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5/11/24 08:25:21瀏覽150|回應0|推薦10 | |
外公的眼淚 104.11.24 青年日報副刊 有個小朋友名叫小頎,是個秀氣可愛的小女生,我剛到學校就職時,她常很神祕地向我問候,跟前跟後注意我的一舉一動。 後來我得知她是國樂團員,揚琴演奏得極好,我喜歡看她拿著琴竹飛快地敲擊揚琴的模樣,她也把我當成偶像,是我的超級粉絲。上學期音樂比賽之後,主任突然告知小頎的媽媽在新加坡工作,有意將孩子帶去一起生活。小頎一直是阿公阿嬤帶大的,身為母親,我理解孩子還是跟著雙親生活才是最幸福的。 如果她隨父母到新加坡,揚琴的樂手就少一個了,比賽日期又快到了怎麼辦?所幸揚琴還有其他選手,應該不成問題,但一想到這麼可愛的小女生要離開學校,心裡便萬般不捨,所以在上學期末快樂結業式時,相遇時我就抱抱她,叮囑到新加坡後要記得給校長寫信,她天真地說:「可是我不知道信會不會寄到學校來呀?」我告訴她:「臺灣有世界上最厲害的郵差,你只要在信封上寫著寄到臺灣雲林縣二崙鄉永定國小校長收,信一定可以寄到。」她歡喜答應了。 過了寒假,開學日上午主任才告知小頎過年時已經隨媽媽至新加坡了,想不到中午小頎的阿公突然到校長室來。第一次見面,我忍不住關切孫女去新加坡一定很捨不得吧!想不到竟引得阿公眼眶泛紅,淚水直流。我看了也跟著難過,忍不住眼眶泛淚。原來小頎的媽媽早就想帶她遠赴新加坡,因為阿公從小撫養她捨不得,就把孩子留在臺灣陪伴老人家。但因最近阿公須專心照顧阿嬤,沒有心力繼續關照小頎,加上孩子已經三年級,身心都成長了,較有自己的想法,阿公在管教上也吃力,加上媽媽生活穩定了,便讓孩子離開臺灣。 看著傷心的阿公,我分享自己帶著姪女到雲林求學的心得,其實養育孩子是父母親的責任,我們無法替代媽媽的角色。身為人母和站在校長的立場,我還是期待孩子們都能跟隨父母共同生活。 阿公認為學校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但他仍擔憂孫女能不能適應新環境。我寬慰老人家小頎是個聰明伶俐的孩子,只要用心學習,語言能力奠定後便能迎頭趕上。 阿公其實心裡明白從小疼愛的孫女離家了,只是自己的心情還需調適。阿公想起老伴需要陪伴,即使心情複雜,依然盡心關照守護,讓阿嬤快樂度過晚年生活。 阿公積極樂觀,是對親人用情至深的老人家,阿嬤的病情也逐日改善,「少年夫妻老來伴」,祝福阿公阿嬤幸福健康白首偕老。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