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9/04 10:53:32瀏覽1710|回應6|推薦0 | |
每次聽到盧亮輝這首"冬", 我都會有一種感覺---> 真是偉大! 即使聽過了春和月兒高, 我依舊被"冬"給震撼住; 不論是樂曲的氣勢, 配器上的安排, 還是不著痕跡的轉調手法, 都讓我讚嘆不已! 好, 不多廢話, 先來介紹. 不同於一般樂曲以壓低氣氛來表現冬的沉重, 盧亮輝的冬一開始就是歡樂暢快的急板. 胡琴和笛子模擬呼呼風聲當襯底, 彈撥以輕快的跳躍, 點綴出滑雪人們的喜悅; 在嗩吶以節錄第一主旋律出場的預告下, 三十六簧笙帶出第一主旋律. 接下來笛子齊奏第一主旋律, 然後樂團盡出, 在一段爬升過門後, 從 D 調轉到 G 調, 延續歡暢的氣氛. 突然, 喧鬧頓停, 在一個漸慢中, 由三十六簧笙和中音笙將氣氛逐漸壓低; 接著, 在胡琴顫弓下, 由彈撥帶出飄零的雪花--> 開始下雪了, 也由此進入降B 調的第二段. 新笛以三拍子的第二主旋律獨奏, 帶出一種在屋裡看著窗外飄雪的蕭條失落感. 接著胡琴演出第二主旋律, 由三拍子轉成 4/4 拍的三連音; 望著千里冰封, 萬里雪飄的大地, 有一種沉重的沮喪. 其後, 不同的樂器輪奏一段爬升過門後, 轉入 C 調, 定音鼓, 風鑼和高低音嗩吶齊出, 帶出隆隆大雪, 以雷霆萬鈞之勢覆蓋大地. 笛子模擬的風聲, 呼嘯其間, 更增聲勢. 我個人認為這一段非常精彩, 從一開始的雪花飄零, 到最後的隆隆大雪, 音樂中有強烈逼真的實際畫面; 而主旋律頗有 "武俠片" 的味道, 在沉重中, 還帶有一絲浪漫! (聽過的版本裡, 還是以當年香港中樂團的最棒--> 他們的嗩吶好強!; 而高市國在這一段, 樂團氣勢做的不好, 嗩吶竟把音吹斷, 失去了那股大雪澎湃, 如浪襲來的聲勢). (好, 插花一張下雪的照片; 後面的小黑點, 就是西藏著名的犛牛) 終於, 雪勢漸弱, 至於停歇, 在四度音的跳躍下, 回歸平靜. 第三段的精采不下於第二段, 一開始以高胡和南胡的搭配, 好像雪地中突然有一隻野兔抬起頭來, 打破沉靜; 不遠處又一隻松鼠竄出; 接著, 四周圍開始有動靜, 萬物甦醒了! 嗩吶的第一主旋律以變奏再現, 大地重見生氣. (還是忍不住要說, 高市國這一段處理的太重, 失去那一股清新活潑的味道) 盧亮輝在這一段有作修改, 增加了十幾小節, 把跳躍喜悅的味道更加重, 而且接軌的痕跡終於消失, 所以比起香港中樂團當年的版本是好的多. 接下來依舊是第一主旋律貫穿, 但伴奏竟成了小鑼小鼓和小鈸, 在重生的喜悅中, 展現了中國人過年的歡樂. 這一段把"中西合璧"發揮到了極至, 西樂的旋律下, 帶有濃濃的中國味, 彼此卻又相融得宜. 我第一次聽"冬"的時候, 就是這一段深深吸引我---> 鑼鼓正拍的伴奏, 竟可以和切分音的西洋旋律契合的這麼完美! 接著在轉調中, 樂曲進入了展望的第四段---> 第二主旋律再現, 中慢板的節奏裡, 期待冬天結束, 春天來臨. 風鑼和定音鼓輪音當襯底, 樂團在逐漸漲升的綿綿企盼中, 第一主旋律突然竄出, 將樂曲熱鬧歡喜的結束! (這一段, 香港中樂團的嗩吶以八度音拔高, 簡直不可思議, 真的很強! 而高市國的定音鼓, 把 "綿綿的" 的感覺完全破壞掉, 令人昏倒!) 這首曲子在技巧上非常難, 味道不容易掌握; 若沒有 50 人以上的樂團, 又表現不出它的氣勢. 我聽過的幾個版本中 (香港中樂團的錄音, 香港中樂團來台的演出, 北市國, 高市國, 以及在 youtube 上的某大學比賽自選曲), 還是以香港中樂團的錄音版最棒; 其他的幾個團體各有千秋, 但那個大學最讓我驚豔, 因為大學社團竟然可以演出這一首, 實在令人羨慕. 不過, 其他幾個團體有一個共同的遺憾, 就是第二段的新笛獨奏都改成梆笛獨奏! 很奇怪, 味道明明就差很多...... 盧亮輝的冬, 旋律優美, 氣勢磅礡; 有如寶刀出鞘, 光芒不可逼視, 值得一聽再聽!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