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冬至 吃湯圓
2013/12/23 00:52:55瀏覽971|回應2|推薦9

   冬至前一天準備了粿粹(現在菜市場都有現成的很幸福),到了晚上用完餐,我們準備明天冬至拜神祭祖的湯圓,全家大小一起搓湯圓,這是家鄉的習俗,首先在粿粹裡包著一粒橘子(椪柑),等揉好粿粹之後,從中間將橘子撥開給在場的每個人食用,稱之為包吉,接著搓湯圓開始。我們是不包餡。

  搓大的湯圓在冬至當天一大早煮熟後,用大碗將花生粉+適量的糖+炒過的芝蔴拌勻,然後,將湯圓放在其中,雙手將湯圓用力滾動的方式上花生粉(這在家鄉說法叫作是逋隆夕意思是時來轉運),湯的和乾的都呈神明和祖先。也就是說冬至的清晨,用湯圓來供奉神明與祖先,祈求闔家平安。

         冬至日是數九寒天的第一天,俗諺「冬至交九」,從冬至日開始即進入「數九天」,以九天為一九,九九八十一天後遂寒冬過去,稱為九九數盡,民間因而有「九九消寒圖」記錄數九過程。而古時冬至節氣是計算二十四節氣的起點,亦是歲之計算起迄點。因冬至節以往是僅次於新年的重要節日,應節習俗繁多,且民眾會大肆飲食慶祝,所以又俗稱「亞歲」、「肥冬」,在民間也廣泛流傳著「冬至大如年」、「冬至大似年」、「大冬如大年」、「冬肥年瘦」/「肥冬瘦年」的俗諺,意指冬至的禮俗隆重如同新年/年節,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是曰「冬至節亞賽年節」);「冬肥年瘦」則指而在春節時各種飲食已消耗不少,「肥」不如冬至。[3]到了唐代,冬至由原本大於春節,發展成冬至與歲首(春節)並重。


冬至節亦會舉行敬老尊師的儀式節令,分別稱為「履長節」和「豆腐節」。《歲時廣記》卷三十八《如元旦》條轉引《泗人月令》載:「冬至之日,薦黍糕,先薦玄冥以及祖禰,其進酒尊老及謁賀君師、耆老一如元旦。」

今天是冬至,長輩說,吃了湯圓,才長一歲。想吃湯圓,包裹香濃內餡的湯圓尤其受歡迎,吃得健康,可取代晚餐主食,別忘搭配蔬菜、蛋白質。

湯圓是糯米製品,屬於澱粉類主食,讓不少怕胖女性聞之色變。但糯米熱量沒想像中高,關鍵在有沒有內餡,不管包肉、芝麻、花生或紅豆等,四顆約等於一碗飯熱量280大卡。為求口感滑嫩,以免與滑潤Q彈的湯圓外皮「差很大」,肉餡製作過程,可能在絞肉添加肥肉或油脂。

沒包餡的小湯圓,熱量雖比包餡湯圓低,由於糯米的澱粉結構,升糖指數較高,下肚後血糖上升速度較快也較高,糖尿病患要特別留意,控制食用量,不可用以取代米飯。鹹湯圓烹調樣式多樣,建議加入茼蒿味道更好,白菜、高麗菜等也不錯,不妨多加一點,吃得更健康。

若為甜湯圓,最常添加紅糖、砂糖,若是包餡甜湯圓,湯汁裡不必再加糖,改以蘋果、梨子、奇異果等水果丁調味,或紅棗、枸杞等帶有甜味的中藥材,也可加入酒釀、白木耳等,做成花式甜點,不只豐富度增加,也能減糖,吃得更健康。

過節吃湯圓無妨,可減少主食食用量,切記依人數準備,不要煮太多湯圓,才不會一連吃上好幾天。另外,對於咀嚼、胃腸功能較弱的小孩及老人家,不只不宜吃太多,還要留意他們是否細嚼慢嚥,以免噎到。

=====
《冬至介紹》 今天是廿四節氣的『冬至』,過了今天,白天就一天比一天長了,代表陽氣復始,日日增長。因此古人認為冬至是個大吉大利的節日,應該大肆慶祝。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就像過年一樣,家家戶戶要在冬至團聚過節,冬至要吃湯圓,也是取其諧音『團圓』的意思。

代,都有君王在冬至祭天的禮儀,用來恭迎陽氣的再生,祈求來年國泰民安。民間的老百姓也要在冬至的清晨,用湯圓來供奉神明與祖先,祈求闔家平安。另外古時候冬至也是『尊師節』,有宴請師長、燒字紙等活動。可以在這天拜訪許久未見的恩師,聯絡感情,能讓老師開心,也是好事一件~

冬至是一個意義廣泛的節日,值得一一介紹。雖然無法在此詳盡說明,仍希望大家對於冬至在文化中扮演的角色有深一層的瞭解!

==============
十二月二十二日 (十一月廿 壬戌日) 星期日 星宿
今天冬至日,臺灣的冬至飲食習俗:
閩南人在冬至節當日的下午,在祭祖之後將初搓成圓粒狀的湯圓黏在門窗上稿賞窗牖神及傢具神等守護,也稱為「冬節圓」,待乾燥後再給孩子們吃,有保佑健康成長之用;此在現代已經不多見。

在臺灣冬至的湯圓有紅白兩色,另有較大的湯圓,內包有芝蔴、花生、或鮮肉等內餡。拜神明準備全副牲禮、四果、冬節圓和菜包,拜祖先則準備剖開的牲禮、米飯、五味碗、湯圓、雞母狗仔、菜包等。

其中冬節圓、雞母狗仔、菜包在昔日一般是在祭祀前一晚事先準備的,大人準備糯米搓湯圓時小孩則在一旁用染料染到圓仔糟(造湯圓的原料),而後巧手捏出頗具童心的雞、鴨、狗、貓等各種圖案的「雞母狗仔」,形似捏麵人,再蒸熟以祭祖;在現代則一般購買現成的湯圓代替,很少再有人親手捏雞母狗仔,除非在極少數的民俗才藝美術班特別聘請美勞老師教導小朋友製作現代的雞母狗仔時可一見。
可見臺灣閩南人

最少自清代起已經會在冬至日祭祖祠如同在春節,有些地區則習慣在下元節或冬至時演戲酬神謝平安。甚至閩臺民間認為,每年冬至此一全家團聚節日外出不回家拜祖先,就是不拜祖先。

除了暢快飲食,民間亦有「曬冬米」習俗,水洗白米後在冬至日的陽光下曝曬,留給日後有病者煮粥食用。

《協紀》記載今日宜:
1、祭祀、祈福
2、會親友、出行、上官赴任
3、結婚姻、納釆、問名
4、解除
5、修造、動土、豎柱上樑
6、開市

=========

今天冬至,您吃湯圓了嗎? 您知道冬至的由來嗎?

今天冬至,您吃湯圓了嗎? 您知道冬至的由來嗎? 冬至由來冬至是一年廿四個節氣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氣。它的由來和曆法有直接的關聯。冬至的日期,每年都在陽曆的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陰曆的日期 則不太一定,但大抵不超過陰曆的十一月。冬至在《尚書》「堯典」中稱為「日短」,因為這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所以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過了冬至後,日光照射北移,白天愈來愈長,黑夜愈來愈短

古人說:「冬至一陽生」,指的就是陰氣到冬至時盛極而衰。相反的,陽氣則從此開始萌芽。

是日,長幼祀祖、賀節,略如元旦」。

    最早,吃湯圓沒有一定的時間,宋朝以後,開始在元宵節吃湯圓,明清以後,開始有人也在冬至時以湯圓祭神祭祖,因而成為應節的食品。在冬至前夜,先把糯米浸水,用石磨磨成米漿,壓榨水分,成為「圓仔棲」,然後動員全家大小把它搓成糰子(俗稱圓仔),分為紅、白兩種,紅的是用「紅花膏」染成。而以前富裕人家,也有搓成數倍大的「圓仔」,裏面包著糖和土豆麩(花生研磨成粉),紅白各六顆,稱為「圓仔母」,不論是「圓仔」或「圓仔母」,因為在冬節使用,所以又稱為「冬至圓」。 當大人正在搓圓仔的時候,小孩子喜歡在旁邊湊熱鬧,一邊搓圓仔,一邊把圓仔棲染上各種顏色,再捏出鳥獸花果的形狀(如雞、狗、豬等等),而且把它們蒸熟了去祭祖,俗稱「做雞母狗仔」,這是祈求六畜興旺,百果豐登的意思。 冬至的清早,家庭主婦必須早起「浮圓仔」(用糖水煮湯圓)、「炊菜包」(蒸菜包)並準備祭拜神明、祖先,並且享用「冬至圓」,吃了冬至圓,帶有象徵團圓及添歲之意。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D0616&aid=10082817

 回應文章

二姐/lige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2/25 18:32

感恩ㄚ,我們都又多了一歲 謝謝您的祝福 我們同喜



幸福☆Anita_暫離,暑假再回來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2/23 09:44

雖然有點遲,還是送上祝福.....

親愛的朋友

讓我送你一碗特製的湯圓..

平安皮裡包著如意餡兒

用愛心煮熟

吃一個快樂

吃兩個幸福

吃三個健康

吃一碗發財

喝湯順利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