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類風濕性關節炎與貧血
2012/07/17 15:54:03瀏覽5222|回應0|推薦0

大林慈濟綜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 黃光永 主任

  

五十歲的張女士,兩年前被診斷出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

在最近一個月的回診中告訴醫師常會覺得疲倦、頭暈、

有時做事會無法專心、喘不過氣來、又有時也覺得心跳過快,

這樣的症狀已經嚴重影響到她的日常生活作息。

在此次回診的血液檢查報告中,

醫師發現她的血紅素值僅為8g/dl (正常值為需高於12g/dl )

且臨床診斷病人並無其他出血的症狀發生

因此判斷張女士應該是因為長期類風濕性關節炎所導致的貧血 ,

讓她出現以上種種不舒服的症狀。

由於貧血的主要原因是紅血球數目減少或血紅素過低,

導致全身組織氧氣不足供應,

而身體氧氣減少了就會出現如張女士所陳述的那些症狀。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全身性慢性發炎疾病,

除了關節發炎以外同時它也會引起其他身體組織器官的發炎,

根據國外研究發現,身體長期慢性發炎會容易導致貧血的發生

因為罹患慢性發炎疾病的病人血液中常存在有過多造成發炎反應的些細胞激素

例如腫瘤壞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介白素六(interleukin-6,IL-6)

這些細胞激素的增加會導致紅血球的壽命減短,

也會引起造血細胞對紅血球成素(erythropoietin)反應不良,

因而影響了骨髓製造紅血球的能力。

另外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體內過多的介白素六也會刺激鐵調節激素(hepcidin)的分泌

進而造成致體內的鐵質缺乏而引起貧血(圖一)

 

圖一

根據統計臨床上約有33-60%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貧血症狀,

而這些合併有貧血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

他們受損的關節數通常會較多且疼痛的指數也會較高。

在臨床上許多的研究發現,

如果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疾病活動度有改善如關節的腫痛數目減少

通常其貧血症狀及疲倦也相對會有所改善。

 

由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慢性發炎常導致患者產生貧血,

因此對於這類患者之主要治療目標應是先降低體內過度的發炎反應,

當發炎症狀改善時,患者的貧血狀況也會跟著改善

介白質素六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炎及貧血機制中扮演了一個重要且獨特的角色,

根據臨床研究顯示透過阻斷介白素六來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

除有效抑制發炎法應改善關節症狀外

也顯著增加患者體內的血紅素(hemoglobin, Hb),特別是在貧血患者上(圖二)

 

圖二

 

今年5月通過健保的新機轉生物製劑安挺樂(Tocilizumab)就是透過阻斷介白素六與其受體結合,來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全身性的疾病

除了治療來減輕關節腫痛及破壞外

如何長期穩定的抑制發炎反應來改善因發炎作用所引起的其他全身性症狀也應該要去注意

以達到理想的疾病治療結果。

 

參考文獻:

1.          Larry WM, Jeffrey RC. Semin Arthritis Rheum 39:132-143

2.          P Emery et al. Ann Rheum Dis 2008;67;1516-1523

本文出自於中華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 74期會刊 (20126)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Afree&aid=6639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