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獻給戰火中受難者
2024/03/10 23:56:28瀏覽29|回應0|推薦0

面對普世深陷戰場、受傷的「創傷後壓力症」者,卻對於診療窮乏的現今世局,我不禁呼喊:「主啊,救我!」

創傷後壓力症之二

   「因祂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以賽亞書53:5)

   煙硝處處、兵兇戰危的烏克蘭、以色列/加薩區,多少戰亂倖存者,將來可能罹患「創傷後壓力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參見前期本專欄)。

   「創傷後壓力症」病情,包括:惡夢、暴躁易怒、易受驚嚇、肌肉痙攣、失憶、失眠、性格乖離、逃避、麻木等,生活躺平、成為家庭與社會不安的種子。

   這些創傷後心理障礙現象,在公元前2000年,就有埃及文字記載。其後,各家學理研究、嘗試闡釋,但進展有限。

   直到21世紀初,因各種腦造影技術發展,科學家得以觀察「創傷後壓力症」者的大腦結構、功能、與迴路系統,逐漸有了較清晰的認識。

   2001年,美國艾茉莉大學的道格拉斯·布倫納(J. Douglas Bremner)教授,發現「創傷後壓力症」患者大腦體積變小,可能與上述病徵有關。

   其中,海馬迴 (Hippocampus,主司:記憶、空間定位)、腦島皮質 (Insula cortex,主管:情緒、情感、飢餓、成癮、以及對某些事物的渴望,並將這渴望轉化為取得滿足)、和前扣帶皮質(Anterior cingulate,主掌:腦部高階功能、注意力分配、獎勵、決策、道德及倫理、衝動控制、情感)的體積,也都有顯著萎縮現象,這些變化應該就是「創傷後壓力症」之病因。

   他們還發現:邊緣系統(Limbic region)的杏仁核(Amygdala)和海馬迴、以及前額葉皮層(Prefrontal cortex)等,會因「創傷後壓力」而改變其活性。

   於是,杏仁核促使情緒變化,從而增強記憶,提醒該次經驗中最重要細節,讓人觸景激動而焦慮;海馬迴則使病患失序、混亂、失去方向感、記憶閃迴(Flashback)、惡夢連連、失眠;前額葉皮層活性異常,容易產生理性失控、煩躁、麻木呆滯、畏縮躲避等,各種症候群之觸發。

   一般心理醫師會建議以「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重建光明、正向、積極信念、或「正念」(Mindfulness)藉由正確信仰的靈修操練,對「創傷後壓力症」進行復原(Resilience)。對於嚴重者,則不排除給予投藥(Medication)。

   2012年,波士頓大學團隊以「綜合分析法」(Meta analysis,由卡爾·皮爾森(Karl Pearson),於1904年首先提倡),在7大群組對於單純的「個別」種類心理疾病研究比較下,有6組得到較顯著果效,且影響的腦部大都在前額葉皮層和邊緣系統內,主控情緒的部位,指出「認知行為療法」對於情緒相關心理疾病的可行性。

   2023年,倫敦大學學院研究員則認為,如果以較嚴重與複雜的「創傷後壓力症」、而非一般個別心理困擾者為對象來看「認知行為療法」,其有效性就無以定論。易言之,現代進步的醫學技術對於「創傷後壓力症」之復原,仍然困難重重啊。

   面對普世深陷戰場、受傷的「創傷後壓力症」者,卻對於診療窮乏的現今世局,我不禁呼喊:「主啊,救我!」(馬太福音14:30)

   只有主,是人類當今困境的希望。

   「神經神學」指出:惟「因祂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

(轉載自《基督教今日報》)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onglongPan&aid=180382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