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11/09 12:24:48瀏覽181|回應0|推薦0 | |
激勵員工主動做更多 [轉載自哈佛商業評論雜誌]馬克.博利諾 Mark C. Bolino , Anthony C. Klotz 安東尼.克羅茲
這對組織來說極為重要,並能使員工較有工作成就感。 雖然公民行為對組織績效的好處顯而易見,但對員工自身的影響比較含糊不明。一方面,許多員工履行公民行為,是因為他們覺得應該對同事、上司和組織付出,並與他們建立關係。成為良好的組織公民,對個人與專業也會有報償,因為這麼做會使工作較有意義、令人振奮,並有助於獲得較佳的績效評估。另一方面,一些研究也顯示,員工有時會覺得有壓力要成為良好的組織公民,可能只是為了提升形象而這麼做。此外,付出額外的努力,可能會消耗員工的資源,並造成壓力、工作與家庭的衝突、對公民義務有倦怠感。最近的研究進一步顯示,覺得迫於壓力得從事公民義務的員工,可能開始覺得自己有資格表現偏差的行為。此外,雖然員工的公民行為往往和正向的感受有關,但也可能妨礙員工完成自己的工作,因而破壞他們的福祉。 隨著相關研究工作的進行,一個共識正在形成:如果員工在職責範圍之外多承擔一些,並不是因為他們真心要那樣做,而是覺得必須要那樣做,或者,如果他們無法兼顧履行自己例行職責和當個好公民,那麼,公民行為往往會有負面影響。公民行為對組織的成功很重要,因此經理人必須協助員工找到更好的方法,讓他們能在職責之外多做一些,使得他們的工作變得更有意義,而且消耗較少。一個可能有效的做法,是我們所謂的「公民塑造」(citizenship crafting)。 公民塑造的構想,是基於工作塑造(job crafting)的概念,也就是員工重新設計自己的工作,改變職務本身的一些層面(任務塑造)、與他們共事的人(關係塑造),以及他們對自己的職務的心態(認知塑造),而改變所用的方式是要能發揮自身強項、動機與熱情(有關如何進行工作塑造,請參考本刊文章〈我愛故我工作〉)。工作塑造掌握了員工如何重新設計工作上的正式角色,但公民塑造是基於這個觀念:員工可以主動塑造自己超越職責範圍的方式,如此不僅能為組織作出貢獻,而且對他們自己有意義、有回報,並能發揮他們的強項。 雖然是由員工來塑造自己的公民行為,但在理想情況下,他們不僅考慮自己的需求,也會考慮經理人與同事的需求。因此,我們鼓勵經理人讓員工了解,哪些類型的公民行為,對他所屬的工作小組最重要,同時經理人應明白,要求員工履行太多的公民義務,可能會產生反效果。員工也應該坦率和經理人溝通,說明哪些類型的公民行為,最符合他們的強項、動機與熱情。例如,一位內向的工程師害怕社交活動,但不介意偶爾通宵熬夜,他可能會覺得沒有義務參加每個社交活動,因為他知道若需要有人熬夜完成關鍵計畫,自己就會是那個熬夜工作的人。或者,無法忍受長時間開會、但樂於有機會能指導別人的銷售人員,可以要求免除繁瑣的委員會工作,改為額外花時間在新人身邊適時指點。應該要讓員工能安心地自行考慮之後,決定要自動協助心懷感謝並慷慨回報的同事,而且提供的協助不會造成自己負擔。 雖然公民塑造是新概念,但先前的研究顯示,它應該對員工與經理人都有利。首先,如果工作內容包含符合員工內在動機的任務,而且沒有讓員工覺得被迫去完成的任務,工作績效往往會更高得多;因此,公民塑造應該會產生較高的品質,以及較有影響力的公民行為。其次,員工若能從事可發揮自己強項與熱情的公民行為,在付出額外努力時,應該較不會覺得有壓力和疲憊不堪。經理人若明白不是所有好公民都是一樣的,並允許員工根據自己獨特的興趣與才能,來從事特定的公民義務,就能同時增強員工的福祉,以及工作小組的生產力。最後,公民塑造應該可讓經理人較不需要依靠外在的棍子與胡蘿蔔,來激勵員工付出額外努力。這不僅可節省財務資源,而且因為有證據顯示,外在的獎賞有時會破壞內在的動機,所以公民塑造也應該有助於員工保有內在動機,想要付出額外努力。 結論是,經理人與員工重新設計員工職務,以增強工作意義,這方面的努力不應受到正規職務說明的限制。相反地,我們鼓勵員工主動、思慮周到地塑造公民行為,使得他們超越職責的額外貢獻,讓工作更有意義和成就感,同時還能提高公司的績效。 (侯秀琴譯) 美國奧克拉荷馬大學普萊斯商學院(University of Oklahoma's Price College of Business)國際企業講座教授。 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Oregon State University)商學院管理學助理教授。 文章來源: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_content_AR0007548.html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