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道聽塗說」可以寫作「道聽途說」
2019/07/09 18:37:25瀏覽14745|回應1|推薦5

「道聽塗說」可以寫作「道聽途說」

 

 

常看到網路上關於成語「道聽塗說」的討論。

「道聽塗說」出自《論語.陽貨》:「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

意思為:「泛指沒有經過證實、缺乏根據的話。」


一般討論的問題有二:

(一)「道聽塗說」的「塗」是什麼意思?

一說「塗」同「途」,是「道路」;

有認為「塗」是「糊塗」,故「塗說」乃「胡說」之意。

(二)若「塗」同「途」,為「道路」的意思,那麼,「道聽塗說」可否寫作「道聽途說」?

網路討論,莫衷一是。

 

............................................................................................

 

【自在老師正解】

 

[資料查證]:

 

一、根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塗」:

道路。通「途」。

《論語.陽貨》:「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塗。」

《孟子.梁惠王上》:「塗有餓莩而不知發。」

 

「道聽塗說」:

路上聽到一些沒有根據的話,不加求證就又在路途中說給其他的人聽。

語本《論語.陽貨》:「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

後泛指沒有經過證實、缺乏根據的話。

 

二、根據(宋)邢昺《論語注疏》:

【疏】「子曰: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

正義曰:此章疾時人不習而傳之也。

塗亦道也,言聞之於道路,則於道路傳而說之,必多謬妄,為有德者所棄也。

 

[結論]:


「塗」通「途」,道路。故「道聽塗說」可以寫作「道聽途說」。

 

古人例子如:

唐.柳宗元〈與劉禹錫論周易九六說書〉:

「今二子尚未能讀韓氏《注》、孔氏《正義》,是見其道聽而途説者,又何能知所謂《易》者哉?」

 

如果論「典故出處」,或考試作答,當寫作「道聽塗說」;

如果為文表達意思,則二者皆可。

 

[補充]:


(一)

關於做為「道路」意思的「塗」與「途」,古書中皆有用之。

「同歸殊途」亦作「殊塗同歸」

《易經.繫辭下》:「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

《文選.嵇康.琴賦》:「其餘觸類而長,所致非一,同歸殊途,或文或質。」

也作殊途同歸」、「殊塗同歸

《抱朴子.外篇.任命》:「或運思於立言,或銘勛乎國器,殊塗同歸,其致一焉。」

 

(二)

「塗」作為名詞,並沒有「糊塗」、「隨便」之意,而是「泥」的意思。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塗」:泥。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卷三下.釋詁》:「塗,泥也。」如:「泥塗」。

 

所以「道聽塗說」,整體意思雖然是指「沒有經過證實、缺乏根據的話」,但「塗說」本義並不是「胡說」的意思,而是「於道路說之」

 

 

自在老師專業解說

(2019/7/9 於自在精舍)

 

.............................................

 

◎原發表於「自在老師」粉絲專頁而整理之:

https://www.facebook.com/TztzaiMaster/posts/2329352333774414

 

.............................................

 

[後記]


(我將本文分享在「推特」。此為我在「推特」對一位大陸網友留言之回覆。)

 

「塗」作為「道路」意思,是古書用法;現代一般使用「途」。

前者為閱讀、了解古籍而學習;後者為便於日常書寫、打字之使用。

但「成語」有其根源,是學習知識,也是應考之必要也。

故二者應並存之。

 

我之所以費那麼大功夫,花了幾個鐘頭查資料、寫這篇文章,

是因為我們台灣,有些守舊不通的國文學者、文字工作者,

把「道聽塗說」當作「標準答案」,

而認為寫成「道聽途說」是「錯誤」的!

所以我才花功夫來解說。

 

(2019/7/9~10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ztzaiMaster&aid=128022152

 回應文章

小熊
2022/01/03 09:23
理解,謝謝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