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10/12 20:21:08瀏覽1745|回應4|推薦50 | |
在政府強力宣導「165」反詐騙動作1年過後,讓人氣餒的是全國每周發生件數仍在500件以上;更氣人的是,過去歹徒騙不到會歇手,現在則使出奪命連環Call,高張氣燄令人咋舌。 仔細分析詐騙集團惡行,從最早勾引民眾貪念心理下手模式來看,典型手法有香港馬會中大獎、百萬汽車中彩要付15%所得稅率,甚至於個人綜合所得稅要退稅等惡跡,都是小魚釣大魚的謀財手段。 為此政府設立「165」反詐騙電話,金融機構相對配合提款卡,每回至多只能轉帳3萬元限制,這時候歹徒犯罪模式,一下子裝成保護被害人角色,辯稱要保護當事人財產,所以要移轉被害人帳戶內存款。 這樣的保護模式,出現在目前流行電視購物、冒充司法公務員、援交等三大類型為主;多數被害人認為,正因社會紛亂,所以歹徒「正義使者」化身惡跡,並沒有因為限制轉帳金額,而減少詐欺所得。 在詐欺惡行不斷翻揚下,更可惡的是私下販賣個人情資的單位或人,由於他們提供歹徒足夠騙人資料,才造成被害人「信以為真」,可這些提供情資者,有多少人遭到重懲?如果不能從源頭來抑制,重懲賣個資者,光靠「165」積極行動,只怕仍是樹不見林。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