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4/20 07:24:32瀏覽732|回應0|推薦22 | |
2不淨外相是為成熟眾生/愛徒老師 於是佛以足指按地,即時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寶嚴飾,譬如寶莊嚴佛,無量功德寶莊嚴土,一切大眾歎未曾有!而皆自見坐寶蓮華。佛告舍利弗:「汝且觀是佛土嚴淨?」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本所不見,本所不聞,今佛國土嚴淨悉現。」佛語舍利弗:「我佛國土,常淨若此,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眾惡不淨土耳!譬如諸天,共寶器食,隨其福德,飯色有異;如是舍利弗,若人心淨,便見此土功德莊嚴。」 皆自見坐寶蓮華。蓮花在佛教中是表「覺」,當佛陀引導大眾離外相而觀佛土之時,與會大眾皆如螺髻梵王的見,見釋迦牟尼佛土清淨,譬如自在天宮。所以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本所不見,本所不聞,今佛國土嚴淨悉現。」這時大眾的特別之處,在於自見(體會)坐寶蓮華,大眾是在「覺醒」的基礎上。 生命成熟需要外在環境的磨成。釋迦牟尼的佛土常淨,度斯下劣人故,示是眾惡不淨土耳!所以這些生活上的不順,是材料。從人看是絆腳石,從天看是建造房子的基石,端看我們是否坐寶蓮花上,從丘陵坑坎,荊棘沙礫,土石諸山,穢惡充滿中「感受、領悟、覺醒」否! 我們從佛本生經的故事看,釋迦牟尼的前世善慧行者遇燃燈佛受記後,經十萬劫,經歷各種角色,扮演過隊商主、賢人、大臣、評價官、王子、採薪女之子、國王、道士、司祭、戒師、地主、財官、商人、賭徒,帝釋天、樹神、大象、牛、鳥、鹿王等等。佛陀是如此在各種環境下,生命被鍛鍊而成就。 再看惠能大師也是如此,惠能大師如是描述自己:「能嚴父本貫范陽,左降流於嶺南,作新州百姓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遺,移來南海艱辛貧乏,於市賣柴。」 惠能大師在東山寺時,寺中童子稱他:「爾這獦獠」。江州別駕張日用亦說:「獦獠,汝亦作偈,其事希有。」就算到了惠能居曹溪寶林,神秀大師在荊南玉泉寺。兩宗盛化。人皆稱南能北秀之時。秀之徒眾,往往譏南宗祖師不識一字,有何所長。正如同金剛經所云:「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曾有一善知識問過:農民喊苦!工人喊苦!商家喊苦!仕紳喊苦!如何止苦?智慧,從何而起?末學就是引用這段經典, 若不苦,世人會尋求離苦之道否? 是故,在尋求離苦之道的當時,智慧即在當下而起。 隨其福德,飯色有異;每個生命不斷的在六道中學習,隨著上一段所累積的福德而得到先天不同的安排,有人在世間被稱為含金湯匙出生,有人則空空的出生。是故飯色有異。 如是舍利弗,若人心淨,便見此土功德莊嚴。雖然先天命運安排上不同,但都是為這個生命的成熟,做了學習上的最佳安排。所以佛陀才說,若能離外相而以「不二」的心去看,便知道每個人都得到最適當的安排。外在環境有差別,有高低起伏,有辛苦之處,回顧一生,卻知這些真是生命成熟之必需。因此能見「此土功德莊嚴」。 當佛現此國土嚴淨之時,寶積所將五百長者子,皆得無生法忍,八萬四千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佛攝神足,於是世界,還復如故;求聲聞乘,三萬二千諸天及人,知有為法,皆悉無常,遠塵離垢,得法眼淨;八千比丘,不受諸法,漏盡意解。 .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