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米勒畫展在台灣
2008/07/29 20:23:57瀏覽264|回應5|推薦0


        去年到巴黎玩時, 參觀了幾間博物館 (巴黎真的是個很棒的城市, 博物館又多又精采, 不說羅浮宮, 光是 Château du Fontainebleau, Château de Versailles, Panthéon..... 都很值得各自花一整天去欣賞), 其中被我排名第一的, 就是奧塞博物館 (Musée d'Orsay), 不但作品多且優秀, 更由於它是從一個老舊的車站改建而成, 因次佔地相對來講不算大, 可以在一天內走完而沒有讓腳斷掉!

        不過當時注意力都被羅丹的雕塑和莫內的畫牽走, 好像沒特別看到米勒的作品 (後來才知當時米勒被送到別國展覽去了----> 還真是奧塞博物館的外交大使咧!), 所以這次利用米勒作品在台灣展出的機會, 終於得以看到他的原作.

        我選在颱風過後的第一天去國立歷史博物館參觀, 原以為在星期二中午, 應該人煙稀少; 不料一到現場, 差點沒昏倒, 竟然大排長龍! (這些人是都不用上班喔!? 難怪國家競爭力在退步, ㄘㄟˊ )

有一對情侶, 排到快進大門時, 才發現還沒買票! 於是又回到購票處去排另外一隊, ##*@

        好吧, 無論如何, 既來之則安之, 乖乖跟在人群中, 緩步前進, 反正休假當中也不趕時間, 就當是國人的文化素養普遍提高了吧 (雖然還是有一些人在裡面講手機/媽媽呼喊小孩子/同學互相招呼, 然後嘻笑一下/.... / --->昏倒! 不過憑良心說, 整體而言, 不算太吵, 對照以前的經驗, 我覺得有進步了)!

        現場除了展示以米勒為首的巴比松畫派之外 (Barbizon school), 還有米勒後期和十九世紀末期的畫家作品. 就米勒作品而言, 最有名的莫過於晚禱(L'Angélus, 1857-1859), 拾穗(Des glaneuses ou Les glaneuses, 1857) 牧羊女及羊群 (Bergère avec son troupeau 1863) 這三幅. 大師風範果然不凡, 這三幅都是在幅員遼闊的農家景色中, 鮮明清楚地表現出主題, 而重點則是在精神層次上, 刻畫出農民謙卑而辛勞的生活. 不知是因為年代久遠, 還是他個性使然, 我覺得米勒用色相當灰暗, 雖說是以紅 藍 黃三色為主, 但畫風頗為陰晦, 所以他的另一幅作品 "春天", 若沒有枝頭綻放的鮮麗花朵, 我會覺得是在畫冬天了!

        跟米勒同期的幾個畫家中, 我推薦胡梭 (Théodore Rousseau), 還有一個女畫家 波納 (Rosa Bonheur). 這兩位的作品也是主題鮮明, 筆觸細膩, 尤其 Bonheur 的一幅 "Labourage nivernais" (在尼維禾內的耕作), 把牛隻的表情和肌肉張力詮釋地很生動, 犁過的土壤和草地栩栩如生, 若不是米勒的三大作品意境實在太高了, 我忍不住想自做主張的將這一幅耕作圖排到第一名!

        米勒後期的作家, 不由自主的都會畫上一幅"類似拾穗"的圖, 不過意境上真的差了許多, 有一種畫虎不成反類犬的悲哀! 當然, 這當中還是不乏佼佼者, 其中以 Jules Bréton (布黑東) 的 Evening (傍晚)和 rappel des glaneuses (召喚拾穗者暮歸)最出色. 這兩幅都是 Bréton 對農家生活的描繪, 雖然後者也是仿米勒的拾穗而成, 但佈局更龐大, 人物更眾多, 頗有 "和米勒一拼" 的架勢; 不過, 一般後世評論認為他的意境終究遜米勒一籌!

我覺得 Bréton 的 "Evening" 畫的很好, 圖中那女孩在夕陽西下時, 面帶愁容地呆坐著, 很引人遐思 (不知是因為收成不好還是擔心著家人). 然而, 在一般常見的評論中, 都沒有提到這幅作品, 有點奇怪 (該不會是我獨具慧眼吧, 哈! )

        這個畫展好可惜不能拍照 (在巴黎, 幾乎所有的展覽都可以自由拍照啊!), 偏偏我又忘了帶紙筆進去, 所以有幾幅也很不錯的作品, 出來後就忘了 !  紀錄在此的, 是印象很深刻, 甚至很感動的作品. 有一位評論家說, 看了米勒的"晚禱", 會有"聽到鐘聲"的感覺 (angélus 在法文裡就是"鐘聲"的意思)! 大師意境, 不得不令人折服; 我覺得鐘聲不是來自於遠處那不成比例的"大"教堂, 而是那對男女虔誠祈禱的姿態與面容..........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每天都想出去玩兒@guest
Re: 米勒畫展在台灣
2009/03/20 01:24

原來在巴黎的展覽都可以自由拍照的阿

那真是不懂臺灣辦展為什麼都不行拍照了

那我以後就不會用鄙視的眼光看拿相機拍照看展的人了~~

倒想去問問主辦單位,為什麼不能拍照阿?

[版主回覆03/20/2009 02:43:33]

不能拍照, 有一個很大原因是 "智慧財產權" 吧!

不過, 也有理論認為鎂光燈會破壞畫作, 所以有些展覽會告知 : 可拍照, 但不可以用閃光燈. 我覺得這樣才合理.


丫丫爸@guest
Re: 米勒畫展在台灣
2008/08/10 20:58

老魔王該不會是又出國去玩了吧!

羨慕!

[版主回覆08/10/2008 23:37:27]

沒有啦, 只放 3 天假, 事情都排滿了, 最近股票又輸到當褲子, 根本出不了國了, 唉!

不過, 我每次放假, 的確都比上班還累, 哈!  


丫丫爸@guest
Re: 米勒畫展在台灣
2008/08/02 19:36

沒錯!  應給藝術工作者或是相關科系學員更寬廣的空間!

可是這樣會沒人去看! 

[版主回覆08/02/2008 20:35:12]

其實 這是可以規劃的, 譬如說某幾天是只開放給專業人士參觀; 或某個時段, 只開放專業人士討論. 其餘時間則是所有人都可以參加, 那有些時間上不能配合的專業人士就只好和一般民眾送作堆.

好的展覽, 應該能兼顧普羅大眾和專家的需求.


端紅蝶@guest
Re: 米勒畫展在台灣
2008/08/02 19:10
上次好像去欣賞歷史博物館的黃金印象美術展,
也是大排長龍,都是來看熱鬧的。
我很質疑,沒有受過美術訓練,看這些畫展是沒有意義的。

[版主回覆08/02/2008 20:30:52]

其實這種展覽, 不管是國內或國外, 看熱鬧的一定遠多於真正懂得的人; 問題是, 我也不是專業人士, 所以我也不能批評別人是看熱鬧的.

即使是去聽音樂會(我自認的專長), 同樣的表演, 我所聽到的, 和盧亮輝聽到的, 一定會不一樣; 如果盧大師說我是來湊熱鬧的, 我一定會很難過.

不過, 我相信我們要求的是一個安靜舒適, 不被干擾的環境來欣賞這些作品. 所以只要不是在會場亂吵亂叫, 插隊, 吃東西, 大聲講手機......, 我都可以接受了!(雖然這種人還是不少)

我現在會用比較詼諧的心態去看這些 我以前眼中覺得很沒水準的人; 因為每個人會有他自己的體會和感動, 我們不能因為看他長的很 ㄙㄨㄥˊ, 就說他一定是來亂的. 曾經有人質疑我怎麼穿牛仔褲去聽音樂會咧! 哈哈, 在她眼中, 我也是沒水準的人了!


丫丫爸@guest
Re: 米勒畫展在台灣
2008/08/02 00:40
台灣有時會有一些不錯的展覽  但大多都是吸引一些"看熱鬧"的人潮  和媽祖遶境一樣擁擠  少了 幾分優閒  [版主回覆08/02/2008 02:12:35]沒錯, 呵呵, 開發中國家就只能這樣囉!
不過, 我不趕時間的話, 有時候會轉身看看週遭這些人的 ㄙㄨㄥˊ 樣, 倒也是樂趣一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