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12/01 12:36:12瀏覽1897|回應0|推薦0 | |
當主管後,行事曆絕不能只記自己的待辦事項!一流主管都在用的行事曆管理心法 [轉載自經理人雜誌網]2017-11-29 16:00 BRAMANTE株式會社董事長 田島弓子
核果文化
身為主管一定有這樣的感覺──好像永遠有開不完的會;好不容易打發完上司,轉身又要幫部屬擦屁股;手頭滿出來的計畫要進行,也不知道怎麼交辦下去……當上主管後的你,運用時間的模式並沒有跟著升級! 主管最重要的任務,不是什麼都自己來,而是「推動部屬的工作」以及「提升團隊效率」。 因此,在每天有限的時間裡,不但要做好自己的工作,更需要整合團隊,妥善交辦下屬各項事務。 因此,主管的行事曆內容,應該是根據這兩大目標而發展出來的工作重點。如此一來,這行事曆就會像個戰略指揮中心,引領你看見全貌,以便運籌帷幄,進行有效分工。 《為什麼一流主管都用跨頁週間行事曆?》作者田島弓子曾在微軟業務部擔任高階主管,帶領團隊做出佳績。他除了運用Outlook排行程外,還大量使用行事曆手冊、筆記本,他發現藉由「手寫」,能在腦中盤整組織進度,思考下一步的指示。 以「一週跨頁法」俯瞰工作內容
身為一個主管,除了自己手頭執行的業務外,更必須掌握部下及團隊的工作狀況。為了管理多樣化的工作內容,必須以「一星期」為行事曆的最小單位。一邊隨時盯著右頁的週間待辦清單,一邊將每天必須完成的待辦清單規劃在左頁,用這種方式推動整體業務。橫跨兩頁的傳統行事曆手冊,很適合用來輔助上述的「多工進行的管理腦」。
核果文化 主管必備的行事曆管理方式,並非「今天內要做完這些工作」,而是「這星期內要做完這些工作」,以一星期為單位核對工作進度。一週的總工作量,只要能在一星期內完成即可。 部屬的工作行程更應該寫進行事曆主管的待辦事項,內容不只有「自己要做的工作」而已。更多的是:
這些關於管理層面的待辦事項,才更應該被列入主管的待辦清單中。若還是按照執行者時代的做法,只看「自己該做的工作」建立待辦清單,將無法達到「促使部下動手,帶領團隊做出成果」的目標。 《執行主管的教科書》也提到,將部下的預定工作寫入行事曆中,藉以掌握進度,同樣是透過業務有效增加與部屬之間「溝通量」的技巧之一。 上司帶領異性部下工作的機會愈來愈多,身為主管可能也會擔心溝通時的某句話造成性騷擾等誤解……相信不少上司都曾煩惱在職場上該提起多少私人話題。不過,只要有這份待辦事項,就不必擔心這種事了。 因為,只要增加以工作話題為中心的溝通量就好了。試想,即使上司在聚餐時親切友善,若平常在工作上從不關心或協助部下,究竟有多少部下願意敞開心房?相較之下,不如在日常工作中增加「與工作有關」的溝通量,努力建立彼此之間的信賴關係。 不懂「交辦事項表」,你就自己做到死
率領部下的上司,最重要的職務就是「培育部下」。究竟該如何培育呢?除了管理工作外,自己手頭上也有正在執行的工作,身上背負著大量「該做的事」。在這種狀況下,想要完成培育人才的任務,就得思考如何將更多的工作交給部屬執行。身為主管,必須隨時提醒自己「是否又搶了部下該做的工作」。運用傳統類比型行事曆,逐步學會「放手的技術」吧。
「在這份待辦事項中,有沒有應該交給部下去做的工作呢?」 上司的工作不是防止部下失敗,而是在預設部下可能失敗的前提下,一邊協助部下、一邊促進他們成長。部下的工作表現沒有自己好;如果做同樣的事,部下花的時間比自己多,偶爾還會失敗……這些都是理所當然的事。 抱持上述觀點,將原本寫好的那份待辦事項重寫為「給部下的交辦事項」,抄在行事曆手冊上吧。 讓部下動手做出成果的三步驟是: 「交辦事項」有幾個重點。第一是,必須配合部下程度做個別調整與管理。 如果部下還是新手,為了預防可能的失誤,必須給予充分的工作時間。相對地,如果部下經驗相當豐富,只要給出完美的指示和完成日期即可。 另一個重點是,為了確保自己能留給部下足夠的時間,在行事曆上擬定「自己的待辦清單」時,同樣必須預留空間。 我自己在累積愈多主管的經驗後,行事曆上自己的待辦清單就愈來愈少了。因為,管理工作的重心是「交辦事項」,寫在行事曆裡的待辦清單逐漸以「協助與支援部下的工作」、「管理部門全體工作進度」等為中心。
透過全面掌握團隊工作,行事曆也發揮了宛如團隊指揮塔般的作用。這或許是執行主管運用傳統型行事曆時,企圖達到的最終目標。 (本文摘自《為什麼一流主管都用跨頁週間行事曆?》,核果文化出版) 文章來源: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books/view/55361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