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1/30 01:27:58瀏覽1673|回應10|推薦119 | |
「棋王樹王孩子王」小說評文讀後有感 -- 題給 格友「雲芸」(原名「彩虹心靈花園」) 其實回到臺灣家的第一件事,是衝進附近的圖書館,借出一堆書回家,打發時差減輕浪費時間的罪惡感,兼療飢,還可時不時逃避母親對我在美生活種種做巨細靡遺「關注的詢問」,呵。。。 自圖書館重新借出作家阿城的「棋王樹王孩子王」的小說,又看了兩遍。 時隔十數年,再度撫讀,直如老友重聚,醇酒低酌,不禁心有戚戚。書末附有幾篇評論,一路看去。首文即論「棋王」(評者似名陳炳藻,名已不甚記,存疑,亦是評論名家),接着還有好幾篇由其他人撰寫的評論。因為自己過去不寫文章評論,所以對所有評論都不甚留心,也不甚了了,哈! 今再細讀,居然似略有新發現。 評家仍未捉住指出該文其中一大特色﹕ 即小說裡語言所蘊含的文化背景與內涵,而加以闡述。 看過阿城的「棋王樹王孩子王」這本小說的全球華人讀者及各家文壇先進可以百萬計,沒有一個不佩服阿城運用那當時在我們臺灣讀者看來非常有特色的大陸知青語彙與來自大陸北方省份背景特有的人情世故思維邏輯融合提煉出的故事語言,成功生動地塑造刻劃了小說裡人物與情節,並因以其語言之運用所做的描述為之深深地震撼,無法忘懷! 但評者竟然未對其語彙背景形成特殊性進行觀察分析而稍置一詞。怪哉﹖! 若進而思其未提原因,則不得不揣測評家對大陸作家口語的各地背景與文化累積 (紙聲有云﹕文化在語言裡,語言在文化裡),均少涉獵深思挖掘比較,以致視而不見,無法將此文最重要精華之一宴饗臺灣本島讀者或全球大陸地區以外華文讀者。評者只能以一貫評論標準延展開來,雖是用力甚深,洋洋十數頁,但畢竟未搔着痛痒,若似只在技巧上調製準備套餐,寫出評文,有點可惜。今時讀來,其憾顯而易見不言自明。 由此想到﹕近年兩岸開放交流,日趨開放,文化先行。兩岸文化藝術交流已進行多年,在介紹各地藝術表演時絕對不會忘記說明點出各地文化背景特色以至形成該項藝術的成因與大環境。文學作品推介與評論方面,身為評者亦當宏觀深廣,與時俱進。大陸地區幅員廣大,人才輩出,眾多作品更是反映了各地區的文化背景與內涵特色。 推介評者怎可將其地區性語彙特色輕易忽略﹖ 反說回來,介紹評論台灣作者小說,除各個文學技巧理論分析觀點闡述之外,亦當點出臺灣口語特色背後的文化背景內涵,有所着墨進行介紹,才算跨入文學交流評論推介門檻。 後記﹕ 十一月七日大概是我進入 UDN 一周年,那第一天來看我的格友就是「彩虹心靈花園」。印象至今清晰。 感謝各位格友美好扶持,紙聲一路受益匪淺。 也問候格友「雲芸」(原名「彩虹心靈花園」)! NOV。 7, 2012, 初稿 紙聲,臺北 (C)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