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恩典的涓滴系列3】恩典的智慧丨莫非
2024/11/04 12:04:17瀏覽219|回應0|推薦2

在服事中,有經驗並不能真正救人上岸,服事需要恩典的智慧。什麼是恩典的智慧?恩典的智慧涉及哪些方面?

在流動的盛宴中,激發文學經驗,寫出信仰真意。歡迎查看文末海報,瞭解W130《普通讀者文學隨筆課》。

牧養的服事中,很多時候是陪伴。陪伴中,又有很多時候是經歷對方的困惑、傷痛和傾訴。因此當羊主動聯繫時,你心中多少有個感覺——「有問題了」。但是,面對生命中一個個大問號拋過來時,要怎樣反應呢?我們心中有部屬靈百科全書可以應對嗎?

當你牧養的羊發生問題

年輕時,和先生在青年團契服事,好像一下子浸泡入許多人的傷痛或罪的故事大海中。每位契友的隱藏故事都對我開放,很多事已超乎自己過去的經驗和見識。有公婆要用電話線勒死兒子二婚的媳婦,這媳婦凌晨逃至我家的;也有交往不公開,為幫男方辦美國居留證,一衝動跑到拉斯維加斯辦結婚,家人和教會卻全無所知的......

種種不可思議的狀況,讓人覺得人性很複雜,罪行又特別有創意。每次都得吞下張口結舌的吃驚,努力消化對方的故事。但囿於牧養職責,便努力搜刮出一些智慧的言語回應。也是在那個時候,我開始向神求「所羅門王的智慧」。

然而年輕時的我,禱告也不太上道。信主後,又從未被人牧養過,生命全靠自己摸索,有點像鄉下長大的野孩子,怎麼養也長大了。既和神的關係若即若離,面對對方捧過來的傷口或掙扎,努力地上下求索,也總能找到一些話語回應。有沒有效果呢?應該有吧!因為找我的人愈來愈多,多次聽到的回應是我「洞察很銳利,說話一針見血」。既然如此,那麼,為何沒有一個人被我拉上岸呢?

為何有經驗卻無法救人上岸?

是的,沒有一個。一段時日後,都仍在大海中掙扎著浮沉。

因而重複地出現問題,重複地找上門,我服事得愈來愈不堪負荷,也愈來愈感覺問題怎麼沒有結束的一天?於是不斷想從新約耶穌的服事中學習。耶穌總能源源不絕地愛下去,為何?終於有一天恍然:因為祂是神!而我,只是個人。

而我這個人正感覺疲憊無比,面對重重問題只想逃避!也逃了兩年,有一段時間什麼服事都不想接,誰的問題都不想聽。直到靈裡又感覺稍微有點力量後,才再投入服事。

但對要用恩典的智慧去服事人,卻是到了服事後面的階段才漸漸稍有體會。發現自己早期的服事,比較屬於「陪人喝水」的階段。既沒有能力把對方拉上岸,自己有時也看不清黑暗中的燈塔在哪裡。但是服事的熱情在,就在海水中陪對方一起泡,沒天沒夜,隨叫隨到。但是不管陪多久,對方都還是在海中沉溺。

這是一個服事的現實。最後,因為自己的資源有限,便只能針對那些自己也有動機想要上岸的人出力氣;其他人,就只好放手了。

所以我的「洞察銳利」出了什麼問題嗎?

現回首看,所謂的「洞察」只在於可以準確地把對方的故事歸納出「問題」所在。但是我的回應卻是「街頭智慧」,是我的人生經驗提煉出的心得。既然經驗有限,自然起不了大用。

若說所有人性掙扎都脫離不了人的罪性和靈魂的扭曲,那麼,要解開層層困惑,是否也脫離不了屬靈的智慧呢?

恩典的牧養,需要有恩典的智慧。早期服事,我缺的就是恩典的智慧。

箴言書中有很多經文談到智慧。其中形容智慧是一能言善辯,而且睿智優雅的女人。

智慧也是一棵生命樹,持守她的人就能得福。(參箴3:18)智慧更能使人尊榮,能將華冠加在人頭上,為人端上一頂榮冕。(參箴4:8-9)而且,義人的口是生命的泉源(箴10:11),說出來的話語會滋生智慧(參箴10:31)。

所以智慧可以祝福人、尊榮人,智慧的話語是富有生命的話語,可以在人心中帶出生命,而且是更多的生命。這樣的智慧要從何而來呢?

從恩典的聆聽而來。

恩典的聆聽

其實早期我的牧養也牽涉到大量聆聽。正是聆聽,讓我能準確地說出對方的處境並剖析。但那時的聆聽仍不算是「恩典的聆聽」,因為恩典的聆聽是帶著問題的聆聽,而非面對複雜的問題,只想給出兩顆「屬靈阿司匹林」,然後希冀乾淨俐落地開悟解惑。

是的,恩典的智慧並不等同於給出建議。智慧從來不脫口而出,只有當我們坐下聆聽對方的心聲時,智慧才會漸漸浮現心頭。而且是直到我們聽到隱藏在門後的故事揭露,直到對方終於感覺被愛,直到對方的靈魂終於得到一句清晰銳利的神的話語,智慧才算完全現身。

所以當我們輔導一個人或聽一個人的代禱事項時,其實需要帶著問題聆聽聖靈對這人要說些什麼。有點像秘密員警帶著耳機,眼觀四面,耳聽八方,注意周遭的聲音;同時也在專注地聆聽耳機裡聖靈的微聲細語。

只要我們耐得住,願意等候,且少言少語,就會聽到神說話了。

如果真的什麼都沒聽到,也可以邀請對方一起來到神面前禱告。既然不知神想要我們怎麼回應,至少我們可以帶領對方一起直接到神面前去詢問。之後,再等候神的答覆。也許幾天,也許更久。

但切切不可跳躍聆聽直接進入禱告,因為恩典的聆聽很大一部分是與對方的生命連結,且在連結中讓對方感覺到被愛,才會達到聆聽的「時候滿足」。此時再禱告,對方會較有所領受。

所以恩典的聆聽,一方面是在恩典中聆聽對方的故事,一方面則是帶著問題去聆聽聖靈的回應。

經驗是,有時神不見得會直接回應我的問題。祂也許會用更多問題來回應,讓我們轉問而得到更多內情。

或是,神會幫助我在腦中連結一些點,拼湊出比較完整的看見,讓一些隱藏的真相開始浮出。

也有的時候,聆聽中腦裡會浮現哪節經文,透過這經文再重新調整自己所聽到的東西。也有時,會發現哪個人、哪本書或哪些資源,可能會比自己更合適幫助對方,可以推薦給對方。

更有的時候,智慧只是單純地與對方的傷痛認同,在沉默不語中安靜地陪伴。

恩典的聆聽,是一把打開智慧之門的鑰匙。

恩典回應,助人聚焦十架

在恩典的聆聽之後,則需要恩典的回應,而且是帶有屬靈智慧的回應。

很多時候,恩典的智慧是在適當的時候提出適當的經文。用這經文去幫助對方重新聚焦,去裱框他們所帶來的生命圖畫。

其實牧養很大一部分是在幫人透過神的話語——而非自己直覺血氣的話語——調整他們的眼光,重新看自己的傷痛。凡有憐憫心之人,很可能渴望拉人一把,但我們需要先分辨岸在哪裡,自己是否有能力托住對方靠岸,還是我們也會被拖下水?

因此,這中間最需要操練的是「節制」,節制自己想要出手相助的衝動——或是一腔熱血地想要安慰對方,或是提供一些生活上的實質幫助。當然,這些都很重要,但是這些都該在幫助對方有一個不同的角度看自己的苦難後,才出手。

恩典的智慧,其實是為對方指向十字架。在十字架的下面,和對方的苦難相遇。因為主耶穌也是在此與對方的傷口相遇。

其實,最攪擾人心的問題處,即是神寶座設立的地方。我們要做的事就是把對方指向基督的十字架,和祂的空墓。不論建議什麼或提供什麼,都是透過基督的智慧和能力在給出。

神大能話語重建生命圖像

恩典的牧養,即盡力讓神的話語在對方的生命中被彰顯。當神將祂的話語放在我們心中時,對那些饑渴困惑的人或易怒固執的人,若願意聆聽並看見,就有什麼奇妙的事會發生。

經文的特別,即在出發點和解讀,都和我們人的直覺大不同。誰會想到痛苦有可能是「身上的一根刺」,為的是讓我們謙卑或建立屬靈品格?或者現在正經歷的苦難,是為最後的榮耀能夠更顯輝煌?或是個人的苦難正是神彰顯能力的地方?更或者,現今的苦難是神揀選祂僕人的爐?

就像神的先知哈巴谷,從未想過神會使用惡人管教祂所愛的子民。當人們找上門,尋求幫助時,當我們的教會陷入低潮失序時,我們的服事,就是幫助他們透過神的「違背常理」之言,重建他們的生命圖景。

以賽亞對神的話語即有這樣的經驗:「雨雪從天而降,並不返回,卻滋潤地土,使地上發芽結實,使撒種的有種,使要吃的有糧。我口所出的話也必如此,決不徒然返回,卻要成就我所喜悅的,在我發他去成就的事上必然亨通。」(賽55:10-11)

最觸動我的,就是神的話語臨到之時,是帶著目的要成就祂所喜悅的事,且從不空手而歸,直到完成神所託付之事。

所以也許我們可以這樣說:「你是這樣看的,我也是這樣看的,但我們可不可以從神的角度來看這件事呢?」

神的話成為生命底蘊

在讀謝懇德(Kenneth Sande)寫的《我們和好吧!》一書時,讓我忽覺耳目一新之處,即作者提問:在人的衝突中,神的心意為何呢?

此時,我忽覺眼光有個超越,看到關山難越的上面——是陽光燦爛。

其實為神的兒女提出建議,很多時候並沒有實質的幫助。真正的大智慧,是在幫助他們看見在神的座標裡面,自己的問題是擺放在哪個位置,又有怎樣的比例。

但是,只有當我們對神的話語熟悉,且常心意更新而變化地知所應用,才能幫助對方靠著神的話語重新擺放或聚焦。因此我們也需要讓經文先在自己的生命中落實。

相信你們和我一樣有過這樣的神奇經驗,就是讀到的經文正對自己掙扎的處境說話,或預告將要發生的事。對聖經應用得越多,這些經文便越能化為生活的底蘊。一旦有需要時,就不會有「書到用時方恨少」之感了。

這些消化過的神的話語從我們口中吐出時,比較不會像法利賽人或文士硬生生地引用經文,因為是提煉過的血肉屬靈經驗。是這些化為生命底蘊的屬靈看見,提供了我們洞察的觀點和角度;而且不是在人間看事情的角度,而是超越人間,從天上往下看的角度,豁然開朗,重點乍現。

常想,「義人的口是生命的泉源」(箴10:11),相較那些法利賽人一開口吐出定罪的死亡語言,應是內裡原來就有生命的泉源。而且,這生命是來自每天讀經埋下的大把生命種子。

一旦有機會走入十字架底下,與對方的傷痛相遇,這些種子便會瞬間萌芽開花。這是神與我們同工的預備和積累。所有的生命學習即為此刻。而且給出的智慧越多,累積的智慧也越多。加上從過去到現在聆聽的所有生命故事,使我們化為一「智慧的銀行」,不斷存進自己和他人的屬靈經驗,然後不斷地給出恩典的屬靈智慧。

而這一切都來自恩典的聆聽和恩典的回應——自然,我也還在學習。

-END-

作者簡介

莫非 / 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主任

馬里蘭州大學會計學士,普渡大學電腦碩士,富樂神學院碩士。專職文字事奉。於2008年與蘇文安老師攜手共創「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簡稱「創文」),為神國推廣文字與文化異象,栽培並牧養文字工人。

課程推薦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resina&aid=181268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