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振翅高飛,迎向真光丨林滋恩
2024/12/07 11:17:05瀏覽653|回應0|推薦3

近年來,「候鳥變留鳥」的情況在生態圈不算罕見。文字人也像候鳥一樣對環境敏感,渴望飛翔。那麼,我們該如何選擇去留? 什麼是文字人的靈魂導航?

開啟文字之旅GPS,從基本功出發,踏上文字工人旅程。歡迎查看文末海報,瞭解GR01《文字人的基本功》。

我與孩子常去的植物園裡,有一座人工湖;那裡常有各種水鳥棲息駐紮。除了顏色鮮豔的綠頭鴨,最常見的就是加拿大野雁。加拿大野雁是來自加拿大的候鳥。據植物園義工說,早期它們每年冬季都會從北方飛來南加過冬,初春回暖後再返鄉。但因為「南加州環境太好了」,所以有一群加拿大野雁停駐南加過冬後便不再北返回鄉,反而留在這裡,成了植物園的「移民」;世世代代繁衍至今,與孔雀、綠頭鴨形成植物園的三大鳥類族群。

起初我以為這是義工隨口說的稗官野史,後來才發現這是有科學根據的。原來,「候鳥變留鳥」的情況近年來在大自然生態圈不算罕見。因著氣候變遷、全球暖化與工業化等因素,候鳥的原棲地環境發生巨幅改變,濕地大量減少甚至消失,使得它們遷徙的路徑變長或被迫改道,造成風險。為了生存,候鳥才不得不成為「留鳥」。

我對鳥類生物學沒有太多研究,但我也好奇,鳥類不像人類,會商討對策、做出團體決定,最後貫徹執行,讓「留下來」成為世代的集體意識,那麼它們是如何形成共識機制的呢?它們原始的遷徙本能,又如何被環境所「馴化」,以至於它們甘於留下,不再尋求回家的路?

台灣生態作家劉克襄,素來有「鳥人」之稱。對鳥類研究有著深厚功底的他曾經寫過一部動物小說《風鳥皮諾查》。故事敘述了候鳥環頸鵥「皮諾查」,肩負使命,在族群南下過冬時,尋找未歸隊、傳說中的英雄「黑形」。在尋覓的過程中,皮諾查不知不覺間展開了自己的成長之旅,探索生命的意義。

最初皮諾查帶著候鳥的優越感,與當地鳥群互動,也一再挑戰自我極限,突破飛行限制。它探索高山、風雪、密林......經歷了生死攸關的種種抉擇。當族群預備北返時,皮諾查竟選擇在沙地滯留,成為它曾經一度不屑與之為伍的「留鳥」......

《風鳥皮諾查》,遠流出版社

有詩人曾說,文字創作者就像候鳥,他們的靈魂渴望飛翔、渴望遷徙。他們對環境敏感,容易因著季節變換而感懷。候鳥基因裡或許自有內建機制,只須依循生物本能,毋須煩惱該去還是留。但文人面臨「去留」,卻多有掙扎、常有猶豫——離開或滯留、變動或守成、遵循或反制,馴化或冒險......脫離一個令人厭惡、叫人窒息的環境或體制,是否才算是「勇敢」?選擇安於現狀,持守在制度框架裡,是否也需要某種程度的決心與毅力才能做到?

文字如雙翼,可以讓人飛離高緯度區的寒冬,在溫暖熱帶歇息。文字的雙翼,承載我們的思想,飛越攀升,遠渡重洋眾嶺,降落在可安歇的棲息地。無論是創作、閱讀,或是網路社群的互動,文字皆能帶我們到一個與原生地截然不同的環境。我們可以選擇暫時停歇、重新出發,我們也可以選擇被文化馴服,成為永久居民。文字既帶我們遁逃抽離、探索冒險,又讓我們安身立命、不再漂泊。

研究顯示,候鳥南飛或北返,或是利用太陽與地面景觀定位,或是藉著月亮和星宿導航。對文字人來說,什麼是我們文字的導航?「我若展開清晨的翅膀,飛到海極居住,就是在那裡,祢的手必引導我,祢的右手也必扶持我。」光在哪裡,就向哪裡振翅而飛。願文字承載信心,引領我們,指向永恆的居所。

-END-

作者簡介

林滋恩

著有《美國袋鼠媽媽伴學去:1000堂親子溫馨共用的教育課》與《我在美國當媽媽:揭秘全美最獨特的親子教育課》。2014年第22屆漢新文學獎散文組佳作得主。如今依舊筆耕不輟,文章常見於北美華人主流媒體《世界日報‧副刊》、海內外知名基督教刊物《神國》、《真愛》、《傳揚》與《基督教論壇報》。2019年得美漢新文學獎小說獎。

課程推薦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resina&aid=181459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