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7/07 12:00:57瀏覽9742|回應0|推薦8 | |
『結構語言學』為語言學的重要流派之一。興起於20世紀30年代的歐洲,基本理論源出於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1913)的《普通語言學教程》(Cours de Linguistique Générale),其學說反對對語言現象進行孤立的分析,主張系統的研究。結構語言學內部又分為三大學派:『哥本哈根學派』、美國結構語言學派以及『布拉格學派』(以雅柯布森(Roman Jakobson,1896-1982)最為著名)。 索緒爾的基本理論,如區分『語言』和『言語』、在『語言』中區分『共時』和『歷時』、以及認為語言是一個符號系統,『系統中的成份』根據成份之間的差別和關係從話語中切分出來並加以分類歸併,而從這樣的互相制約的關係中去研究語言。 自結構主義語言學產生以來,不僅影響了語言學的各大流派,也影響到其他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嚴密的分析法滲透到人類學、哲學、心理學和文藝批評等其他領域。而後梅茲(Christian Metz,1931-1993)宣佈一個新電影理論時代的來臨。 梅茲一方面從事於語言學的高深研究,另一方面透過電影組織和期刊來與電影保持接觸,『電影符號學』這個領域是在梅茲於1968出版的《電影與語言》論文後才開始如此豐富與研議,這本論文開啟了現代電影理論的新頁,也對往後眾聲喧嘩的電影研究立下了一個里程碑。 梅茲在他早期的事業中就曾問道:『電影和語言怎麼相像?又像到何種程度?』他檢視並分析語言學類比到電影的例子,發現就語言的最小單位『音素(符徵(signifier,文字本身)的單位)』與『詞素(符旨(signified,文字所代表的意義)的單位)』而言,電影並沒有所謂最小基本單位,更無法以語言學的方式看待電影找出電影的『文法』! 事實上,梅茲的用意是,先打破盛行的『電影─語言』的概念,然後再用他自己的方法將之有系統的建立起來。梅茲指出,早期『電影─語言』的失敗,並非使用過多語言學理論,而是用得太少了。電影與語言之間的關係並不單純,一旦比較開始,就必須貫徹始終,如此一來電影究竟屬於何種表現體系的工作才能進行。 梅茲提到,他贊成把整個語言學的觀念用在作品上,一如上文所示,將『音素』與『文字』這些概念用到電影上是極為錯誤的,因為這些用詞指的是語言表現的特定材料;然而像符碼(Code)、訊息、系統、作品、文本(text)、結構、並列組合等名詞則對電影理論家很有用處。這些觀念是由語言學發展出來的,卻適用於所有種類的傳播系統。 『意義顯現』(將訊息傳達給觀眾的過程)是梅茲從事記號學研究的第一步。一部電影的所有意義,都必須經過符碼的傳遞,才能為觀眾所接受。在電影中,這種符號意義對我們來說,就是作品經過符碼化的訊息(coded messages)。 符碼至少有三個基本特性,透過這些特性,我們才能理解並分析符碼。其一是獨特的程度,即只屬於電影媒體,別處沒有的符碼;其次是普遍性的層次,如存在於幾乎所有的電影中的全景鏡頭;最後是經由化約所得到的次符碼。 和『符碼─訊息』觀念分不開的是系統(system)與作品(text),我們不可能在電影中純粹的,或個別的經驗得到符碼和訊息,他們總是在作品中和其他成份交織在一起,作品的最佳單位當然是『一部電影』。『一部電影』沿著兩個軸線將電影中的訊息組織起來:『共時性』與『歷時性』,我們從而由一部影片中出現的符號探討其定位與歷史背景,由此解析符號,解放符號。 解讀這些符號,並在新的思考的挹注下,許多思潮逐漸湧現。 女性主義的浪潮首先由1972年女性電影節的出現,以及1970年代如茉莉‧哈斯姬兒(Molly Haskell)等作家廣為流傳的書籍預示了電影女性主義的來臨。這些流傳的論述中,駁斥了社會改革論者關於電影中女性進步的假設,追溯無聲電影時期俠客對女性的尊敬、30年代神經喜劇中女性的『脫線』與『三八』至1970年代好萊塢對女性的糟蹋,在在提出女性形象被負面再現。 女性主義的電影理論以蘿拉‧莫薇(Laura Mulvey)在1975年發表的《敘事快感與敘事電影》中,藉由提出依照性別分類的敘事本質以及古典好萊塢中的觀點,將拉康和阿圖塞加進女性主義的研究項目。本著佛洛伊德的核心,蘿拉‧莫薇指出電影編排了三種『凝視』:攝影機的凝視、角色與角色之間的凝視、以及觀眾的凝視。三種凝視導致窺淫的認同一種『男人對女人的凝視』。優勢的主流電影透過敘事和場景(符號)獨厚男性觀眾,銘刻出父權的傳統手法。然而此段時期,也是女性電影創作的全盛時期。而當電影理論進入後現代,前面所談論的一切,似乎都是多餘、無用、甚至必須被迫重新思考與盤算的了。 後現代電影很大的特徵在於『無深度感』、『平面化』、『複製』、『重組』。後現代對於西方傳統文化有著批判與反動性,試圖顛覆西方文化現代性之精神和基礎核心。但是,基本上後現代主義仍稱不上是一種嚴謹的主義,因其自身沒有建構一套自證的思想理論體系,只表現出欲表達的意識形態,此種現象與其他文學、藝術、音樂、電影、建築、政治一樣,對目前社會的現代性的批判,對近代科技知識內容合理性的質疑,也對各種既定的規則、條例、權力加以否定。 電影理論演進至此,應可說是全然完備,但卻又感到時時刻刻準備承受不足的壓力。古典的電影理論著重技術與技巧,藉由『縫合』,將觀眾牢牢合在座位上90分鐘,近代的理論卻從影像中發現許許多多的支微末節,除了展現與敘事,同時更不斷的講述著理論、反理論、以及重塑理論等的言論與創造。就創作而言,提供了豐富的面向,同時,在解讀影像與思考影像方面,也提供了我們近乎周全的判讀方式。 20070613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