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宋代詞人:蘇軾 (第6章之1)
2013/08/07 05:26:45瀏覽768|回應0|推薦8

自柳永以後,長調慢詞已蔚為風氣。「歌詞」詩化的道路,在經過了漫長的演變之後,到北宋中葉時,已經到了求新求變、更上一層樓的階段。

恰在此時,一位文學藝術的天才橫空出世了。他的學問淵博,見識卓越,興趣廣泛,個性豁達豪邁,更有一顆永遠不變的愛國愛民之心。

然而這顆文壇巨星的後半生,卻仕途坎坷,在「朋黨」與「變法」之間,一再的被貶下放。在被貶謫期間,他寫詞自娛。由於他的學識胸襟,創作才華,和豁達的個性,他的詞章,完全改變了「艷詞」的原貌,改寫了詞的歷史。

他開創了與傳統「婉約派」並立的「豪放派」。他「以詩為詞」的寫法,突破了音樂的束縛,使「歌詞」的「詞」開始走入了文學的殿堂,和「詩」並稱為「詩詞」。

這位文壇巨星就是家喻戶曉,為人熟知的蘇軾。

蘇軾的生平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大文學家、書畫家。他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文學藝術奇才,無論詩詞、散文、書法、繪畫,無所不精、無所不通。在文學史上,他與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轍、王安石與曾鞏合稱「唐宋古文八大家」;與他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書法則與蔡襄、黃庭堅、米芾並稱「宋四家」。

他二十二歲時就進士及第,官至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龍圖閣學士,兵部尚書,禮部尚書等職,著有詩文集《東坡全集》及詞集《東坡樂府》等。南宋時被追諡「文忠」。

朋黨與王安石變法

蘇軾生活的北宋中期,是一個政治多變,人事動蕩不安的時代,對當時文人影嚮最大,傷害最深的莫過於「朋黨」與「王安石變法」了。

朋黨:宋朝重文輕武,在朝中當政的文人,個個都是學問淵博,有見地有理想的大學問家,他們對自已的看法,當然十分執著,但是人人堅特己見、爭論不休的結果,免不了會分黨分派,形成「朋黨」。

有了朋黨,朝廷之中每有爭議,大臣就分成黨派,互不相讓、互相傷害。蘇軾有學問、有才華、有能力,當然也不例外,在他的後半生,就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捲入政治風暴的漩渦之中。

王安石變法:到了第四位皇帝仁宗趙禎 (1010-1063) 去世時,宋朝已建國一百年,立國時的種種弊端都顯露了出來,例如官場腐敗,冗員過多,國庫空虛,貧富不均,百姓生活困苦等等,樁樁件件,問題重重,不但對內有農民起義,對外與遼(契丹)和西夏的戰爭也頻頻失利。仁宗時就和范仲淹、狄青等人推行過新政,由於反對勢力實在太強太大,只好不了了之。

繼任的英宗也有改革之心,可惜身體欠佳,才當了五年皇帝就病逝了。他二十歲的兒子趙頊(音序)即位,是為神宗。

年輕的神宗有理想、有抱負,少年時就有富國強兵之心。所以他當了皇帝以後,馬上採用了王安石的意見,開始了被當時認為是「驚天動地」的大變法,無論在政治、經濟、與軍事等各方面都做了很多的改革。這些改革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王安石變法」(又稱熙寧變法,熙寧是神宗的一個年號)。

對當時已經百病叢生的宋朝來說,這場變法確是一劑強心針,使北宋又重新恢復了生機與活力,然而,由於改革的範圍非常廣泛,改革派又求好心切,變法變得太急太快,不但影響了既得利益者,就連一般的人民也無法適應,由是全國嘩然,反對聲浪四起。朝中大臣也分成「變法派」(新黨)與「保守派」(舊黨),彼此結怨,互相攻擊。蘇軾的後半生就夾在新舊兩黨之間,時而朝廷,時而被貶,甚至有一次被捕入獄,差點喪生。

顛沛流離的後半生

宋英宗治平三年(西元1066年,蘇軾三十歲),蘇軾的父親蘇洵在京師去世,蘇軾兄弟扶柩返蜀。三年後,蘇軾守喪期滿還朝,新繼位的神宗已經採納了王安石的變法主張。

蘇軾首先寫了「議學校貢舉狀」,反對王安石變科舉,受到神宗的接見和鼓勵。接著他又寫了〈上神宗皇帝書〉,及〈再上皇帝書〉,對新法作了全面的批評,他這一連串的批評,引起了變法派的不滿,他祇好請求離開朝廷,出任地方官,先後擔任杭州(今浙江杭州)通判,密州(今山東諸城)、徐州(今江蘇徐州)、湖州(今浙江吳興)的知州 (縣市長)。

元豐二年(1079),蘇軾四十三歲,調任湖州,按慣例他向皇帝(神宗)上表致謝,謝表中有幾句牢騷話被變法派指為譏諷朝廷,對新法不滿,請求嚴辦。御史李定等人,更從蘇軾其他的詩文中找出種種詩句,斷章取義,說他影射皇帝。朝廷便將蘇軾免職,逮捕下獄,押送京城,交御史台(類似監察院)審訊,幸賴親友多方救援,才免於一死,而被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烏台詩案」。(烏台即御史台。因御史台多柏樹,常有數千隻烏鴉在樹上棲息而得名。)

西元1085神宗去世,年僅三十八歲。十歲的哲宗趙煦繼位,由反對新法的高太后聽政。高太后起用司馬光為相,並陸續召回因反對新法而被逐的大臣,蘇軾也被召還朝。

重回朝廷的蘇軾,日子並不好過,因為他雖反對變法,但認為新法也有可用之處,不能全盤否定,結果他不但得罪了新黨,也得罪了主張盡廢新法的司馬光,甚至被舊黨視為「又一王安石」。

在新舊兩黨的夾擊中,蘇軾又只好請求外放,先後擔任杭州、潁州(今安徽阜陽)、揚州(今江蘇揚州)、定州(今河北定縣)知縣,奔波於朝廷和各地之間。在擔任地方官時,蘇軾在各地興修水利,救濟災民等等,為人民做了許多好事,所到之外,都深受民眾的愛戴。

元祐八年(西元1093),高太后去世,哲宗親政,重新起用新黨,貶逐高太后所用之人(即元祐黨人),第二年,蘇軾以譏諷先朝(神宗朝)的罪名貶知英州(今廣東英德),尚未上任,又被貶惠州(今廣東惠陽)。

不斷被貶的蘇軾,就這樣奔波於地方之間,一直到宋徽宗即位,才遇赦北歸。西元1101年,蘇軾在北歸途中病逝常州(今江蘇),享年六十六歲。

( 創作詩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UnaKuan&aid=8098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