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4/05 15:51:40瀏覽575|回應0|推薦0 | |
如何計算一支”基金”的內在價值
Rock / April 12 2012 不知各位在買基金的時後, 有沒有碰過同樣的問題, 那就是這支基金的合理價格應該是多少? 我們知道要衡量一支股票的合理價格, 可以有很多種衡量的方法, 其中每股獲利與價格比, 股價淨值比, 與未來現金總流入的折現值等, 都是大家常用的衡量方法. 其中, 用未來現金總流入的折現值來計算一支股票的內在價值(若是你還不清楚如何計算, 建議你先閱讀另一篇文章:如何計算一支股票的內在價值), 是最為經典的估價做法, 僅管如此, 這種算法也充滿了許多假設的條件與不確定, 尤其是未來的收入很難預估. 舉個簡單的例子, 當你用一千萬買一間房屋時, 你的總獲利是你賣房子的所得再加上這期間所收的租金, 減去你買房子的成本. 假設10年後你以1250萬賣出, 這當中每年2%的租金收入, 也就是200萬元, 你的獲利是1250+200-1000=450萬, 總獲利是45%(=450/1000, 不考慮折現), 平均每年約為4.5%. 如果你的房子永遠都不賣, 租金也都不漲, 那很簡單的每年的租金報酬率就是2%. 要衡量一支基金的內在價值, 其實其道理也跟衡量一支股票的內在價值一樣, 只要把每年這支基金會發放的股利加上買賣時的差價, 再折現為現值, 就可以大約的明白這支基金目前的價格是否合理了. 現在問題來了, 通常基金只會公佈淨值(也就是當時如果基金所投資的標的物全部用市價賣出, 再除以總單位的價值), 而不會像股票一樣公佈其每年的每股獲利資料, 有些勤勞的投資人會手工的去收集彙總並算出大約的年度投資報酬率. 例如台灣50, 你只要將這50家公司的年度每股獲利, 乘以該基金所買的每股股數, 再加總, 也就是總獲利金額, 再除以總買入價格(每股乘以買入價格成本的加總), 就可以算出該基金的年度每單位投資報酬率. 以台灣50來說, 因為是指數基金, 所以其本益比理論上會跟台股本益比差不多(要看其買入的時機點). 以15倍的本益比來假設, 其年度每單位報酬率約為6.67%. 以EPS來類比, 目前台灣50基金54元的市價來反推, EPS約為3.6元 (=54*6.67%). 那麼為甚麼基金不公佈其年度每單位(每股)獲利呢? 1. 實質上的困難. 例如黃金或石油基金, 黃金或石油本身是不會有收益產生的, 只有靠買賣的差價來決定獲利, 所以也無從算出其年度每股獲利. 2. 投資人的無知. 一方面是投資人不知道這個訊息在做投資決策時的重要性, 另外一方面是因為投資人只想靠買賣的差價來賺錢, 買貴或買便宜並不是主要的考慮因素. 就像台股12000點時仍然有人在買入股票一樣, 所以也就不會強烈要求基金業者去公佈這個重要訊息. 3. 基金業者的”故意”. 除了像第一點所說的以外, 其餘的基金業者肯定有每單位的獲利資料, 但不公佈的原因很簡單, 投資人懂的越少, 知道的越少, 基金就越容易能賣的出去. 至於投資人買貴了, 或買的便宜且有價值, 並不是基金業者最關心的事情. 通常基金業者所公佈的淨值資料, 只能說明其過往的操盤成績, 而不能證明其所買入標的物的價值或風險是否合理. 舉例來說, 大陸上證指數在2007年10月最高點時為6100點左右, 其本益比高達71倍(1.4%年報酬率), 如果一支指數基金在2007年8月份,指數為5000點時推出, 打者大中華新興市場成長的美夢, 再加上過去200%以上的獲利成果, 很少人能夠耐的住這種誘惑而不進場去買的. 買這支指數基金的人是在極高風險及極高本益比55倍左右的時後買入的, 但是短短三個月就又漲了20%, 此時的賺錢氣氛完全讓人感受不到這支基金60倍到70倍高本益比的極大風險. 但是基金業者絕對不會告訴投資人這個風險(否則它就不用賣了), 投資人也不在乎基金所買的標的物是不是物超所值, 只是想貪圖賺取短時的差價. 隨後上證指數一路跌, 且跌破了2000點, 到目前為止也不過是2300點左右, 本益比也跌回到約為15倍左右的合理報酬率(=6.67%). 結論 聖經提摩太前書6:10 中說: 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 買基金其實跟買股票是一樣的道理, 不懂的不要投資, 殊不知基金業者只想賺你的手續費, 至於你財產的安危則不在他們的考慮之中, 人若因貪心, 而把錢財交給一個你完全不明白的基金中, 只會在將來帶給自己更多的愁苦. 如果你要買基金, 建議你還是要花時間紮紮實實地去做好你的投資研究, 這基金的信譽如何? 基金經理人的價值理念是甚麼? 基金買了那些標的物? 這些標的物的未來價值如何? 風險在那裏? 基金目前與之前的本益比為何(也許你很難拿到)…等, 有太多東西需要你去分析與判斷, 投資本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若是自己不好好努力花時間研究, 虧錢也就是理所當然了!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