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3/31 07:56:23瀏覽982|回應0|推薦3 | |
。歐陽修 (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永豐)人。天聖八年(1030)進士,是北宋卓越的文學家與史學家,詩文革新的領袖,對後世影響極大。他的詞與晏殊齊名,史稱晏歐。
歐陽修四歲時,父親病死,母親帶他到隨州(今湖北隨縣)依靠他叔父生活,因為家境貧困,買不起紙筆,他母親就用池邊荻草稈,在泥地上劃字,教他認字。他聰明勤學,長大後,到汴京參加進士考試,連考三場,都得第一。
他二十多歲,在文壇上就很有聲譽,官職雖不高,卻關心朝政,正直敢諫。為了支援范仲淹的新政,得罪了當權派,被貶到滁州(今安徽滁縣),後又改任揚州、潁州太守。滁州四面環山,風景秀麗,在滁州,他寫的〈醉翁亭記〉與〈豐樂亭記〉兩文,因言辭優美,風格清新,被後人選在《古文觀止》之中,成爲永傳後世的文學瑰寶。
十多年後,仁宗想起他的文才,把他調回京城,擔任翰林學士,他積極改革文風,曾鞏、王安石、蘇洵和他的兒子蘇軾、蘇轍等都是經他賞識提拔的人才。在文學史上,人們把歐陽修、蘇洵父子,王安石、曾鞏等六人和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合稱爲「唐宋八大家」,以尊崇他們在文學上的卓越成就。
歐陽修一生著述豐富,其中以散文的成就最高,他打破賦體的嚴格形式所寫的〈秋聲賦〉,與蘇軾的〈赤壁賦〉先後媲美,成為千載傳誦的好文章。
除文學之外,他在經學、金石學、史學上也成就非凡。後人將他的詩論集錄成書,稱為《六一詩話》。在他擔任翰林學士史館修撰等職位時,和宋祁等人一同編修了《新唐書》,又獨力完成《五代史記》(即《新五代史》)的編撰。
道貌岸然的一代文宗,也有溫柔婉約的一面。歐陽修不但寫詞,還在宋初的詞壇上佔了重要的一席。他的詞,受到南唐馮延巳的影響,內容大都與「花間」相近,寫的題材也不外是相思、離情別緒之類的遣興之作,但由於他學問深厚,寫作技巧嫺熟,體察入微,雖是遣興之作,卻不乏藝術珍品,如「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兩句(〈踏莎行〉),看似隨意寫出,卻非常傳神。
宋仁宗無子,立堂侄趙曙為皇子。仁宗去世後,英宗趙曙即位,要按慣例追贈生父,為了英宗生父濮王的名分問題,朝中大臣分成「皇伯」或「皇考」兩大派系,各持已見,爭論不休,是為歷史上有名的「濮議之爭」。在「濮議之爭」中,歐陽修因主張以血緣為考量(皇考),與司馬光等人結怨。神宗趙頊繼位後,他又與王安石等人的新政意見不合,受到政敵攻擊,屢遭挫辱,他一再請求告老還鄉,到六十五歲時,才一償心願,回到曾經住過的穎州(今安徽阜陽)買田歸隱。
他在穎州寫了一系列以穎州西湖景物為主題的「采桑子」,其中九首都以「西湖好」起頭。從這些詞中可以看到他在遣興賞玩之餘,有歷盡滄桑後的悲慨,葉嘉瑩在「唐宋詞名家論集」中說歐陽修的詞是一種「悲慨中的豪宕」。他的豪放影響了後來的蘇軾與秦觀,所以馮煦在「宋六十家詞選例言」中說歐陽修的詞「疏雋開子瞻(蘇軾),深婉開少游(秦觀)」。
歐陽修晚年心境頗爲閒適,自云:「家有金石一千卷,藏書一萬冊,琴一張,棋一局,常置酒一壺,以自身一翁」,故號「六一居士」。退休後第二年(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他在穎州去世,朝廷賜諡號「文忠」,以表彰他一生卓越的文學成就和爲政的正直。
蝶戀花 踏莎行 浪淘沙 玉樓春 樽前擬把歸期說,未語春容先慘咽,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一曲能教腸寸結,直須看盡洛陽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采桑子 群芳過後西湖好,狼籍殘紅,飛絮濛濛,垂柳欄杆盡日風。 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
|
( 創作|詩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