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神仙排行榜
2009/08/22 17:34:21瀏覽1111|回應0|推薦0


  說明:

  本榜單只收中國本土之全國性神仙,佛教神仙(佛教為外來宗教,且佛教認為不存在神仙)一律不收,約略相當於現今之「中國原創歌曲排行榜」。

  本榜單主要依據神仙之神格高低決定是否上榜及名次,而不依據受信仰程度之高低。

  本榜單變動週期較長,很難以周、月、年為週期變動,甚至百年都不可能。

  由於榜單本著寧缺勿濫之原則,各時期上榜人數會有所不同。

  先 秦

  第一名:黃帝

  簡評:《山海經》說黃帝是「天帝」,兒子禺、孫子禺都是海神,孫子顓頊也做過天帝。戰國時又貴為五帝之首,還發明了一大堆文化東東。雖然黃帝本人神格不明顯,介於神人之間,但兒孫爭氣,父以子貴,祖以孫貴,登上首席。

  第二名:帝俊

  簡評:帝俊只見於《山海經》,但聲名極其顯赫,乃東方第一天神,與其妻羲和生了十個太陽、與其另一妻常羲生了十二個月亮。連日月都是他的子女,可見其神格近於創世神。惜乎其後代殷商人不爭氣,將大好江山送於西周,遂使豎子成名。帝俊後被改造為人間的帝王大舜,從此在天國湮沒無聞。嗚呼!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第三名:西王母

  簡評:西王母在先秦時還是個糙老爺們兒,豹尾虎齒,而且蓬頭垢面。這種神原本難以上榜,但他憑借兩大優勢勝出:一是掌管生死刑罰,擁有不死之藥,油水之豐厚無人可比。二是佔據了神話界第一旺鋪——崑崙山(崑崙和蓬萊為中國神話兩大發源地)。黃帝得人和,西王母則得地利,因此衝入三甲。

  第四名:顓頊

  簡評:顓頊是黃帝的孫子,曾為北方天帝,安排日月星辰之位次。顓頊的下屬最多,三個兒子都是疫鬼。他最大神跡是命令下屬重和黎「絕地天通」,就是斷絕了神界與凡界的通道,此乃神話界第一重要之大事。不過從此天人隔絕,引出後人無限遐想。





秦 漢

  第一名:伏羲、女媧(並列)

  簡評:伏羲與女媧在漢代以人類始祖神身份直竄榜首。漢代畫像石中,伏羲女媧大多作人首蛇身以夫婦姿態出現,手中或捧日月,或持圓規、曲尺,象徵陰陽結合。女媧又有造人、補天之功,後演變為婚姻之神。伏羲則有作八卦、結網、作琴瑟之功。

  第二名:西王母

  簡評:西王母在漢代轉為女性,成為一風韻無限的少婦。嫦娥奔月即因后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而起,周穆王也向她求取不死藥,漢武帝也設祠祭祀。漢代還曾出現席捲全國的崇拜西王母熱潮,大家奔走相告,連官府也制止不住,雖只片言記載,但其規模之浩大可以想見。真是「一招鮮,吃遍天」。

  第三名:老子(太上老君)

  簡評:漢代的全國性追求——「長生久視」,使黃老之學盛極一時,老子由周代的圖書管理員一躍成為修煉成仙之榜樣。東漢後期道教興起後,老子更「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成為超越眾神的開天闢地創世神,坐上仙界第一把交椅。真是羨煞凡夫俗子。一時間,滿城爭誦「五千言」。可惜出現時間晚了些,東漢已經搖搖欲墜了,只好屈居第三。

  第四名:黃帝

  簡評:黃帝排名下滑主要是神話的歷史化造成的。原本高高在上的天帝,一下子成為「人文初祖」,雖然也很牛氣,但到底不是神了。不過還有條後路,由於神仙方士的鼓吹,黃帝也開始服食煉氣,最終羽化登仙。不過,比起太上老君在道與器之間的自由行走,黃帝從神界下至人間再返仙界,氣勢上終究有些弱了。

  總評:漢代人很喜歡追問世界本源,還不腳踏實地。於是只好疊床架屋,天上加天,帝下加帝,還有什麼「一氣化三清」。不過,所造之神太過縹緲。什麼天皇、地皇、人皇,雖然動不動就各自當上幾萬年的皇帝,可是連姓名都沒有,上榜是別想了。
三國魏晉南北朝

  第一名:盤古(元始天王或元始天尊)

  簡評:三國時出現盤古開天闢地神話,盤古於是一舉登上首位。不過這名字實在太土(據說是從苗族的盤觚神話中轉來),所以著名煉丹道士葛洪替他取了個藝名叫做「元始天王」(後來逐漸變成「元始天尊」),還給找了個老婆叫做「太元聖母」,門人、弟子無數。這家就算置辦起來了,日子過得很是滋潤。

  第二名:太上老君

  簡評:元始天王一出,老君只好退居二線。不過還有個僅次於上清宮的中清宮住著,名字也改了,叫做「上清高聖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各種好詞全用上了,聽著就顯得有本事。

  第三名:西王母

  簡評:西王母又上榜了,不過這次身份不同。她成了元始天王的女兒。還住在崑崙山上,西部地區天上地下全歸她管,整個一位女「西北王」。宮殿金碧輝煌,下屬眾仙無數,還有個老公——扶桑大帝東王公,住在東海的蓬萊,掌管東部各路神仙。不過葛洪老先生一不小心,把東王公也安排成元始天王之子,結果和西王母又是夫妻又是兄妹,可苦壞了後來的圓謊者。

  總評:這一時期是神仙大發展且逐漸體系化的時期,位子安排好以後,次序就比較穩定了。最慘的是黃帝,修煉成功之後再上仙界,主席台已經坐滿了。只好再和原來的四帝呆在一塊,排名也基本跌出前十。此一時期神譜最大的特點是不嫌神多,連孔子、顏回這些讀書人也被拉上榜單,當然名次就更靠後了,已在二十名以外。

唐宋元明清

  第一名: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即原來的西王母)

  簡評:玉皇大帝由原來排名十一的玉皇道君和排名十九的高上玉帝,再加上黃帝形象和東漢時五斗米道創始人張道陵的形象混合而成,中晚唐時以獨立面目出現。宋真宗時不斷尊封玉皇大帝,此後蔚為風氣。元始天尊地位逐漸下降,最終只剩下縹緲虛無的影子。西王母又搖身變為皇后,不再管什麼國家大事,只是像家庭主婦一樣經常主持些「蟠桃會」。神界從此安定。

  第二名:關聖帝君(即關羽)

  簡評:關羽是凡人升為神仙的標兵、樣板。在宋朝以後被皇帝看中,一再封官許願,最終被人間帝王封為神仙。關羽的優勢在於自身擁有豐富的倫理資源,上至王侯將相、下至販夫走卒賣漿者流,均可從他身上汲取養分。因此關羽成神後一身兼祧儒、道、佛三教,而且在民間享有崇高的威望。當然,關羽也有一點點運氣,同樣是「精忠報國」的岳飛,因為抗金,在神仙界就不能青雲直上(詳參金庸《鹿鼎記》第三十七回)。

  總評:隨著國家政權的集中和強大,世俗權力對宗教勢力取得了壓倒性優勢。神界也完全按照人間模式建造,元始天尊自然位置不穩。與此同時,由於市民生活的興起,神仙界也走群眾路線,很多小神仙紛紛出籠,如城隍、土地、門神之類,分工細緻且級別低,難以上榜。
人心不古,巫風日下

  

  (一)黃金時代

  巫師是古老的職業,古老到什麼程度呢?遠古時曾經有過「家為巫史」的情況,就是說,人人都會玩兩手巫術。然而,那時人們運用巫術就像我們現在吃飯、握手一樣平常,不是謀生的手段

  ,因此在嚴格意義上還不能叫職業。

  家常菜人人會做,卻有好壞之分。巫術也是這樣,用得多了,就有高下之分。比如,巫師甲預測一天後下雨,巫師乙預測三天後下雨,結果一個月後下雨了,因為乙的預測最接近,大家就說乙的巫術最靈(這種思維方式在當時很正常,有人管它叫原邏輯)。那時候,巫師都是由高層領導擔任的。酋長和高層貴族組成了部落的最高統帥部,實際上也可稱宗教事務部,因為那時候的大事也就是巫術和打仗兩樣,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如果哪位巫術玩得純熟,而且打仗勇猛,眾人肯定會推舉他做酋長,絕對依照「專家治國」的原則。正因為巫師都是當時的精英分子,所以後人追憶巫師的光輝形象時,說他們「智能上下比義,其聖能光遠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聰能聽徹之」,意思就是說巫師們都是智商極高的,而且有千里眼、順風耳,能準確地預測未來的吉凶。

  所以,最早的職業巫師其實就是咱們那些最早的有名有姓的老祖宗。黃帝、蚩尤,都是把巫術練到頂級的巫師。在黃帝蚩尤大戰中,蚩尤作法請神下雨,黃帝則驅動旱神天女止雨。蚩尤鬥法失敗,於是被殺。這是典型的巫師鬥法!倒真驚天地,泣鬼神。更重要的是,這一仗決定了我們把自己稱為「炎黃子孫」而不是「蚩尤子孫」。

  其他能在史書上留一筆的上古賢君賢臣,多半也都有巫術絕活。據說大禹在治水的時候有一種奇怪的步伐,這套「凌波微步」被後來的道士們奉為「萬術之根源,玄機之要旨」,比之少林寺的《易筋經》亦未遑多讓。商湯為了求雨,要點火自焚,有人說這是裝樣子,但如果不是大家公認他是全國最好的巫師,他即便想作秀也沒機會。

  「傳說時代」是巫師的黃金時代,到了有實物、文字證據的時代,巫師就不太靈光了。商代家大業大,國王要高瞻遠矚,政治活動越來越重要,宗教事務就分別交給手下人去打理,分工也越來越細。於是就有了專門整理巫術檔案的「史」,有了專門負責禱告的「祝」,有了專門負責整治王八的「卜」;真正原始意義上的巫師,只負責跳舞求雨。更慘的是,當時盛行「暴巫」——天旱時把巫師放在烈日下曝曬來感天動地求得雨水。做巫師做到這個份上,真是失敗中的失敗。

  當然也有混得好的,比如巫賢,在商王太戊時,那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不過,總的看起來,宗教事務部已經降格為宗教事務局了。不僅如此,興致高時商王還經常越級指揮,親自參與占卜活動,一會說這塊龜甲的洞燒得不好,一會說我來看看明天下不下雨,而且還要收版稅,所以在甲骨文裡經常見到「王占曰」的字樣。順便說一句,那時的王八可能真的很大,以至於幾百年後春秋的鄭靈公收到一隻王八,就敢把滿朝文武都請來開「王八宴」。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ORDER&aid=3027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