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2/07 03:03:46瀏覽1034|回應0|推薦7 | |
欣聞家鄉侄孫女被北大錄取,攻讀碩士,特以此文賀之 北京大學巡禮
北京大學是當今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大學,歷史上新文化運動與五四運動等等重要運動的發源地,更是今天大多數中國學生與家長們最響往的一所學府,如此家喻戶曉的名校會有怎樣的校園呢?我非常好奇。
感謝劉俊民團長,趁「北美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與「中國作家協會」交流的機會,特別替我們安排了北大之行,使我終能見到自己心儀的北大。
北大的歷史
北大與中國近代史是分不開的。100年來在中國的歷史上,北大一而再再而三地扮演著改變歷史的重要角色,然而國家政局的動盪與不安也給北大帶來曲折複雜的命運。
。京師大學堂:1898年光緒皇帝在維新救亡的壓力下,下了「明定國是詔」,正式提出興辧中國第一所國立大學:「京師大學堂。」
。國立北京大學: 1912年袁世凱任臨時大總統,將「京師大學堂」更名為「國立北京大學」。任嚴復為校長。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抗日戰起,北平(北京)、天津相繼淪陷,北京大學奉國民政府之命南遷,於1938年與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在昆明聯合組成「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國立北京大學:1945年抗戰勝利,西南聯大解散,次年,「國立北京大學」在北京復校。
。北京大學: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大學收歸國有,「國立」兩字取消,「國立北京大學」改為「北京大學」。
燕園與莫菲
有人說在滿清末年的內憂外患中,義和團事件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它不僅直接導致了滿清的滅亡,更逼迫閉關自守的中國人改變思想,走向世界。
這打著「扶清滅洋」口號的義和團事件發生在19世紀末,是一場大規模的「排洋運動。」當時所有在華的西方人士都受到了牽連。其中包括傳教士與華人基督徒。事件以後,在華的基督教會就改變了傳教的重點。開始興建大學,從事教育。為了表現教會的親和力和減少中西文化的差距,這些大學的建造,一律採用中國式建築。
在這些教會大學之中,最有名的,當推位於北京的「燕京大學」。
1952年,中國教育當局基於「外藉人士不得在中國興辦學校」的新規定,將高等學院、與院系做了大幅度的調整。其中燕京大學的文法學院分給北大,理工歸清華,同時北大遷入燕京大學,「燕園」由是成為北大校園中的重要景觀。
燕京大學成立於1916年,由美國建築師亨利莫菲設計建造。莫菲畢業於耶魯大學建築系。他1914年到中國來時,義和團事件剛過,一些在華的基督教會開始大興土木,建造教會大學。莫菲正逢其盛,陸續在中國各地規劃設計了許多重要的教會大學,這些建築使莫菲成為當時中國建築界「古典復興思潮」的代表人物。
莫菲的古典復興建築風格,是一種中西合璧的風格,我相信在當時這種風格一定給人「洋裡洋氣」的感覺,但經過中西文化百年的碰撞融合與沉澱以後,莫菲所設計的燕園,現在看來竟是秀麗端莊、古意盎然。
北大的校園
北大的大門口有一對石獅子,有皇家氣派的紅色牌樓之上,高高的掛著紫藍色為底,金框圍繞的匾額,上面書有「北京大學」四個燙金大字。進入校園沿著人工湖「未名湖」走去,湖光塔影(博雅塔),綠柳垂䕃。湖岸邊,紅色的廊柱與中式的牆飾在青松翠柏之後,時隱時現,新古典的色彩,古色古香,婉約而含蓄。
據說「未名湖」的「未名」兩字,出自國學大師錢穆。燕園詩情畫意的湖水與典雅秀麗的林園,讓北大在原有的人文氣質之外,更孕育出一種獨特的「靈氣」。在《百科百度》上我看到在曾在北大流行的詩句「未名湖是個海洋,詩人都藏在水底,靈魂們若是一條魚,也會從水面躍起。」未名湖的詩人是何等的意氣風發!
義和團事件與接踵而至的八國聯軍,整個改變了中國。中國開始西化,作為時代先鋒的國立大學普遍地採用了西式建築,北大當然也不例外,現在北大校園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建築是西式的,擁有全亞洲最大、藏書量最豐富的北大圖書館(其中東舘由香港富商李嘉誠捐贈)是一幢蓋有中式屋頂的西式建築,為慶祝北京大學建校100周年而建的紀念堂,更是一座雄偉壯觀的歐式建築。
從滿清的一些親王王府,到清末民初的燕京大學,到現在雄偉壯觀的圖書館,與「百周年紀念堂」,北大的校園處處都是歷史。
我們到北大的當天,正好是開學的第一天,圖書館門口掛著紅色的橫幅:「得天下英才以育之,攬世上群書以傳承—熱烈歡迎2010級新同學」。我們參觀完畢離開北大時,已近五點,學生們正下課出來,人潮滿校園,從全國各地精選出來的「天下英才」正踏著前人的腳步向前邁進。
「我們今天東風桃李,用青春完成作業,我們明天巨木成林,讓中華震驚世界。燕園情。千千結 ,問少年心事,眼底未名水,胸中黃河月。(北大之歌((燕園情))」
「問少年心事,眼底未名水,胸中黃河月。」責任與榮耀,在歷史的長河中,北大人,一代又一代,繼往開來,任重而道遠。
註: 除了燕京大學,莫菲還設計規劃了長沙雅禮大學、福州協和大學、南京金陵女子大學、廣東嶺南大學的部分建築以及清華學堂校園的整體規劃和四大建築的設計等等。
1928年莫菲也曾擔任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築顧問,主持制定了1929年南京的首都規劃,並設計了紫金山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紀念塔與紀念堂和南京國民政府鐵道部大樓。他又與設計南京中山陵,廣州中山紀念堂兩大建築的中國建築師呂彥直,有很深的淵源:1918年李彥直在康乃爾大學建築系畢業後,在紐約的莫菲建築師事務所工作。1921年呂彥直回國,短期在莫菲事務所的上海分所工作。
原載洛城文苑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