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21/07/30 17:58:44瀏覽111|回應0|推薦0 | |
十月耶魯傳統的返校日,校園裡一掃平常學術殿堂的緊張與嚴肅,到處充滿歡愉喜氣。新科總統柯林頓與第一夫人希拉蕊二校友,一反當年逃校以避越戰的倉惶,如今衣錦榮歸,風采嬌貴,使古色古香的校園更加繽紛。 在校友會館中,各方政經顯要,學術泰斗,乃至影視巨星相聚一堂。香檳杯影交錯。彼此笑譴當年頑事,侃談今日盛狀。勾勒未來前景。人人意氣揚發,整廳喧囂。 但有一前輩校友的紀念碑石,獨在校友會館中一角默默無聲地述說他一生短暫的事蹟: 『何瑞思.崔西.斐德金(Horace Tracy Pitkin) 一八六九年生於費城, 耶魯大學一八九二級, 在中國宣教三年, 一九00年七月一日義和團之亂,在保定府傳道時殉難。 『凡為我和福音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 斐德金出身富裕卻具高貴文化教養與濃郁宗教情操的家庭。父親是敬虔慷慨而成功的商人,母親則是尹理護.耶魯的直系孫輩。耶魯大學就是紀念這位依理護.耶魯而命名的。如同約瑟,斐德金自幼心地善良。舉止純正,深獲親友師長的喜愛。他從小就深信聖經能使人藉由在耶穌基督裡的信心,喜獲救贖之智慧。 中學時,斐德金在教會裡很活躍。他曾向牧師表示,他要以成為虔摯的基督徒,作為一生事業的開始與基礎。他是學校奮力杜的第一任主席,並且在牠的領導與呼籲之下,當地的酒廊只好紛紛歇業改行。 深受他叔叔一番勸勉及經過迫切禱告與尋求,斐德金終於回應了神聖的呼喚,願意放棄人看為美好的前途,甘心奉獻一生於宣教事業,任上帝差遣到中國傳揚福音。 一八八八年斐德金進入耶魯深造。一開始,他就熱心參與校園福音工作,並且擔任宣教主日學的教師與主任。他也贊助多個慈善宣教團。以至有位當年同工如此說:『我認識很多極高雅可愛的紳士,偉大的學者,睿智的思想家,但我從沒遇見過一位像斐德金一樣,那麼有能力地把信仰化成具體行動的人。』在他,信仰就是行動。 耶魯畢業後,斐德金旋即進入協和神學院。在那兒,他激發了該校的宣教熱潮,並且義務自找的在西部各大舉間旅行,為各宣教團體募款。 兩年後,他申請加入美國佈道會,成為海外宣教士。他乘船經歐洲,繞道印度;於一八九七年三月七日和夫人一起到達上海。不久,受差派到保定府接受語言訓練。平常他陪同前輩宣教士沿戶探訪傳福音,並且教導兒童唱詩,為他們講解聖經故事。他的善意、關懷與儒雅,給當地的人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 在他完成基礎訓練,正準備全力服事時,卻發生了義和團之亂。斐德金原可以從容,並有極適常的藉口遠離當時的漩渦。但他著實不忍在動亂時刻背棄這些茫然無依的中國基督徒。 所以正常烏雲滿佈時,他勇敢堅定的表示:『好牧人為羊捨命是理所當然的。主耶穌必掌管一切。』在最後幾日,他給友人的信上說:『這些日子,我們除了聖經外,不讀任何書。我們也全力懇切的禱告。』『我們心中十分寧靜。因為主的平安是我們的安慰。』 不久,拳匪攻擊教堂,斐德金不顧自身危險,盡力保護其他老幼婦孺。終於堂破被捕,並遭無情砍頭。他的頭被祭於義合團所拜的神祇桌前。 衡諸其一生,斐德金並無豐功偉業,或立一家之言以傳之久遠。在他的宣教事業中也未曾引領過一個人皈歸基督。甚至可以說連當地語言都沒有學會,更遑論其他事工。但其生命雖短暫,卻忠於信仰與神聖的呼召。不避危難,以身相殉,以至成為第一位耶魯殉道的教友。 他的殉道承繼了當年耶魯因信仰之故與哈佛大學分離,獨立建校之傳統;激發了當時美國教會對中國的宣教熱忱;也使美國政府一時異於其他帝國主義者,將庚子賠款用於建立清華學堂,開展中四近代教育的新一頁。尤其重要的,他的殉道使我們凜視到神對中國亙綿不絀的愛。 從大秦景教立碑以來,雖然斷續有許多無名的宣教士,不惜犧牲青春與生命遠赴中國,卻沒有如義和團事件般,在極短時期內,有著如此眾多的傳教士,同時殉難在這塊土地上。即使綜觀基督宣教歷史也絕無僅有、空前絕後。斐德金及歷代在中國的殉道者以血與生命印證了上帝從來沒有放棄過這塊土地的大地。祂的愛與寬容竟然默默無怨地在千載間任中國人拒絕。最後,神只得把當代最好的人,為中國人全然擺上,沒有為自己留下一個。斐德金就是其中之一。 終於,無知顢頇的滿清政府,因此羞辱卻也打開了中國久閉的福音之門。使中國人能夠建立一個獨立的民主國家,容讓人能自由的傳福音。而這基督的福音,竟為中國人在他日歷盡十年文化大革命人間煉獄,人性全然被扭曲之後,預留了一線生機與新希望,不致萬劫不復。添為清華教育工作者,寓遊異地、佇足在耶魯校園中;緬懷一世紀前的斐德金。踏著相同的足跡,走在同一廊道,撫摸同一碑牆,感懷中國人五千年的苦難。心中有訴不進的惆悵;這恰是柯林頓與希拉蕊旋風所無法掃落的。 抬頭舉望耶魯綠地上教堂高聳的塔尖。當年斐德金托中國同工﹁老孟﹂的遺言,竟彷彿由天而降:『告訴斐太太,當小何瑞思廿五歲時,差派他來中國。代替我傳講耶穌基督的福音。』我頓時為之柔腸寸斷,心弦激盪,熱淚盈眶。 迎面徐來秋風,似乎也催我早日賦歸那方上帝千年苦苦相戀,未曾或忘的,苦難的故國。(寫於耶魯) (轉載自《基督教論壇報》第11版 第1478期) (1995年 基督教論壇報 最佳散文甄選獎)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