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6/10 00:33:40瀏覽2142|回應0|推薦2 | |
時間:2008年6月8日(日)22:00 公視連續幾個禮拜的人生劇展很吸引我,看了之後也有相當的感觸,於是現在到了週日晚上十點,都會不由自主打開電視欣賞。 看戲之前,完全不曉得這齣戲的內容,以致於觀看的當下,會跟著劇情揣想可能的前因後果,這對於習慣先看影評的我來說,是很新鮮的觀賞過程。就像看到莫子儀初場戲在市府前活動時,唐振剛的出現,就讓我嗅出一些曖昧的氛圍!當然,身為一個同志,看到這樣的畫面,總會不由自主的把他們眼神交流作了一番聯想(後來證明我的直覺沒錯),不過在劇情剛開始時,硬是把兩個男生的眼神交流當作是同志情誼的傳達,未免太武斷了,所以我只好靜靜看下去。(其實這也是吸引我看下去的動力,哈!) 果然,後來莫子儀在辦公室接電話、在房間換床單等情節加進來,越來越顯露出莫子儀的性向;然後在未婚的姊姊從國外回來時,還帶了個女兒,我忽然明白這齣戲的主軸了,原來是表現一個母親在諸般複雜的情感交錯下,他怎麼面對自己、社會、家族觀感,這似乎是很多母親難以承受卻又必經的課題啊! 回頭介紹一下劇情:年近60的艾草,生長在保守的鄉下,年輕時不顧母親反對,遠嫁到台北,丈夫還是外省籍(但丈夫在他40歲左右過世),所以常被母親當成嘲諷的話題。因為艾草的母親年輕時就守寡,三個兒子都在外經商,很少回家,只得請外傭看照,偶爾艾草會回來看他。 艾草的母親愛前又愛面子,更愛跟人互道是非。艾草常糾正母親偏差的價值觀,並認為自己獨力撫養兒女長大,覺得得意又欣慰,直到發現向來乖巧孝順的兒子喜歡男生,在法國留學的女兒卻又未婚生子,突來的衝擊瓦解她賴以維繫這些年的信心。 之後的劇情就是在艾草調適自己一步步面對這些看似複雜同時難堪的局面中,一一找到頗為微妙的平衡之道,同時看到了一個母親對孩子無私且無限的寬容,那一刻,艾草所散發出來的母愛,就像他在海邊打太極拳(還是八段錦?)時面對的靄靄夕照,暖暖直透心窩。 女兒試圖跟艾草化解心結的那場戲,她說Nina(女兒未婚生子的孩子)一歲曾瀕臨病危,她忽然很能體會當母親的感受,抬頭看了看艾草,這一刻母女似乎心有靈犀的眼神交流,彷彿感受到彼此的遭遇與經歷,也讓艾草對於女兒未婚生子的不名譽行為有了包容的轉變。 艾草的確是個堅強的女性,面對兒子的性向,竟然默不作聲,這不是消極的抗議,而是她還沒想到要怎麼面對,尤其在兒子還沒對他出櫃前,她想嘗試更多的思考與可能。其實她後來確定兒子的性向後,似乎選擇接受,只是她也不說破,似乎期待著什麼轉機似的!跟艾草比起來,兒子簡直粗線條,忽然更新的被單、喝完的啤酒罐、洗衣機裡的性感內褲,情人乍訪時的破綻(說手機沒電,卻又響了)……這些都透露出艾草的敏銳觀察,與知情後內心的矛盾與掙扎。她的心裡一定五味雜陳,就像她坐在沙發上放空呆望的時候,腦袋裡想的,肩膀上背負的,還有未來要面對的,都是她不得不去解開的結。 光是想到兩個孩子就夠教人心煩的了,而艾草還有古板又難伺候的母親和家族裡的閒言閒語要面對,這更是糾纏她一輩子根深蒂固的死結。艾草母親偏頗的價值觀與尖酸刻薄的小氣個性,造就她跟子女間的隔閡(難怪三個兒子都不常回來看他),也難怪艾草一直要導正她正確的觀念,如:做生意要對得起良心(艾草母親老在販賣的私釀酒中混水)、不要隨便懷疑他人、不要否定他人。 偏偏艾草母親的這些問題,都在慶生當天造成不小衝突,卻也順勢找到宣洩情緒的管道,以及連結起兩代之間(或三代之間)原本斷阻的溝通橋樑!私生女Nina是製造衝突的引爆點,卻也是化解彼此心結的催化劑。劇情點到為止,不慍不火,恰到好處。 最後我想稱讚幾位主要演員:潘麗麗飾演的艾草,平淡中可見紮實的演技,跟其他演員的互動很具張力,像是聽到女兒說出未婚生子的情緒轉折,實在經典!艾草的母親(我忘了演員名字)把古板又難伺候的老奶奶演得入木三分,說是演戲,倒不如說是經過時間的歷練,在他的舉手投足間看到了老一輩人的生活片段,自然不作假的思考模式。周姮吟飾演的女兒,堅強獨立有個性,很符合劇中的角色。莫子儀飾演的兒子角色,很能帶出70年次左右的年輕人樣貌,不管在生活上,或是跟家人的相處上,都顯得自然且自在,甚至跟唐振剛的幾場對手戲,都挺有味道,當然啦!唐振剛的襯托有加分效果,尤其兩人依偎在一起看夜景的那場戲,簡直浪漫到了極處,彷彿偶像劇般的不切實際。 我喜歡這樣平淡中偶見激動處的戲,看完不會有太強烈的情緒起伏,卻讓人有雋永低吟的況味。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