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5/15 09:44:56瀏覽592|回應1|推薦16 | |
其實,我是個道地的台灣小孩。不過,骨子裡卻有外省人的氣息,小時候因為國語異常標準,常被誤認為外省人。 我從小生長在山裡的客家村落,六歲搬家前還不會說國語,不過卻很愛看國語連續劇、楊麗花歌仔戲,還有三台冷門時段的國劇大展,以及過年過節才會有的說唱表演,如:相聲、京韻大鼓。我發現自己對於各省說話腔調很感興趣,雖然自己不太會學,但每次聽到或看到有人操外省口音,總覺得十分親切(或說是吸引人)。要知道,在二十幾年前,電視節目以國語為大宗的氛圍裡,是很難得看到聽到外省人講話的!當然,除了雙十節元旦除夕的老蔣講話之外。 那時,我常在幻想鄰居都是來自各地的外省人。 好玩的是,我自小到大的生長環境完全沒有遇到外省人的機會,連卷村長啥樣都沒看過,更別說去眷村玩了。但我對於眷村生活卻有種莫名奇妙的憧憬,好像我就是眷村長大的小孩似的。所以特別喜歡看以眷村生活為主的電視節目或電影,像公視的文學大戲「再見,忠貞二村」、「曾經」。 後來發現我喜歡眷村人家在克苦可難中,還能找到生活的樂趣;而不同省分的家庭所營要的氛圍,是我這客家庄小孩無法想像的!所以只有藉著電視畫面來感受。 長大後,有機會去眷村,卻總是匆匆來去,因為那裡的荒涼、冷清讓我很不舒服,每次看了總不忍心它的凋零,尤其在那些垂垂老矣的孤單老人身上。 「眷村」對我來說是個泛稱,是對於外省風情的某種依戀,也許反映在說話口音上,也許反映在我愛吃北方餃子酸辣湯的情有獨鍾上,也許反映在我愛聽相聲、快書等曲藝上,也許反映在我未曾經歷過眷村生活,卻在腦海不斷構建想像中的眷村氛圍上,就像幾年前聽到相聲瓦舍講「戰國廁」、「影劇六村」、「記得當時那個小」都讓我有種莫名的懷舊感動,但我明明就不是那個時代那個環境下成長的人啊! 真是奇怪。 --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