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7/30 11:41:27瀏覽99|回應0|推薦1 | |
「阿婆走了。」代禱勇士袁姐在電話裡,哀傷地通知她母親的耗訊。 才不久前,阿婆知道我童年走過一段蒼白青澀的戰後年歲,說要收我為義子,好好疼惜我一番;她也知道我在教會裡擔任傳道人,終年三百六十五天,全年無休,經常無暇照顧自己的兩個小孩,她還打算這個新年為我的孩子們準備兩個大紅包,好好代我補償他們一下。 然而,阿婆竟這樣悄悄地不告先走了。 阿婆出生日本武士之家。據說,她的祖父還是個日俄大戰中饒勇善戰、屢建奇功的名將。阿婆自幼跟隨父親的軍隊常駐中國東北。後來因為愛中國便不顧日本親友的反對,嫁給了一位中國空軍,才隨國民政府倉惶撤退,來到臺灣。 阿婆極愛中國人;儘管國共紛爭,使她五十多年後才得再見甫出生就散失彼岸的長子,阿婆仍舊無怨無尤的接受這份生離的命運,而不忍對雙方政府有絲毫的微辭與不滿。她一生默默地在台灣各大專院校教導日文;也經常幫助那些家境貧困學生們的生活,甚至還資助他們得以出國留學。 我小時候很生阿婆的氣。」袁姐說。「她總是拿最好的東西,先給學生們;她愛別人家的孩子,比愛我們姊弟還多。」 袁姐在這樣的不平衡心境下長大。 一直到年前,阿婆知道家父自幼深受日式教育,經時代變動而難以用國語溝通,她便自告奮勇,親自以日語向家父傳福音。在一次餐會上,她向家父透露了自己餘生是在為日本人對中國人所犯下種種傷害,來做贖罪與補償。袁姐知道後,母女多年的心結才再度被打開;經彼此道歉與相互接納,她們終於從半世紀的誤解中得到全然的釋放。 袁姐說,自從阿婆信了耶穌以後,就一直積極地向中國人傳福音,數十年沒有中輟。既使不久前因糖尿病而被截去腿隻,她還是在床邊,親自以中、日文發聲製作福音錄音帶,向人分享神的恩典。一直到她走的那天早上,阿婆還在錄製她的第三百多捲帶子。因為,阿婆走過戰爭,目賭、也親身經歷了許多生離死別的悲劇,她相信只有耶穌基督才能救中國,才能帶來真正的和平。她愛中國人,她矢志一生要向中國人傳福音。 在阿婆的追思禮拜裡,我們見到了她日夜繫念的、身材消瘦的長子。這無爹無娘疼愛過的孩子﹝如今已是五十多歲的老者了﹞第一次到台灣,竟是來奔那五十多年未曾相見的母喪。看到袁姐興奮地牽著面色靦腆、歷盡無父無母養育、在大陸因身世備受岐視的大哥,而又捨不得母親的離去那份錯綜的感情,直叫人熱淚盈眶、情無以堪。 突然間,我對戰爭真是感到無以名狀地,深惡痛絕。 前幾天,讀到坊間出版、約翰‧鮑克﹝John Bowker﹞所寫的書「死亡的意義」﹝正中書局﹞,其中他提到:「在禪宗的影響下,日本武道成為一條通向悟道境界的宗教形式。…通過這種方式,禪使死亡變成一種美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神風特攻隊』的行為與這種傳統間的關係,是顯而易見的。」因為佛教與日本傳統的融合,便「產生了武士道」﹝頁三二七至三三一﹞。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在中日戰爭中、在南京大屠殺時,發揮得淋漓盡致。而日本的佛教是由中國傳輸進去的。 歷史絕非偶發且耐人尋味,它提供了免蹈覆轍的殷鑑。當今臺灣人挾雄厚的財資,在世界各地遍蓋佛寺、廣傳佛理,得意地說是在發揚國粹;只是我們後世子孫又要得何種滔天大禍做為報應,也只有上帝才知道了。 日本阿婆也許不知道這段文化衍承的緣由,卻親受武士道、軍國主義、戰爭所帶給她一生的痛苦。中國人把造成她悲劇的佛教傳到日本,日本阿婆卻盡其餘生,把使她超脫這苦難的福音,傳給她所愛的中國人。阿婆只是一個平凡的日本婦人,但在她身上,我卻看到了我們的主對這兩個民族恆久不變的愛與召喚。 日本阿婆,謝謝您以主耶穌的愛,來愛我們祖孫三代中國人。 (轉載自《基督教論壇報》)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