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8年生命進化系列講座(七) 蓋亞效應
2018/06/24 18:19:08瀏覽800|回應0|推薦1
2018年生命進化系列講座(七) 蓋亞效應

新竹市政府心靈滋養講座

日期:107年5/4~7/20 (6/15休),共十一場。
時間:週五晚上6:50~9:20
地點:新竹市文化局三樓演講視聽室(東大路二段15巷1號)
方式:免費參加,自由入場

※周介偉老師:
(一) 5/04 八的力量療癒場
(二) 5/11 新世紀人類大潛能
(三) 5/18 老子與耶穌捎來的新訊
(四) 5/25 成為高次元進化的人
(五) 6/01 前世今生愛未央

※陳威廷老師:
(六) 6/08 情緒密碼

※鄭福長老師:
(七) 6/22 蓋亞效應

(八) 6/29 人類阿卡莎
(九) 7/06 靈魂的真相
(十) 7/13 醫療靈媒
(11) 7/20 意識光譜

6/22(五) 由講師鄭福長談蓋亞效應,底下是現場拍的,順便說一下蓋亞這個名詞的來源和意義:









蓋亞假說(英語:Gaia hypothesis)是由詹姆斯•洛夫洛克(James Lovelock)在1972年提出的一個假說。

「地球整個表面,包括所有生命(生物圈),構成一個自我調節的整體,這就是我所說的蓋亞。」簡單地說,蓋亞假說是指在生命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之下,能使得地球適合生命持續的生存與發展。

約公元前400年,柏拉圖就曾提出地球是巨大的活生物體的類似觀點。詹姆斯•洛夫洛克是英國科學家,20世紀60年代受聘於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探索火星上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他通過分析大氣情況在探尋遙遠行星上的生命的同時也在研究地球上的生命。他指出,我們的行星上的大氣由生命無法存活的混合氣體組成,通過地球化學過程(如岩石侵蝕)和大氣支持的有機物活動(如用光和植物去除二氧化碳並產生氧氣),這些氣體得以維持平衡比例。他以古希臘大地母親女神蓋亞命名了該假說,提出陸生生物過程和自然過程共同作用產生並調節有益於生命繼續生存的環境。

該觀點於1972年首次提出,主流科學家主要以其不夠嚴密為由堅決拒絕接受。1981年,這一觀點首次得到支持。當時,洛夫洛克創造出計算機模擬的反射或吸收太陽輻射的白色或黑色雛菊世界。由於雛菊的數量隨著普遍的表面溫度變化而相對改變,因此雛菊群維持全球氣溫均衡。此後,更多生物多樣性的複合模型提高了該系統的穩定性。

如今,洛夫洛克的蓋亞假說與人類引致的威脅我們氣候、生態系統、食物生產和健康穩定的地球大氣變化關係尤為密切。如果沒有溫室氣體,地球表面溫度將是-19℃,但如果這些氣體在現有水平上不加任何控制地增長,地球的氣候就會類似金星。確保蓋亞的溫室氣體成份保持穩定已經成為21世紀最大的科學和政治挑戰之一。

蓋亞假說起初認為,正是由於生命的出現,從過去到現在,地球表面、大氣和海洋的理化環境才變得舒適宜人。這一假說和傳統觀點完全對立,傳統觀點認為生命在不斷適應地球環境,同時生命和地球的演變是獨立進行的。現在科學認識到:「生命不是為了自己才讓地球變得宜居。」這種調節「讓地球更適合生存,是包括生命、空氣、海洋和岩石在內的整個進化系統的特點」。這就是蓋亞,也就是「地球上最大的有機體」。

一、蓋亞假說:

認為地球是一個有生命的有機體,即“蓋亞”,她具有自我調節能力,而地球上進化出的所有生命形式,都是蓋亞這個生命體的一部分,就像組成人體的細胞,與細胞類似,構成蓋婭的不同生命形式相互作用,為整個機體的健康作出貢獻 。

由於其具有宗教色彩,且很難用有力的證據來證明,所以發展過程中遭到打壓與爭議,但對人們對賴以生存的地球和身邊發生的一些生態現象(生態災難及恢復等)產生了新的認識,改變了人們的“地球生命觀”,促進了生態學等相關學科的發展。


二、蓋亞意識:

簡單來說就是地球存在一個意識,而這個意識是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共同組成的。

關於蓋亞假說的其它部分,如自我調節能力等,已經是生態學的共識,如地球的生態圈毫無疑問是具有自我調節能力的系統。地球上的生物與非生物的自然環境相互作用,保持平衡才造就了地球穩定的生態圈。

而這些調節是否是“有意識的”,也就是“地球是否有自己的意識”,是關於蓋亞假說的爭論的焦點之一,從而成為其是否成立的關鍵。




底下是講師所發的講義,針對這本書做整理和介紹:






回頭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webStudy&aid=112791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