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陜北放羊
2021/01/12 22:32:05瀏覽156|回應0|推薦5

陜北放羊

亮水珠

2020.11.24

            七十年代我們在陜北農村下鄉落戶時,曾經被生產隊派去做羊倌,就是放羊。

說到放羊,很多人腦海裏出現的是,藍藍的天上白雲飄,潔白的羊群像白雲一樣在綠油油的草原上慢慢地挪動,悠閑地吃着草。

            陜北放羊可不是那樣的。在陜北,多數的羊是黑山羊。它們披着一身黑毛,四只羊蹄可以攀爬陡峭的山坡。與牛不同,羊的眼睛雖然很大,但瞳孔是長條形,大而無神。一個羊倌放的一群羊有七八十只。放羊說起來容易,這裏頭可有不少竅門。

            首先是把羊群從羊圈裏放出來。羊在裏面憋了一夜,又餓又渴。羊圈門一開,它們都爭先恐後地向外跑。羊倌要數清楚這群羊有多少只,心裏有數,以便晚上回來時清點,防止羊只的丟失。可是怎麽數呢?羊倌要把住羊圈的門,只留一只羊通過的縫隙。但是,羊群蜂擁而出,速度很快,羊倌要一眼看五只羊,嘴裏數一個數,即五只一數。同時還要管住已經出圈的羊不要亂跑,最後查看圈裏有沒有剩下沒出圈的羊。

            等到羊群都出了圈,羊倌關好圈門。下一個問題是去哪兒放羊。塬上的平地和大塊的坡地都種了莊稼。羊群不能禍害莊稼。放羊只能到陡峭的山溝坡上去。那裏有的長着各種野草,有的長滿了一人多高的灌木梢林。山羊天生就有在峭壁上攀爬的本領,它們在懸崖峭壁上如履平地。放羊的人可沒有這本事,只能在峭壁的邊緣上引導着羊群。

有時,羊群進了梢林,羊倌只見梢林的灌木晃動,看不到羊群。好在羊群裏有頭羊,其他羊都會跟着頭羊走。羊倌要管住頭羊,又要督促落在後面的羊不要貪吃掉隊。更重要的是,羊倌要盡量不讓羊群散得太開,避免餓狼趁機叼走落單的羊。怎麽管住頭羊,引導羊群呢?羊倌用放羊鏟,就是木棍的頭上有一個小鐵鏟,鏟下一小塊土圪瘩,去打走錯路的頭羊,直到它走對路為止。還有,有經驗的頭羊也懂一些陜北話,特別是罵人的話。羊倌惡聲惡氣地大聲喊出一連串臟話,問候了羊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頭羊就知道自己走錯路了。我們當年為了放羊,只好學着說陜北的臟話。我曾經看到一位當年被下放到農村的留美博士揮着鞭子放五六只綿羊,綿羊根本不理會他的吆喝,到處亂跑,他氣急敗壞地在後面一邊追,一邊大喊,“站住!站住!”可見,羊倌能說羊能懂的話十分重要。

當然,如果羊倌帶上一只狗,它就能幫助把羊群攏住,同時盡早發現附近是不是有餓狼。所以,我們去放羊的時候,都會從村裏帶上一只狗一起去放羊。

羊群吃了草,要喝水。中午,羊倌把羊群趕到溝裏的小河裏喝水。由於塬上沒有水,羊群回村後沒水喝。所以,羊倌一定要讓羊群中午把水喝飽。天熱的時候,羊群喜歡躲在陰涼的地方而不去喝水。羊倌要把羊圈在河邊有陽光的空地上,讓它們曬太陽。羊群曬熱了,就會去多喝水了。

趁這個機會,羊倌也會在河邊燒點兒開水,吃些幹糧。

            如果是羊的產羔季節,一群羊會有十幾只甚至更多的小羊羔出生。羊群白天去山溝吃草,小羊羔幼小不能去。放羊出圈時,要防止小羊羔隨着羊群跑到圈外來。白天,小羊羔在圈裏一聲聲奶聲奶氣地呼喚羊媽媽。如果你把一只手伸進羊圈,伸開五指,會有五只小羊羔分別嘬着你的每一個手指頭,嘬得你心裏直癢癢。傍晚時分,羊群進村,羊媽媽們老遠就咩咩地呼喚自己的孩子,小羊羔們也大聲地回應着。羊群一進圈,羊媽媽便迫不及待地找到自己的孩子,小羊羔拼命地在媽媽的肚子下拱着羊媽媽漲得鼓鼓的乳房,使勁地嘬着奶,呈現一副動物母子情深的情景。

            雖然羊圈的圍欄紮得高而緊,又密密地綁了很多酸棗刺。餓狼有時還是能跳入羊圈。一旦餓狼入了羊圈,羊群就會拼命地向圈內擠壓。每只羊都想逃避被狼咬死的厄運。由於羊圈圍欄很高,餓狼無法把死羊帶走,它只能咬死幾只羊,喝了血,吃些內贓,然後只身跳出羊圈。但羊群裏卻可能會連踩帶踏死十幾只羊。山羊原来是準備了換錢。村裏只好把死羊分給各家各戶,來一頓意外的美餐。有時,我猜想,羊圈最裏面的山羊以為最安全,其實被踩死的危險最高。如果山羊不都是只顧自己的安危,而是幾十只山羊一起沖向那只餓狼,被踩死的很可能就會是餓狼了。

            幾十年過去了,陜北的農村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塬上的平地種上了大片的蘋果樹,坡地上都是經濟樹林。由於山羊吃草時把草根都會拔出來吃掉,對植被不好。村裏已經不允許山羊出圈,只能養。村民們生活條件好了,想吃肉時隨時可以買到,紛紛不再養羊了。我們當羊倌的經歷成了歷史。當帶着孫輩們在動物園來看到黑山羊,我不由自主就會和他們講起當年做羊倌的經歷。他們則瞪着大眼睛,仿佛在聽神話故事。


(本文於01/09-10/2021刊載於世界日報上下古今版):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51/5146452?from=wj_catelistnews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51/5143342?from=wj_catelistnews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REMDC&aid=155316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