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10/29 20:53:45瀏覽212|回應0|推薦11 | |
窯洞 (刊載在世界日報上下古今版) 亮水珠 這張老照片是七十年代初我們下鄉農村時,在住的窯洞前拍的。 窯洞,是陝北農村裡的民間住宅。在黃土坡上劈開垂直的崖面,向裏掏兩人高的土洞。在窯洞內刨出火炕,爐灶及煙道;在炕上鋪上石板炕席,灶上安鍋,在窯洞口安上木門木窗。一個新窯洞就建成了。建窯洞,只需木門窗,石板炕席的費用,經濟實惠而且冬暖夏涼。 當年陜北貧窮落後,村民們大多數都住在土窯洞裏。只有稍微富裕些人家有石窯。 陝北的夏天驕陽似火,酷熱難忍。頂著烈日幹完農活,我們回到窯洞裡,一股清爽的涼氣擁抱著汗透而疲勞的身體。再從缸裡舀一瓢涼水,仰頭從乾渴得冒煙的喉嚨裡灌下。身上立即有一種舒服又痛快的感覺。炎熱的夏天在窯洞裡睡覺清涼而安靜,比起空調房並不遜色。 陝北的冬天大雪皚皚,寒風呼嘯。走進窯洞,一股暖氣撲面而來。在爐灶裡生把火,爬上熱乎乎的炕頭,我們凍僵的身子感到溫暖又舒坦。天冷的時候,我們都是在窯洞炕頭的爐灶做飯。做飯的煙和熱氣經過火炕石板下的煙道排出,做飯又取暖,兩相兼顧。 窯洞裏的土炕,熱烘烘暖乎乎的,睡在上面舒服解乏。幹一天活下來,睡在熱炕上舒坦極了。據說雙層窗戶紙可以保暖,我們就用報紙貼了雙層窗戶紙,心裏感覺暖合一點兒。為了從窯洞裏看到外面的天氣,我們特意在窗戶上掏了個洞,照片上隱隱可見那個洞。早上,我經常捅醒睡在窗口的同伴,讓他通過那個洞看看外邊的天氣,心裏盼著外面在下雨,不能下地幹活,我們可以繼續蒙頭大睡。 由於山村缺水,飲水要到幾里深的溝裏去取,而且只夠做飯和飲水。我們無法刷牙洗臉,更談不上洗澡洗衣服了。住的窯洞深處是我們的衣服堆。身上的衣服實在太臟了,就到衣服堆裏翻一翻,找件相比幹凈些的衣服換上。 當年,那裏的村民相當貧窮,衣服破舊,冬閒時,只好縮在熱炕上避寒。有的人家只能合蓋僅有的一床被子。有一家有八個孩子。每晚睡覺時,孩子們在炕上一排躺好。父母拉著唯一的被子從炕的一頭蓋到另一頭給他們蓋上。 既然是窯洞是土洞,就可能會塌。所以,建新窯洞時要憑經驗選好地點。如果窯洞壁上出現裂縫,就要嚴密監視裂縫的變化,發現不妙,及時搬出。陜北不時有窯洞塌了造成死傷發生。 時光似箭,歲月如梭。一晃就是幾十年。小山村發生了巨變,泉水入了戶,電燈閃閃亮。柏油公路修到了村裏。陜北退耕還林,田野裏到處種的蘋果樹和經濟樹林。村民的窯洞裏有了電冰箱,電視機。有的人還用平板電腦開了賣蘋果的網店。老鄉們的收入每年都是幾萬甚至十幾萬元。 幾年前,我們又回到了那個小山村。照片上的土窯洞已經塌了。老鄉們都住上了明亮寬敞的石窯。那個我們住了多年破舊的土窯洞留在了老照片上,留在了我們的記憶裡。 本文於10/26/2020刊載在世界日報上下古今版,如下⋯⋯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