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軍事教團---條頓騎士團(H)上
2008/08/25 03:48:22瀏覽1195|回應0|推薦24

上圖 : 波蘭西格蒙德一世老國王

100.     軍事教團的興起原因及影響 

  4.     條頓騎士團(Teutonic Order)   

Ø         政教分離

1466年,簽訂第二次托爾恩和約(Second Peace of Thorn)條頓騎士團國家(the State of the Teutonic Order)放棄了東邊普魯士聯邦領地,教團從普魯士完全地被驅逐了。

1525,勃蘭登堡的大團長阿爾伯特(Grand Master Albert of Brandenburg)接受馬丁路德的建議,宣佈由宗教性的統治,走入世俗化的統治,轉換了成路德教派,被世俗化的教團居住在普魯士的疆土上,并且以普魯士的僭越身份對波蘭臣服效忠成為諸候,從波蘭西格蒙德一世老國王(King Sigismund I the Old of Poland 1 January 1467 – 1 April 1548)得到普魯士公國的繼承權利。  普魯士新教徒公國因而成為波蘭羅馬基督教的采邑。(I.E.僭越身份的意涵 : 騎士團是教宗及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黃金召書特許成立的,效忠對象應是教宗及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轉教及轉換效忠對象,理應引發戰爭的,但那時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在經歷了動盪宗教的改革,農民戰爭(Peasants' War,),對鄂圖曼土耳其人戰爭,將條頓騎士團公爵逐出教門的命令無法有效的執行,對抗大團長阿爾伯特叛教的騷動就不了了之了!!)

1525年,在失去普魯士以後,條頓騎士團在神聖羅馬帝國集中了他們的財產。   因為他們擁有的沒有聯接的疆土,他們發展出一個三級的行政系統:財產被結合為郡(commanderies)是由司令員(Komturei)的執行管理。   幾郡(commanderies)被結合形成土地總管(Landkomtur)帶領的管區(bailiwick)   所有條頓騎士團的財產都歸屬總部在巴登莫津深 (Bad Mergentheim)的大團長。

一共有十二日耳曼管區:

圖林根州(Thuringia)

亞爾登被森 (Alden Biesen在現代比利時)

黑森(Hesse, 州內最著名的城市法蘭克福)

薩克森(Saxony)

西華里亞(Westphalia)

法蘭康尼亞(Franconia)

科布倫茨(Koblenz)

阿爾薩斯伯根地(Alsace-Burgundy)

蒂羅爾(An der Etsch und im Gebirge (Tyrol)蒂羅爾)

烏得勒支(Utrecht)

洛林(Lorraine)

奧地利(Austria)  

日耳曼區域的外部是西西里島(Sicily)、普利亞(Apulia, 在意大利東南部地區與東部亞得里亞海接壤)、倫巴第(Lombardy)、波希米亞(Bohemia)、「羅馬尼亞」 (Romania希臘)和亞美尼亞塞浦路斯(Armenia-Cyprus)的管區。

教團在1810年以前逐漸丟失了這些財產控制,直到,只有管區在蒂羅爾(An der Etsch und im Gebirge (Tyrol)和奧地利(Austria)依然存在。

在勃蘭登堡的阿爾伯特的放棄條頓騎士團大團長以後,瓦特・馮・克然堡(Walter von Cronberg 1527年至1543年在位) 1527年成為了得意志團長和1530年成為大團長。 

1531年,皇帝查理五世(Emperor Charles V)結合了二個位置,創造Hoch- und Deutschmeister職位,也有帝國的王子等級(Prince of the Empire)   在農民的戰爭期間被攻擊的瓦騰堡的莫津深 (Mergentheim in Württemberg)建立了新的大教長(Grand Magistery)

教團也幫助了查理五世 Charles V)反對斯克馬卡迪克聯盟(Schmalkaldic League 1531年建立的路徳新教防禦聯盟,)

1555年,在奧格斯堡和約(Peace of Augsburg和約提出教隨國立的原則,暫停了內戰。     和約是首次根據法律正式承認新教路德教派在神聖羅馬帝國內的地位,使其勢力得到發展。 同樣因只承認新教路德教派的地位,忽視其他新教教派的應有權益,也成了引發三十年戰爭各種爭端的根源。) 以後,教團會員資格是對新教會員開放的,雖然多數兄弟依然是羅馬基督教。 

條頓騎士團現在是三種教派,有羅馬基督教路徳教派改革的教區(Reformed bailiwicks)

雖然它丟失了它控制的所有普魯士的土地,條頓人教團保留了它在神聖羅馬帝國(Holy Roman Empire)和利福尼亞(Livonia)之內的疆土,然而利福尼亞騎士團分支保留了可觀的自治權。

許多教團的財產在1524-1525年農民的戰爭中被破壞了並且隨後由新教徒領土諸侯沒收了

隨後利福尼亞疆土在利福尼亞戰爭(Livonian War 1558–1582)期間由鄰國勢力瓜分了;

1561,利福尼亞大團長哥賽得科特勒(Gotthard Kettler 1517 – 17 May 1587 )也將利福尼亞教團南部的領地世俗化創造庫爾蘭公國(Duchy of Courland)也成為效忠波蘭的諸候

大團長,經常出至於大日耳曼家族的,(而且在1761年以後,是哈布斯堡-洛林王朝的成員),繼續在日耳曼統轄教團的可觀的財產。

由日耳曼、奧地利和波希米亞的條頓騎士團成為戰場指揮官的來源,在歐洲奧圖曼戰爭期間率領傭兵為哈布斯堡王朝效力。

1809年,當拿破侖命令他們解散,條頓騎士團的軍史結束了,從而教團對拿破崙的諸候和盟友失去了它剩餘的世俗財產。
·          (勃蘭登堡的大團長阿爾伯特(Grand Master Albert of Brandenburg1490516- 1568 320,在轉換成路德教派以後,普魯士公國第一位公爵的第37個大團長,是採取路德信念的第一個公國。 

他是霍亨索倫家族 (House of Hohenzollern)布蘭登堡-安斯巴赫邊疆伯爵(Brandenburg Ansbach)的一支,期待選他作為大團長能扭轉條頓騎士團自1410年以來的衰落; 就像前任選韋廷王朝(House of Wettin)的薩克森腓特烈公爵(Duke Frederick of Saxony, 1498-1510)為同一個原因。

他的母親蘇菲亞(Sophia)是波蘭國王卡齊米日四世•雅蓋隆契克(Casimir IV Jagiellon)的女兒; 

1511阿爾伯特被選為大團長是希望借助他母親的關係對他的舅父西格蒙德一世老國王(Sigismund I the Old)---立陶宛大工爵和波蘭的國王,將有助於解決東部普魯士的爭執,由騎士團統治的東部普魯士已經從1466年第二次托爾恩和約後置於在波蘭宗主權(Suzerainty)之下。 

新的大團長,明白他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和對教宗的責任,拒绝臣服於波蘭國王。  因騎士團的存在,戰爭看上去不可避免,阿爾伯特很努力鞏固盟友并且繼續和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Emperor Maximilian I 進行了冗長的協商。

151912月,因波蘭騎士團成員劫掠的影響,引起不信任的感覺,終於積累而發生摧殘普魯士的戰爭。阿爾伯特在1521年達成4年的停戰協議。  爭執被提到的皇帝查理五世(Charles V )和其他諸侯,但是,當未達成解決方案,由於戰爭的從新啟動,阿爾伯特繼續了他的努力以取得幫助。

1522年,他為此參加了紐倫堡議會,他因而結識了改革者安德瑞斯歐辛德(Andreas Osiander),由於歐辛德的影響贏取阿爾伯特支持新教。  大團長然後旅行到了維滕貝格(Wittenberg),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勸告為了他自己放棄騎士團的統治,結婚和轉換普魯士成一個世襲的公國。    這個提案,阿爾伯特可理解的會喜歡,已經由他的一些親戚討論過了; 但謹慎地進行是必要的,而且他確信教宗亞得里安六世(Pope Adrian VI)有意改革騎士團和懲罰採取了路德教條的騎士。 

路德對他的建議持續的在推動,為了促使普魯士的改變做了特別努力傳播他的教義,而阿爾伯特的兄弟,布蘭登堡-安斯巴赫邊疆喬治伯爵 (Margrave George of Brandenburg-Ansbach),在他們的舅父西格蒙德一世老國王(Sigismund I the Old)前推動這個策劃。

在一段延遲後西格蒙德一世老國王(Sigismund I the Old)讚成了提議,依據條款普魯士應該是波蘭王國的封地; 并且,在這個安排由克拉科夫條約(Treaty of Kraków)確認後正式結束波蘭條頓戰爭(Polish–Teutonic War),阿爾伯特在1525210承諾對西格蒙德一世個人誓言然後他被授與了可繼承的公國。

然後土地的貴族、僧侶和庶民(Estates)在加里寧格勒(Königsberg)集會並對新的公爵立下了忠誠宣誓,使用他的權力宣揚路德教條。   這轉折,沒有發生沒有抗議。   

面對皇家法院的傳喚,阿爾伯特拒绝出席然後宣佈他為國家的敵人並取消對他的法律保護,騎士團選舉了一個新的大團長,瓦特・馮・克然堡(Walter von Cronberg),在皇家奧格斯堡議會(Diet of Augsburg)接受普魯士作為封地。

當時德國諸侯正面臨宗教改革、農民的反叛戰爭和對抗奧圖曼土耳其的戰爭騷動,他們沒有強制執行對阿爾伯特公爵的禁令,隨後反對他的騷動很快消失了。

 在帝國政治上阿爾伯特是相當活躍的。   1526年,參加托高同盟(League of Torgau),他與基督教新教成員一致行動,并且在15485月,在發布奧格斯堡臨時敕令(Augsburg Interim)後,聯合各地支持路德教條諸侯起來推翻查理五世。   然而,因為各種原因,窮困和個人在其中傾向,他沒有突出的參與這個期間的軍事行動。 

早期阿爾伯特在普魯士的統治是相當順遂的。   雖然他有一些農民煩惱,教會的土地和財富使他能安撫貴族和不時的提供委員的費用。  他在每個鎮裡通過建立學校促進路德教條的學習和通過教育解救農奴。  1544年,竟管一些反對,他創辦了加里寧格勒(Königsberg)大學。  

阿爾伯特開啟了勃蘭登堡普魯士公國,後又提升為王國,最終,1871年統一了德意志聯邦,這過程曲折,後敘 ))

·        (托高同盟 League of Torgau , 1526年在神聖羅馬帝國內由支持路德的諸侯形成的新教同盟,包括黑森的菲利普(Philip of Hesse) 和薩克森的約翰(John of Saxony)   由於它沒有堅固軍事,它無法達到宗教或政治影響。  1531調整為斯克馬卡迪克聯盟(Schmalkaldic League),一個相似的聯盟的形式,但,包括10,000名步兵和2,000名騎兵的軍隊。   這個同盟持續了十六幾年,并且是成功的達成它的要求。)

·        奧格斯堡臨時敕令(Augsburg Interim, 1548515在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擊敗斯克馬卡迪克聯盟(Schmalkaldic League)後發布的諭令,命令基督教新教成員重回傳統羅馬基督的信仰和禮拜儀式,包括七個聖禮,它在兩種類考慮到為新教徒神職人員權利結婚和信徒接受聖餐(麵包和酒) 這個信條,是從二不同信仰的部分宣告的混合物,結果是失敗。  查理五世設法在神聖羅馬帝國內強制執行諭令,但只是在他的軍事控制下的疆土成功,例如維滕貝格(Wittenberg)和某些在德國南部的皇家特許的自由城市 。   對諭令有很多政治上的反對。  許多傳統羅馬基督的諸侯沒有接受這個諭令,擔心皇帝力量的提升。    教宗在一年期間也拒绝認可這個諭令,因為諭令被看作侵犯了教會的司法權。   查理五世的盟友在Schmalkaldic戰爭期間,薩克森的莫里斯(Maurice of Saxony),被制定出與他的莊園妥協以著名的萊比錫諭令(Leipzig Interim),儘管它對新教是更大的讓步還是幾乎沒有被強制執行。   新教徒領導也拒绝了諭令的條款。  由於敕令,許多新教徒領導,例如馬丁布奢(Martin Bucer),出逃到了英國,他們影響了英國的宗教改革。)

條頓騎士團(H)

條頓騎士團(G)

下圖 :促使勃蘭登堡的大團長阿爾伯特改教關鍵神學家--安德瑞斯歐辛德(Andreas Osiander);

下下圖 : 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像;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omasTso&aid=2159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