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因為『色戒』,所以『海角』
2013/09/14 07:59:08瀏覽1050|回應4|推薦12
『色戒』於2007年大紅大紫,海角則在2008大放異彩,二部電影之間,導演不同、演員沒有重複、原著作者不一樣,時空背景不一樣,除了劇情都和日本有 關之外,看不出有什麼太大的交集,但若我們仔細探討兩部電影背後所代表的意義,『色戒』和海角是有因果關係的,『色戒』是因,『海角』是果,二部電影各自 代表了二種台灣人的內心世界。

台灣大體可以分為二種人,一種是比較北部、比較國際、比較中華民國、高度資本主義化的;另一種是比較南部、比較本土、比較台灣、擁有強烈地主性格的,『色戒』體現前者的內心世界,『海角』則體現後者的內心世界。

高 度資本主義化的前者多數不喜歡『海角』,因為已經資本主義化的人們,無法理解草根的地主性格,但是在台灣認同的大帽子之下,不敢對海角做出負面的評論;比 較土本的後者則根本無法理解『色戒』,根本搞不懂李安到底想表現什麼,但是因為李安在柏林影展說的那一句『我是台灣人』,所以不能說不喜歡,非喜歡不可, 不喜歡或看不懂『色戒』就是不愛台灣。

我們先談『色戒』,『色戒』是一部製作還算嚴謹,儘管故事劇情千瘡百孔,仍然屬於本質比較嚴肅的片 子,原著是張愛玲的小說,簡單的介紹一下劇情,在中國抗日戰爭時期中,一位愛國女大學生王佳芝,基於戀父情結,愛上大漢奸老易,結果事發遭到槍決,故事一 點都不複雜,複雜的是張愛玲與李安以及為『色戒』叫好的台灣人的內心世界。

張愛玲是何許人?她是滿清貴族後裔,父親是滿清大官,換句話 說,張愛玲是被國民黨掃地出門、剝奪階級利益的滿清遺族落拓王孫,所以她對中華民國政權所代表的中國沒有任何民族情感,只有充滿敵意,於是她炮製了『色 戒』這麼一個情節,寫了一部小說,以抒發女人的戀父情結的情慾為故事外觀,骨子裡藉此糟蹋中國的抗日戰爭。如果我們不提張愛玲的名字,單就『色戒』的內 容,我們會以為作者是呂秀蓮。

第二代外省人,所謂的民國遺族,這個群體一向以國民黨領導抗日戰爭自居,可是,『色戒』的劇情如此糟蹋抗日戰爭,卻不見有人跳出來痛罵李安和張愛玲,為什麼?為什麼李安這個第二代外省人,要拍攝『色戒』這個糟蹋中國人抗戰的電影,來糟蹋自己從小到大所篤信的價值?

我 相信1945年抗戰剛勝利時,不可一世的國民黨對張愛玲絕對是不屑一顧的,可是自從被共產黨掃地出門後,中華民國走進歷史,這些民國的遺族開始有了滿清遺族的情緒,儘管張愛玲還是看不起國民黨,可是國民黨開始看得起張愛玲,在一切以反共為最高指導原則下,戰犯岡村寧次都能請來當陽明山革命實踐研究院的教官,團結反中國大作家張愛玲當然不成問題。

本次『色戒』在台灣上演,據說不少國民黨黨國大老都前往觀賞,不過沒聽到有任何一位大老批評 『色戒』,更沒聽到任何一位動輒喜歡把領導抗日掛在嘴邊的民國遺少罵過一句三字經,就是這種權貴遺族的情緒作祟,如果被民國掃地出門的滿清遺族會恨透了中國,那麼被共和國掃地出門的民國遺族又何嘗不是?『色戒』這部電影,是滿清和民國兩類遺族的結合,一起以女人的情慾來共同糟蹋把他們掃地出門的中國人民。

於是我看『色戒』,這部堪稱嚴謹的電影,是在捧腹大笑中看完的,我一點都不生氣,對於這些滿清和民國餘孽的卑微心理世界,除了大笑之外,真的發不出一點脾氣。反觀『海角七號』,本是一部輕鬆的勵志片,可是我看『海角』幾乎笑不出來。

國 民黨來台灣後,大力宣傳中華民國意識,要求台灣老百姓效忠中華民國,可是中華民國在哪裡?外省人第二代由於家裡第一代對中國尚有記憶,又在黨國教育的國仇 家恨之下,把台灣當作小中原,在這裡繼續作他們中華民國千秋萬載的春秋大夢,可是台灣本省人怎麼辦?他們為什麼要讓自己的家鄉變成其他人的小中原?

日據時代的台灣人可以前往大陸經商、讀書、甚至參加抗日,1949年後兩岸徹底隔絕,台灣本省人對中國本來就沒有記憶,中國對他們來說只是地圖上的某一張 紙,看不到也摸不到,而存活在台灣的這個小中國卻又來沒收他們的土地,過去的日本人雖然把台灣人當次等公民,可是日本人不在台灣搞土改,不打破台灣原有的 社會格局,台灣地主階級和滿清時代一樣,擁有最高的社會地位,日本這個殖民母國對台灣這些被沒收土地的地主階級來說,是個更可靠的祖國,於是台獨問世,電 影『海角七號』的背景就是這麼誕生的。

陳雲林說『海角七號』皇民化,其實皇民化遠遠不足以表達『海角』所隱藏的台灣親日意識,台灣早就脫 離日本殖民超過60年,『海角』的觀眾以年輕人為絕大多數,這些台灣年輕人根本沒有幾個會講日語;我有一位本省好友,母親今年78歲,抗戰勝利時正好初中 畢業,受過皇民化教育,日語說的比國語好,平日在家最喜歡看NHK,可是她老太太看『海角七號』,根本看不下去並且直說難看,請問『海角』和皇民化哪有什 麼關係?可是陳雲林不這麼說,又能怎麼辦?如果真要清算台灣人親日的那筆爛帳,就必須先清算國民黨在台灣的反動統治,可是這會兒要搞第三次國共和談,怎麼 能揭開這些瘡疤?如果揭開了瘡疤,共產黨多年來宣傳的『大陸台灣血濃於水』的連篇鬼話又要如何自圓其說?

我們來研究研究『海角』的隱藏意 識,影片中有一位年老的台灣本地的友子和一位年輕的日本友子,老友子的日本情人因為日本戰敗而遣返日本,二人被迫分開超過60年,年輕的友子則是在台灣打 工,交了台灣男友阿嘉,友子準備回日本工作,阿嘉要求她不要走,否則就要和她一起走,看起來彷彿是替台灣的老友子圓夢,背地裡則是台灣人呼喚日本:『上回 你走了,這次不要走,要走我跟你一起走』。

電影的最後,一群台灣人在碼頭歡送日本人離去,船上船下離情依依,上了刺刀的國民黨士兵擋在中間虎視眈眈,象徵中國以武力分離了台灣和日本,一旁則插了疏疏落落的幾支青天白日國旗,這幾面國旗在電影的意義不是代表台灣回歸中國,而是提醒觀眾,上刺刀的士兵是中國人。

1912年民國推翻滿清,把滿清當權者掃地出門,剝奪他們原有的階級利益,滿清遺族們的心理憤恨不平,於是部分滿遺在日本的扶持下建立滿州國,延續大清國的香火, 我們的教科書上稱呼這些滿遺為漢奸;1949年共和國推翻民國,把民國當權者掃地出門,剝奪他們原有的階級利益,民國遺族們心理憤恨不平,於是在美國的扶持下,在台灣延續中華民國的香火,不知道未來的中國教科書要如何稱呼這批民國遺族?

這批民國遺族在台灣建立他們的小中原,把一張紙上的地圖當成虛幻的故國,台灣人實在看不懂這張紙和自己有什麼關係,而這張紙上的古老國家,正在進行前所未有的改造,一批飽讀詩書卻又離經叛道的共產黨人,以人 類歷史上最非凡的勇氣,希望能讓奄奄一息的古老帝國重現往日的光芒,在復興重建的道路上跌跌撞撞的前進,有血也有淚,有成功也有失敗,有正確也有錯誤,可是台灣人完全無緣參與。

台灣的外省政權以咀咒、看笑話、雞蛋裡面挑骨頭的心態來看待新中國,把中國人所有自立更生的成績當成土八路的土法煉鋼,把中國人在戰場的勝利當成人海戰術來嘲弄,甚至成立黑貓、黑蝙蝠中隊,駕駛美國的偵察機來協助美國偵測新中國的各種發展,而台灣的本省人只能在外省政權極盡醜化的宣傳下接受這些最惡毒的批評,本來就對紙上的中國沒辦法產生共鳴的本省人,如何能夠理性清楚的看待中國的一切?

就在前不久,全台灣最變態的外省人龍應台,大肆要求台灣當局應該加強紀念黑貓、黑蝙蝠中隊,靈長類動物中最醜惡者莫過於此。

滿清與民國的兩位遺族,張愛玲和李安跨時空的合作來糟蹋中國的抗日戰爭,共同發洩被中國人民掃地出門的惡氣,台灣的黨國遺老遺少們卻甘之如飴,那麼又如何能夠阻止台灣人把日本當祖國,『上回你走了,這次不要走,要走我跟你一起走』。

陳雲林簡單的一句皇民化,根本無濟於事,現在的中國政府,也早就失去毛時代的巨大勇氣,一切以和為貴、絕不強出頭,更不敢揭開歷史的瘡疤,但是瘡疤不揭開又如何能夠痊癒,這些由國民黨在台灣造成的,可能永遠無法癒合的瘡疤,就是海角七號的骨髓,也是我看『海角』笑不出來的原因。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aiwanK&aid=8495318

 回應文章

哈哈哈
2020/08/11 23:43
徐百川先生,你說某些人親綠,甚至於被台獨地下電台所策反,現在是民主時代吧,還指望著控制別人的思想是不是,難怪挺藍支持者會被年輕人瞧不起,令人作嘔的想法(123456@gmail.com)

徐百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12/02 09:56

皇民化還是主因

也就是說,日本統治台灣五十年後,台灣人的民族認同產生了【代差】,李登輝那一代人(至少是大多數)壓根兒沒有歡迎台灣光復的熱情,相反地,對台灣回歸中國,他們只有失去日本人身分的難過和不滿。他們這代人從出生起,生活教育文化都已是日本模式,知道的只是日本「光輝燦爛」的文治武功、強盛進步,自幼解事以來早已生出崇拜仰慕日本之心,他們以說日本話,穿和服照相,吃日本料理為無上光榮。他們對日本人恭順服貼,認為這是理所當然,份所應該,日本發動二戰後實行了皇民化,更使得這代人感到皇恩浩蕩,感激之情泉湧不已。

為了拉攏台灣人願意犧牲生命效忠日本,一般講起來日本人對台灣人的態度必然從倨傲轉而可親,尤其是老師對心靈可塑的學生。這些老師是否個個出自真誠,甚至虛情假意灌迷湯,當然極可懷疑,不過這就足以使得當時台灣學生的心靈產生感恩的迴響,光復後,日本人在台灣留下的最濃摯的情誼,就是李登輝那一代人與日本老師的師生之情,而這些學生,尤其能上中學以上的學生,正是台獨所謂的台灣人的【菁英】。總體說來,二戰後,尤其是當日本的戰事呈現敗象(台灣人要等到美機轟炸台灣才知道),這時日本人加意親和的態度加上那一代人的恭順服貼,更是一拍即合,相輔相成,電影「海角七號」確實是當時水乳交融的寫照。

看看一位皇民是如何真情流露地吐出他依戀日本的內心告白:
「我們只知道日本政府守法清廉,看不到他們殖民台灣的真面貌。」
「十年前我再度到日本去,沿路我一直流淚。」
「走過當年的明治橋(現在的中山橋), ‧ ‧ ‧ 。五、六十年前,多少台灣人從這裡走上【台灣神社】去參拜【大魂國命】。」(皇民化開始後,中、小學生規定每月1日、8日、15日都要按時參拜神社。)
「而大約是兩年前,一位年輕的朋友找我到體育館欣賞日本的神鼓童。節目完畢後,藝員在台上手舞足蹈、敲鑼打鼓、來回穿梭的當時,全場數千觀眾幾乎一致,合著他們的旋律拍手附合‧‧‧,越拍越起勁,如醉如痴。我看到一位老先生熱淚盈眶,終於霍地站起來,衝上台去擁抱他們。」
「這是另一個我的母親,我想他擁抱的恐怕不只是藝員,還包括挫折(日本戰敗,皇民化功敗垂成)、失去的童年!」

這些皇民青年會熱淚盈眶,真誠歡迎光復嗎?

至於台灣南部農民,兩蔣時代基本上是挺國民黨,後來被台獨的地下電台的長期宣傳所策反,轉而挺綠。



徐百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12/02 09:54

皇民化還是主因

台灣經過日本五十年統治,台灣人在民族認同上,實在是呈現著複雜矛盾的多面性。從最初以鮮血和頭顱寫下的抗日史詩,到民族認同上徬徨無主,胡太明心態的「亞細亞孤兒」,再到宣揚皇民煉成的小說「道」,正說明了經歷日本五十年統治之後,台灣人的老中青三代在民族認同上,有著三種迴然不同的層次。台灣的光復,正是台灣老年人歡慶回歸故國,和中年人心靈徬徨的大解放,這兩代人心中的歡喜慶悅可以想見,光復時到處所見的感人場面,就是他們由衷的內心反映。而青年人(就是李登輝、柯文哲的爸媽那一代人)就未必盡然了,有的竟然為日本的戰敗而飲泣,甚至還有自殺已示效忠的。

在光復之時的台灣青少年,是在日本統治完全穩固之後成長的一代,並未親身體驗日本統治初期殘酷的一面,心靈和意識都是單方面受日本教育的灌輸和洗腦下長大,他們對中國和台灣的認識是一片空白,思想意識任由日本統治者塗上圖案和色彩,日本的強盛進步和中國的衰亂落後更是眼前的事實,自然也就形成這些青少年崇日棄華的價值觀,他們的皇民化可以說是日本同化政策的必然宿命,這些青年並非沒有民族氣節,只是受到時代的播弄和擺佈,在歷史的洪流狂瀾中難以自覺的盲從者。

二戰前期日本在各地戰場節節勝利,兵鋒所至,所向無敵,國威如日中天,自然使得這些青少年慕效憧憬的少艾心靈感到仰慕和響往,而陶醉在大日本帝國雄霸天下的美夢中,熱衷於「皇民煉成」。他們競相崇拜日本,醉心於皇民化的言行和表現,記載在當時的文冊書報上彰彰明甚。台灣的光復使得這些青年在國家民族的角色上,遽然在一夕之間倒轉過來,請問他們如何能夠適應過來?

光復後,這些台灣年輕新生代,許多才和日本人並肩作戰生死與共,很多還是在中國作戰視中國人為敵人,許多青年學生不久前還在學校的升降旗典禮上,日日對著太陽旗充滿敬仰之情地唱著日本國歌,皇民化在他們心中的影響力,是不可能即時退燒退熱的。光復時他們是懷著對日本戰敗的憂傷,心不甘情不願回歸中國的,對中國的愛國心,即使有,至多也是五分鐘熱度,以後對著語言不通的大陸同胞,更覺得他們比日本人還像異國人。



flyhippo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2015/10/06 12:42

關於土地改革的問題

國民黨在台灣是損害了一些原本大地主至高無上的地位.這我同意

但是廣大分到土地的台灣農民.並沒因此感恩戴德地擁護國民黨.反而今天死命挺綠了

究其所以.我認為是國民黨反共教育做過頭.太過成功了.

這導致了物極必反.反共變成反中了.回過頭吞噬國民黨的存在理由

.

幼時有一次深刻經驗 .那時蔣經國仍在世.台灣有個木蘭女子足球隊在國外比賽贏了.受獎時大陸的代表來受獎台恭賀木蘭女子足球隊比賽勝利是中華民族之光.遭到團長痛斥不要臉.對方因而目瞪口呆........此事各大報沸沸揚揚褒獎團長如何怎樣愛國.蔣總統也嘉勉團隊表現足為楷模....當時我心裡非常疑惑:怎麼?從民族角度看.對方道賀這事到底有何不對?我們為何對自己的同族如此無禮又粗暴?這疑惑一直在心中像是個基因蕊片.對照出所有這些年我看到的所有反中反華的台灣風暴.原來反共教育走火入魔.造就了今日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