指責,我只有不停地賠不是。 我們那時經常想,如果有自來水,盡情地飲用,暢快地洗漱,那樣的生活是多麽幸福呀。 幾十年過去了。小山村引水上了塬。清澈的泉水通過水管直接進了村民們的窯洞。大家的衛生條件因此也大大地改善了。家家戶戶不但有了水,還通了電,有了電視機,電冰箱。村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前兩年回到村裏,看到村民家裏水管中流出清亮的泉水,不禁回憶起當年滴水如油的經歷,深深感到現在生活的幸福,那可能是城裡很多人意識不到的幸福。 (本文於 02/05-06/2020 刊載於世界日報上下古今版): 滴水如油(上) | 上下古今 | 藝文 | 世界新聞網 (worldjournal.com) 滴水如油(下) | 上下古今 | 藝文 | 世界新聞網 (worldjournal.com)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