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6/06/15 09:32:44瀏覽139|回應0|推薦7 | |
綠竹蔭下學禪茶 *2016/06/15 金門日報副刊 靜坐,容易,喝茶泡茶,簡單。加上禪字,可真是別有洞天。因緣際會,來到幽靜的台灣玉簧雅緻生活禪推廣協會,叢竹下,學習坐禪及茶禪。過去只聽聞別人談茶禪,卻不知茶禪如何參。兩天歡歡喜喜的過去了,看待生活,有了更豐富的解讀。 開始師姐誦念了客與僧的故事,師父告訴我們,禪是讓自己更好命,讓生命更有意義。首先紕上教我們自然呼吸法的修練步驟,首先揚眉吐氣,一呼一吸十五秒。第二,傾聽自己的心音。第三,真心懺悔。第四,歸依。第五,開智慧,想感動自己的一句話或一個故事。跟著步驟開始練習之後,將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想不到煩惱和掛念不在心上,外界的忙碌和急躁頓時消失無蹤。一分鐘四個呼吸,一小時二百四十個呼吸,肢體的痠麻,並不如想像的痛苦。時間是從容而迅速的消逝,怎能不愛惜時間呢?怎需要急躁呢?那是心的問題,心能使境轉,心能安,萬事安。 其中一個活動是泡禪茶,泡茶用茶巾替代茶盤,將茶巾鋪平在桌上,要先學習折茶巾。在自然呼吸中,一邊輕撫茶巾,一邊默念:「一切都在安詳中,一切都在空白中,一切都在開始中」。接著念佛號和咒語。依照「常、平、帶、帥、師、帶、帥、峭、帖、希、稱、帝」的步驟緩慢和恭敬的折茶巾。如果要這樣完成這個折法,平常只要一兩分鐘就可以完成,卻要如此緩慢和恭敬,讓我體悟到原來禪在一呼一吸間,禪就是在生活中,真實懇切的做好每一個動作。不急不徐,不管是對人對事對物,都要抱持恭敬的態度。 而「一切都在安詳中,一切都在空白中,一切都在開始中。」也讓我產生無比的喜悅,無處不是人生的機緣,虛實之間,自然的運行,都有天機,順天而行,每個開始就是結束,每個結束就是開始,何須執著?何須悲嘆? 從茶巾開始,對人對事對物,靜心看來,都有說不盡的深義,參不盡的道理。茶巾有仁,以茶巾負載茶具,如同大地負載萬物,茶巾要平順,茶具才能平穩,要能以平常心仁慈心對待一切,我們的初心,人之初,性本善,在善念中接納萬物眾生,這就是仁的意義。 摺好茶巾接下來泡茶。一杯茶,如何泡才好喝?如何飲才能解憂?請人喝一杯茶,能解渴嗎?泡茶只是泡茶嗎?禪茶道是茶道嗎?泡茶讓我有新的思維,新的感受。 執教退休的鄭俊雄老師為主執壺者,展現承載萬物的厚德仁慈之心、摺巾、再順著請壺手勢步驟中的臨、容、執、敬、別如作聖德道學,從撫平茶巾,折茶巾,請壺、洗茶、沖茶、禪茶道到誦茶奉茶。這過程,禪茶是以心泡茶,用最簡單的茶具、道法泡出最有禪味的茶,茶香、道香、禪味,之後的禪茶熱敷,首次使用茶巾熱敷,以茶巾熱敷手部寸關尺十八個部位,兼具養生功能,在假日的午後,我再次體驗到無比的沉靜。 第一天午餐藍帶主廚用草菇、小白菜、豆芽菜、蛋、海苔、九層塔(或香菜)、地瓜粉材料為我們製作了美味的素食蚵仔煎,讓我們驚喜萬分,一盤不夠還續盤,配上一碗美味的蘿蔔豆包素丸湯,真可說是人間美味。 第二天午餐和第一天一樣,還加上老麵的手工饅頭,更是滿足了大家的胃。美食重在食物的簡單新鮮,也在心的歡喜才能吃出真味。 臣緻師兄為大家介紹了《梅花易數》,相傳為宋代易學家邵雍所著,示範了測字。易經是自古以來深奧的經典,能接觸也是福分。隔天再簡介易經八卦涵義,雖然短時間無法入門,心底卻欣喜無比。 午後三時禪茶體驗,每個人一份茶具,在禪茶的步驟中泡出茶湯,除了自飲,還一起分享。師父帶領大家泡禪茶,告訴我們泡茶要如法炮製,不可失真,失去節奏。人生的問題就是出在失真,失去節奏。 放下俗事,兩日歡喜。夕陽已歸去,我駕車往家的方向前進。 原來禪味是平常的滋味,我們失去平常心,所以嘗不到真味。這就是佛言:「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覺性,但以妄想執著所障,不能證得。」嗎?在平常生活中恭敬專心做好每件事其實也不是容易的事。 原來要放下執著,放下妄想,就是要喝茶去。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