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外國,理所當然是認識不少外國人吧。但即使是亞洲人,他們都覺得學中文真的好難。即使是我,也覺得學中文不容易。
學中文的難處是我的個人見解,不像其他人的想得很仔細、通透,簡單的說說好了。
一、單憑字詞不能知道讀音。
這不像英文、日文或韓文那樣,即使不會字彙也能靠字節來發音。即使是華人,面對不會的字詞也只能用字典去查個明白,不然就看看那字詞有沒有自己熟悉的字樣在裡面來判斷。
像「羼」這個字詞,讀音為「燦」,意思是把兩種不同的東西混合起來。像我這種笨蛋,單看就是看不懂。想個忘了個字詞不會寫的時候,想個大半天也想不起來。
在英文或其他大多的語言,你只要記住讀音去查字典便行了。相反忘了,只要想起讀音拼出來就好了。
二、多重讀音。
一個字詞讀音不同,意思也不同。像音樂、快樂,兩個「樂」讀音不同,有時候可能會讓人混淆。同時我想也有人讀過《敬業與樂業》的文章,第一次讀的時候老師就馬上糾正我們,裡面的「樂」又是另一種讀音,讀是「拗」字。
三、多種意思。
有些字詞隨著意思不同,讀音也會不同。像上面的「樂」之外,還有「說」、「行」、「惡」等等。
四、發音難以準確。
面對廣東話其實難度不大,可是面對普通話就好難。單是香港人學普通話,聲調很難掌控,而且用的語法可能也有點不同。
一般人說廣東話有很多懶音,在說普通話的時候自然的忽略了介音,甚至韻母不分。
五、不同地區的口音。
雖然中國的通用語言是普通話,但也難免會帶有口音。像南方有各種不同口音,福建、閩南、客家什麼的。雖然沒啥關係,但有時候我說普通話的時候會不自覺的用上客家話。
六、筆劃繁複。
雖然內地是使用簡體字,但某地區是使用繁體字。至今漢字約有60000個字,普通的以中文為母語的人認識4000字或以上。
像我母親,學了多年中文,還是不會念「姜」、「雅」這些簡單的字詞。單是要認住字樣已夠嗆了,還要寫出來,更是悲劇。
七、字句口語化。
這是最令人頭痛的煩處,雖說我是香港人,但要我看口語化的文字,真的看不明白。可是像報章雜誌的文章是針對中文母語者所寫的,所以對他們來說都是通俗易懂的。
八、語法不同。
中文和英文的語法大有不同,比較之下英文的看上去是畫蛇添足。個人覺得若英文用在中文語法上,這樣會顯得累贅。
想要寫好中文寫作,恐怕是人生中最難的事情吧。我也是近幾年才能稍微注意病句,但我總是被老師說「過分平凡,內容不夠深入」、「詞不達意」和「欠缺運用修辭技巧」等等(直到現在……)。但我承認,中文真的很有趣。
九、古文閱讀。
有多少學生在中文考卷上就是敗給文言文?我看是大部分的吧;我每次看古文就只會瞪大眼睛,愣頭愣腦的靠自己的幻想去回答問題,還是十有八是錯的,答對的地方我到現在還覺得不可思議!
十、字典的結構。
看見不認識的字,很多人都會用互聯網去查。但沒互聯網的時候就只能翻中文字典,在這個時候你就會發現要在裡面找個字,都得花上不少時間。從前的我看不夠兩行字就得問同學那些字彙的意思,他們試圖教我數該字彙的筆劃,然後翻找。
綜合以上,這些都是其中的原因。其實大部分的中國人都覺得自己的語言是最難的,我這十多年來,中文給我很大的挫折。
以上所說是我個人的一孔之見,僅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