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8/04 16:11:58瀏覽379|回應0|推薦0 | |
人人都希望自己是天才﹐原因在於天才所擁有的附加價值實在是太誘人了。 一個被認知的天才﹐代表了人上人的名利雙收﹐還有各種榮耀與虛榮﹐能力與權勢。 也因為天才稀有﹐早年的天才是天之驕子﹐人人愛戴保護。一旦被標籤天才一詞﹐就意味終生榮華富貴了。 先來看看天才的定義是什麼﹖ 早期﹐天才的定義是在魏氏(Wechsler Adult Intelligence Scale)包括語意欲表意等14類測驗中的結果﹐智商達130~140以上者。 天才這個字(genius)﹐源於拉丁語﹐原意是有能力守護的神。後來怎麼變成了需要被守護的人﹐就不得而知了。 隨著時代進步﹐天才的傳奇仍在﹐但人們已經意識到天才其實並非帶天命者才能擁有。 最近幾年在各國大興天才秀﹐可見天才無所不在﹐各年齡層各種族都能挖掘。 更令人興奮的是﹐原來天才們不必都是郎才女貌﹐或有錢有勢的貴族特權。 這個“挖掘推廣天才的社會運動”﹐有意地造成了一股開發天才的狂熱。 天才究竟是什麼呢﹖公認的天才愛迪生說﹐天才是99%的努力﹐加上1%的靈感。 這1%的靈感﹐就被人們當成神奇的天才種子。 在個人的看法﹐人人都擁有那傳說的1%的天賦種子﹐但缺少的才是那真正神奇的99%的努力。 人們拼命尋找那1%的天賦﹐找到了的卻又不肯用那99%的努力讓它生根發芽。 或者﹐有些人們心中已有成見﹐在不屬於自己天賦的地方尋找答案﹐這是為何找不到的原因之一。 我在plunk裡記錄下這樣的句子: 推薦: Akiane的世界 - 她是一位典型的新世代Indigo﹐肯執著於認知自我與不顧一切的開發天賦﹐志願宏大於整個世界﹐並且性格是“沒有耐性”。 她的一幅畫需要畫上100~200個鐘頭﹐一年的年產量是8~20幅畫。 也就是一年最高4,000個鐘頭的繪畫量﹐等於一年365日﹐每日繪畫11個鐘頭。 還要從五歲畫到九歲﹐整整開發磨煉了四年﹐才被整個美國看見。 這是我們所謂的天賦的養成﹐沒有99%的努力﹐怎麼可能有那1%的天賦被看見﹖ 樣的投入﹐我們叫做神跡。如果沒有這樣的投入﹐想要自己的天賦一夜奇跡被看見﹐就叫做笑話。 再多的新世代被送進現實界來﹐培養得要一吋一吋的拉拔﹐拽回原點卻只要一念之間。 他是怎樣開發自己的天賦的﹖呂超記憶40000位圓周率大約用了1000小時。 假設不提任何先前的訓練與準備﹐光是要背下4萬位圓周率﹐每日耗費10個鐘頭來背誦﹐也要滿滿100日﹐才能背的下來。 天賦﹐真的不需要用力的付出努力嗎﹖非也。 剛好相反﹐這些有天賦的人們﹐為開發天賦所付出的代價﹐是平庸人們的千倍萬倍﹗ 正因為需要投資千倍萬倍的努力﹐才能看見天賦的一個成果﹐所以滿街找天賦找不到的人們像星星一樣多﹐而能夠堅持下來的天賦倖存者稀。 也因為稀﹐才能被稱為天才。可是若需要勤墾才能有結果的﹐人們又不願稱之天才﹐而叫“勤能補拙”。 身為煉金術士的牛頓﹐直到44歲才被人肯定他的物理天賦。 愛因斯坦從小就對數學感興趣﹐卻一路被行家錯過﹐直到26歲才被人看見他的天賦。 在21歲得到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的物理學家-史蒂芬·威廉·霍金﹐也是奮鬥到了32歲才終於受到物理天賦的肯定。 連耶穌與林肯也要各被培養個30年50年的﹐才能成為時代的巨人。 為何人們寧可要花30年來尋找天賦的一夜奇跡﹐而不肯踏實地用那30年來開發養成一個天賦﹖ 這種邏輯大概是不必去思索的吧。 曾經有人來問我﹐是否催眠術能幫助他她們找到天賦﹖ 我說﹐找到天賦跟認養天賦是兩回事﹐經常自己的天賦並非是自己所期望的。 認同﹐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大多的天賦﹐並不一定是吻合社會上光鮮亮眼的期望﹐所以很難被看見。 例如﹐療癒師或教師﹐都是一種天賦的prototype﹐但人們卻不把這些當成天賦。 畢竟願意像孔子一樣成為一個貧窮的至聖先師的人們實在太少了﹐ 所以這方面的天賦者幾乎被煙滅﹐或者被當成理所當然而在缺乏鼓勵下還來不及懷胎就先么折了。 另外有人來問﹐催眠能否幫助他她開發某一項天賦﹖ 就這個提問﹐催眠不是問題﹐有問題的是這個天賦是不是屬於自己的天賦呢﹖ 自我感覺良好固然有助身心健康﹐卻不一定能夠當成事實來用。 望子成龍成鳳的父母﹐耗盡一生來培養子女的天賦﹐卻其實只是為了實踐自己的夢想。 天才可以用催眠製造出來嗎﹖ 這句話其實是不完整句﹐如果加幾個條件句進去﹐例如: 如果天賦已被確定﹐ 如果培養天賦的環境已被確定﹐ 如果開發天賦的意願已被確定﹐。。 那麼﹐催眠最好是用在天賦者身邊的支持者身上﹔ 因為天賦者若擁有以上的條件﹐就不再需要催眠術的協助了。 催眠不能變出一個天才來﹐也不能製造出天賦者﹔ 但是催眠能夠鼓勵天賦的尋找﹐天賦的接受﹐天賦的認同﹐以及對天賦的磨合。 這些都是扼殺天才的成因之一﹐排除天賦者的重重困難﹐增加順利養成的機率。 這個知識爆發的時代﹐可以看見得層面越來越多越緻密﹔ 天才的開發已經不再是一個單純的偶發事件﹐而可以是一個特意栽培的計劃。 拜Internet之賜﹐越來越多的天才被看見。 人們已學習到天賦的真正面貌不是來自神話﹐而是從任何層次都可以出現的市井小民走出。 這些其貌不揚﹐自學出身的天賦者﹐一一出櫃了。 我們很高興新時代接受“異類”的能力與開放度已漸普及﹐這是一個歡迎天賦者的世代。 沒有忌妒﹐排斥﹐或獨佔一方﹐甚至天賦者親切的走入人群﹐不需要再被隔離開來。 這種時代的變動要歸功於社會群體催眠的力量﹐它有助于鼓勵更多的天賦者/變異者出列﹐為新時代一起付出與貢獻。 當人們看見自己也能夠是神話的一部份時﹐神話就不必再是神話了。 身為時代的見證者﹐催眠術在這個演化上佔有一個重要的角色。 樂見這種演化在我們的期望下持續下去﹐深深祝福。 sophia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