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1/26 23:22:38瀏覽9750|回應5|推薦102 | |
拂曉的陽光 照在河面上 波光粼粼 拂曉的陽光 照在河岸林間裡 光影瀲灩 而今 拂曉的陽光依舊 河面上只有 錯綜橫跨的巨大陰影 拂曉的陽光依舊 河岸邊只見 擋住天際線的水泥森林 (本文圖片皆為網路下載,如有侵權,請告知即刻移除) 老台北對圖片中這座橋,必然不陌生! 這座橋的今昔相比,中山橋蜷縮在國道與新生高架橋擠壓下,連整個天際線都不見了。 這座橋日本時代叫「明治橋」,國民政府來台後,改稱「中山橋」,位於兒童育樂中心(現改花博公園)旁,橫跨基隆河上,是昔日台北市區通往士林、大直重要通道。 她是我兒少時的主要回憶,還沒上小學前,跟著家父上圓山作晨間活動,七、八點下山時,若碰到基隆河退潮時,父親就會下到橋下的石灘裡,抓毛蟹回家「加菜」。 上小學後假日時,我曾帶著同學在岸邊的防空洞「探險」,小學五年級迷上水彩畫,還曾在此寫生,畫了多幅她的「倩影」,如今已不復追憶…。右邊河岸邊的音樂台,是以前兒童樂園的表演舞台。左下角的公車,是行駛於台北——淡水之間的公路局巴士,可以從後保險桿的藍色斜紋塗飾看出。這張照片大概是民國55年以前拍的,還看不到再春游泳池。
不忍卒睹的場景
左上方就是被支解成435塊後的中山橋,被堆放在以前的再春游泳池原址,右下方的銅像即為李再春同學銅像,彷彿孤獨守護著中山橋被支解的遺體。
水泥森林所構築的〝現代〞場景,只能凸顯我們對歷史古蹟的蠻橫態度。台北的歷史文化古蹟被漠視,與其說是政府漠視,我個人認為是多數台北市民對歷史文化的輕忽與疏離…。
|
|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