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4/15 04:58:40瀏覽692|回應0|推薦4 | |
習性是人類最容易累積又最難拔除的現象﹐它的秘密是什麼﹖ 在人腦底部﹐有塊叫做第三腦的地方﹐有兩個區域﹐一個叫做紋狀體﹐ 一個叫做海馬迴。
這兩個區域各司不同的功能。 當外面有訊息進入﹐ 從接受器官(眼耳鼻口等)進入到額葉﹐然後進入海馬迴。
海馬迴主司學習新事務﹐ 若認為有用﹐就存入長久記憶區﹐否則送入短期記憶區。
而一般所知的紋狀體=尾狀體+豆狀核。它的主要功能是維持骨骼肌的張力﹐與協調肌群運動。
紋狀體﹐也用在記憶熟悉的重複性的指令。重複又重複的結果﹐紋狀體就當成是它的資產﹐變成一個習慣。
這兩個區域﹐無法同時運作同一個資源。
換句話說﹐ 它們是彼此競爭的兩個單位。
海馬迴主司-新事務的學習。
紋狀體主司-舊事務的習性。 因為這兩個區域的互相競爭性﹐就可以用來解釋日常生活的問題。
例如﹐為何要在日常生活的慣性中﹐加入一個新東西如此困難﹖
例如﹐為何有人善於學新東西﹐開疆拓野﹐有人善守規範與管理。
善學新東西的人﹐適合創新﹐但欠缺管理的習性。
這會令得新學習的輕易流失﹐新資訊無法存入長期記憶﹐也無法建立經驗的資料。
善於守成的人﹐適合管理﹐組織與規範。
這令的守成的人輕易流於局限在舊記憶的框架中﹐無法有新氣息來取代應該替代的資料﹐例如創傷。 雖然這兩個區塊是互相競爭的﹐卻各有優缺點。所幸我們不必二選一。
一說﹐人的性格是固定的﹐也有基因說的講法。
但這兩個區塊的運作是可以訓練的﹐只要我們知道自己要什麼﹐目標是什麼﹐就可以操作訓練。
例如﹐一個來調整習性的個案﹐要求調整戒除亂丟衣物的習性。
訪談其人在生活管理方面略有瑕疵﹐但這個瑕疵是紋狀體的習性造成﹖還是多用海馬迴的習性造成﹖
個案的其它資料顯示﹐他喜歡新鮮﹐惰於規範﹐在平常是被當成在自律要求下會造成苦悶的人。
這個情況下要養成衣物整齊的規範﹐就得從海馬迴下手﹐
意即造成海馬迴的興趣﹐將之送入長久記憶的庫存﹐紋狀體便可保住並且執行這個習性了。於是我們建議裝了了一個塑膠投籃裝置在洗衣籃上﹐又把衣櫥的門改裝成玻璃門。如此﹐就可以動搖-"亂丟衣物"的舊習。只要舊習一鬆動﹐自我催眠就很容易介入了。 所以改變習性的最大關鍵在於: 信念與方法。 如果我們深深相信不可行﹐那麼腦子就會固樁在紋狀體﹐像一個直覺反射的肌肉動作。 牢固的紋狀體信念﹐會屏障掉海馬迴學習新觀念與新事務的機會﹐而鎖定在同一個地方。 佔用所有的海馬迴﹐會困在學藝不精﹐無法記取教訓而重複在同樣的教訓裡的困境裡。 好好認識我們的腦子如何作用﹐就能了解可以如何好好控制自己的人生了。 習性養成的原因很有趣﹐找到原因﹐或者就能夠找到方法了。
然而﹐方法很少只有一種﹐而是多種方法在不同的時機攜帶不同的功能。
主要知道我們在不同階段對付的是什麼目標﹐就能夠針對問題逐一破解。
另外﹐習性這件事是一個時間性的結果﹐一定要有耐性來對付。
方法只能夠加速加效﹐但不要期望一夜奇跡﹐耐性仍是要付出的。
sophia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