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臉書的影響可能會比我們所想的還大(三)
2010/01/23 13:21:11瀏覽729|回應0|推薦2

(轉貼好友佳彬在臉書上的一篇關於臉書的文章)

三、分享 今早我串門子到Linda Chen的塗鴉牆,四處瀏覽了一會後,直覺地寫下“早”,當要按下“分享”時,我遲疑了一下,這算哪門子的分享,好像告訴她“太陽已經從東邊出來”?她會不會覺得我很煩?真正的分享應該是,如果我確知星期五大樂透開獎的頭獎號碼,特地告訴她。或者我清楚她的需要,然後告訴她。為什麼“早”這種沒有營養的東西卻橫行全世界?我不信邪,就在自己的牆上PO道:“我現在最想知道Apple即將推出的平板電腦會用哪一顆CPU,有沒有人可以告知一下?”我確知在我位置三十公里直徑範圍內,一定有人知道;而且我確知不用六度分隔,只需要兩度,頂多三度連結,一定有人知道這個問題的確切答案。如果不方便公開回答,臉書也提供可以講悄悄話的信件的功能。我左等右等始終等不到真正的答案,最後只等到Paul Chen熱心的提供他的推測。臉書真能分享嗎?還是只“分享”一些沒營養的東西?

我年輕時,心儀系花學妹已久,但是苦無門路追求。一天,串門子到一位社會研究所同學的宿舍,看到他桌上擺了一本書,費孝通的《鄉土中國》,當時這本書是禁書,特別珍貴,就向他借來看。這本書闡明傳統的中國農村社會的形成,首先是靠經常的彼此接觸,然後形成互相的熟悉,再由熟悉進一步發展出親密關係,最後形成彼此互相信賴牢牢結靠一起的中國農村社會。我讀了後就懂了,追系花學妹不在於馬上就要約單獨吃飯看電影(在當時,這是很嚴重的事),而在於有沒有經常接觸的機會,即使是五分鐘、十分鐘也好。我就是靠著費孝通的理論,在競爭激烈的情況下,由經常接觸到產生熟悉,再成為親密關係,最後互相信賴,把系花學妹追到。

臉書裡的連結,比起飛鴿傳書的時代,當然速度和效率高出太多倍,但是連結只是連結,不會發功。例如前面我問CPU是哪一顆的例子。臉書裡這些身份和連結有沒有可能經由高效率的經常接觸,產生熟悉,形成親密關係,最後互相信賴牢牢結靠成一更優質更美好的社會呢?如何做呢?

我認為還是要從臉書的第三個核心元素“分享”做起。跟第一個核心元素“身份”相反的,分享是從無我到有我。太陽是我們大家所共有的,當太陽從東邊升起時,我們互道早安。地球是我們大家所共有的,當地球又繞太陽轉一圈時,我們互道新年快樂。這麼的無我,這麼的大同,這麼的自然,而且還是免費的,實在太美妙了。臉書的連結,讓我們互道早安、互道新年快樂,太有效率了,而且不受距離的限制。我們也在這樣一次一次早安和快樂的接觸中,彼此熟悉起來。我覺得到朋友的塗鴉牆去串門子,說早安,順便看看他家有什麼新東西是很大的樂趣。我覺得當看到朋友分享他生活、工作、學習或社交中的精彩,給他一個讃,或是回應一些話是很有樂趣的事。我覺得幫我的朋友介紹朋友也是很快樂的事。當然當我有一些心得和感觸時,我也PO出來,分享給大家,也是很快樂的事。我們就在這樣不斷的接觸熟悉中,產生親密和信賴。我相信我將來有很多的機會、好運和奇蹟會透過這親密且信賴的連結網路來到我手上。因為機會、好運和奇蹟本來就在人際關係網路中流動。

這些好康的是免費嗎?赤壁裡的清風和明月,據蘇軾說,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免費的;赤壁裡的林志玲,我肯定,是要錢的。相較之下,我覺得谷歌大神比較像免費,當谷歌大神幫我搜尋到就是我所需要的資訊時,我常常情不自禁的多按幾個Google Ad。臉書絕對不是免費的,它需要我們投入很多精力,把“身份”、“連結”和“分享”扎實做好,才能冀望有所回報。

我親愛的臉書同學、朋友們:N久以後,當我們都走不動了,我們卻還可以各在天涯海角,透過臉書讃來讃去,讓生命繼續互相激盪,繼續發光發熱。當最後一刻到來時,我們很可能會透過臉書互道珍重再見。臉書重要嗎?成語說“遠親不如近鄰”,新的典範到來,我覺得應該改成“遠親、近鄰都不如臉書朋友”,不是嗎?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aw2309&aid=3714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