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第二大劇種──第二國劇──婉轉柔和,優美動聽的抒情歌劇──[越劇/紹興戲]
2020/05/04 00:07:14瀏覽910|回應1|推薦15

中國第二大劇種──第二國劇──婉轉柔和,優美動聽的抒情歌劇──[越劇/紹興戲]

 

越劇,也稱紹興戲,發源於紹興嵊州,先後在杭州和上海發展壯大起來,主要流行於蘇浙滬等地區,

發展中汲取了昆曲、話劇、紹劇等特色劇種之大成,經歷了由男子越劇到女子越劇為主的歷史性演變。

越劇長於抒情,以唱為主,越劇曲調婉轉柔和,聲音優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唯美典雅,極具江南靈秀之氣;

多以“才子佳人”題材為主,藝術流派紛呈,公認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 

越劇目前為中國第二大劇種 ,有第二國劇之稱, 亦稱“流傳最廣的地方劇種”

有觀點認為是“最大的地方戲曲劇種”, 在國外被稱為“中國歌劇”。 亦為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依次為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 )之一。

主要流行於:浙江、上海、江蘇、福建、江西、安徽等廣大南方地區,以及北京、天津等大部北方地區,鼎盛時期除西藏、廣東、廣西等少數省、自治區外,全國都有專業劇團存在。  

20065月,越劇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越劇”清末起源於浙江嵊州(春秋越國所在地,最初是從曲藝“落地唱書”發展而成,後又有稱為“女子科班”、“紹興女子文戲”、“的篤班”、“草台班戲”、“小歌班”、“紹興戲劇”、“紹興文戲”、“髦兒小歌班”、“紹劇”、“嵊劇”、“剡劇”等。

19259月第一次稱“越劇”,在小世界遊樂場演出的“的篤班”,首次在《申報》廣告上稱為“越劇”。  

1938年起,多數戲班、劇團稱“越劇”。

1939年以後,各報“女子文戲”的廣告陸續改稱為“越劇”

新中國成立後,更是統一稱為“越劇”此後越劇以其真切細膩的表演、委婉動聽的唱腔、優美抒情的風格,贏得廣大觀眾的歡迎,促進了自身的繁榮發展,成為全國性的大劇種。

 

 

 

越劇歷史:

落地唱書時期(1906年前)  

前身為落地唱書,19世紀末流行於浙江省嵊縣一帶。落地唱書的表演者一般出身於農民或手工業者。

 

小歌班時期 (1906-1921)

1906年農曆三月初三(327日),高炳火、李世泉等在東王村演出,這是越劇的第一次正式演出,這一天被認定為越劇誕生日,東王村也成為越劇誕生地。

此時的越劇稱為小歌班。1917年,小歌班第一次進入上海演出。這時的越劇缺少配樂,表演也還處於初期發展階段。

 

紹興文戲時期 (1921-1938)

1921年,越劇始以「紹興文戲」為名。1923年農曆五月廿七日,王金水與金榮水在浙江嵊縣開辦第一個紹興文戲女子科班,這一天成為女子越劇誕生日。1924年,越劇女班第一次在上海演出。越劇女班的出現,改變了越劇的發展方向。此時女班開始出現,男班與女班並存,但仍以男班為主。

 

女子越劇時期 (1938-1942)

1937年抗戰爆發後,越劇男班衰落,被女班取代。上海成為越劇中心。根據樊迪民的建議,紹興文戲正式更名為「越劇」。

 

新越劇時期 (1942-1949)

1942年,袁雪芬等力倡越劇改革,「新越劇」時期開始。自此開始,越劇建立了完備的編導制與劇本制,並創造了新的越劇主腔[尺調][弦下調]19478月,尹桂芳、徐玉蘭、竺水招、筱丹桂、袁雪芬、張桂鳳、吳小樓、傅全香、徐天紅、范瑞娟十位女演員發起聯合義演,劇目為《山河戀》,史稱「越劇十姐妹」。

 

新中國初期(1949-1966)

共和國成立後,原有的民營越劇團基本上被收歸國有。部分越劇演出團體開始進行了男女合演方面的探索。此時,越劇得到蓬勃發展。文革前,除廣東,廣西,西藏等省區外,中國大陸各省均有專業越劇團。

 

文革時期(1966-1976)

文化大革命時期,越劇遭受摧殘。許多越劇團被迫解散。越劇藝術家也遭受迫害。

 

改革開放後(1976年至今)

文革結束後,許多遭解散的越劇團恢復建制。這一時期出現了單仰萍、王志萍、趙志剛,何英、韓婷婷、方亞芬等優秀演員。由於流行音樂等藝術形式的興起以及文革造成的觀眾斷層等原因,越劇觀眾不斷流失。許多越劇團相繼撤銷。

 

 

越劇在早期只有男演員,進入上海發展後因女班演出廣受歡迎,便發展為各角色均由女演員扮演的女子越劇。

1949年後,開始招收部分男演員,但現在仍以女子越劇為主。越劇原來流行於蘇浙滬一帶,後在中國廣受歡迎。

越劇舞臺語音的基礎語音是嵊縣方言音。在越劇發展過程中,越劇語音在嵊州方言的基礎上,吸收了中州音韻和官話的語音,這促使越劇擴大了觀眾範圍。

 

 

[行當]

越劇角色行當分為小生、小旦、老生、老旦、小丑、大面六個。目前越劇劇目多以小生小旦為主。自從1940年代,越劇改革以來,行當界限並不嚴格。

 

[唱腔]

越劇中的主要腔調是[四工調][尺調][弦下調],除此之外,還有[C調腔],以男演員使用較多。

 

[音韻]

越劇舞臺語音的基礎語音是嵊縣方言音。部分採用近似普通話的讀音,也有部分字音沿用嵊州方言中的生活語音。目前的越劇演出語音以前者為主。

 

[做工]

越劇表演的程式主要借鑑自紹劇、京劇、崑曲等劇種。

 

[流派藝術]

 

越劇流派包括劇碼、唱、念、做等各種藝術因素,集中體現在所塑造的典型藝術形象中,其中,唱腔所具有的獨創性最強,特點最突出,影響也最大,因此人們稱之為流派唱腔。 然而,唱腔雖然重要,流派卻並非僅指唱腔,更包含舞臺表演藝術等多重內容。通常同一劇碼不同流派演繹會有不同風采。

越劇的所有流派都是在“尺調腔”和“弦下腔”的基礎上發展並豐富起來的。後來這兩種曲調成為越劇的主腔,並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了各自的流派唱腔。

 

被公認的越劇流派有十三個,即袁雪芬派、範瑞娟派、尹桂芳派、傅全香派、徐玉蘭派、戚雅仙派、王文娟派、陸錦花派、畢春芳派、張雲霞派、呂瑞英派、金采風派、張桂鳳派。  曾得到專業人士地區性推派的則有:竺水招派、陳佩卿派、毛佩卿派、金寶花派、高愛娟派,以及周大風創立的浙派越劇男女合演中基本男調。

 

[經典劇碼]

《梁山伯與祝英台》《紅樓夢》《西廂記》《祥林嫂》《何文秀》《碧玉簪》《追魚》《情探》《珍珠塔》《柳毅傳書》《五女拜夀》《沙漠王子》《盤夫索夫》《盤妻索妻》《九斤姑娘》《山河戀》《玉堂春》《血手印》《孟麗君》《打金枝》《玉蜻蜓》《荊釵記》《西園記》《春香傳》《白蛇傳》《李娃傳》《白兔記》《漢宮怨》《紅絲錯》《花中君子》《漢文皇后》《三看禦妹》《金殿拒婚》《孔雀東南飛》《王老虎搶親》《穆桂英掛帥》《陸游與唐琬》《狸貓換太子》《家》等。

 

 

 

 

《孔雀東南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Dps94MiFZM&t=328s

 

《梁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x0cNtsnXok

 

《碧玉簪》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Et41197Ng?from=search&seid=284934159035084736

 

《追魚》1959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36829368/

 

孟丽君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Ks411X7g7?from=search&seid=284934159035084736

 

《西厢记》( 方亚芬 钱惠丽 张咏梅 吴群)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s411z7EK?from=search&seid=3089665667337603196

 

參考/引用資料: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B6%8A%E5%89%A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B6%8A%E5%89%A7

 

https://kknews.cc/zh-tw/culture/5v36yj8.html

 

http://rthk9.rthk.hk/chiculture/chiopera/opera_06.htm

http://www.xi-qu.com/yuej/ls/10103.html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OrientExpress&aid=133088204

 回應文章

司空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5/04 11:59
精緻細膩的文化傳承
OrientExpress(OrientExpress) 於 2020-05-05 14:28 回覆:
越劇會讓我聯想到崑曲, 同樣優美婉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