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莫落外在淨相
2011/04/19 20:55:17瀏覽677|回應1|推薦13

1莫落外在淨相/愛徒老師

爾時,舍利弗承佛威神作是念:若菩薩心淨,則佛土淨者,我世尊本為菩薩時,意豈不淨,而是佛土不淨若此?佛知其念,即告之言:「於意云何?日月豈不淨耶!而盲者不見。」對曰「不也!世尊!是盲者過,非日月咎。」「舍利弗!眾生罪故,不見如來國土嚴淨,非如來咎;舍利弗!我此土淨,而汝不見。」 

爾時,螺髻梵王語舍利弗:「勿作是念,謂此佛土以為不淨,所以者何?我見釋迦牟尼佛土清淨,譬如自在天宮。」舍利弗言:「我見此土丘陵坑坎,荊棘沙礫,土石諸山,穢惡充滿。」螺髻梵王言:「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見此土為不淨耳!舍利弗!菩薩於一切眾生,悉皆平等,深心清淨,依佛智慧,則能見此佛土清淨。」 

我世尊本為菩薩時,意豈不淨,而是佛土不淨若此?這裡可以看出「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是不簡單的。因為凡夫有眼,心中常說「眼見為實」。肉眼習性如此,因此常落外相。以為佛土不淨若此?此土丘陵坑坎,荊棘沙礫,土石諸山,穢惡充滿。 

有一次佛陀入定至天界講法,眾聖弟子思念佛陀,所以都想第一個迎接佛出定,蓮花色比丘尼排在第一位,非常的高興她自己是第一位,佛陀卻告訴她,須菩提在洞中補衣時,思惟佛陀所說的緣起理念,所以是須菩提第一位迎接佛陀出定。佛陀所說的如來是法身,而非外在的色身,法身者不在外相。 

這段故事記載在增一阿含經(三二二),引述如下:

爾時,尊者須菩提在羅閱城耆闍崛山中,在一山側縫衣裳。是時,須菩提聞世尊今日當來至閻浮里地,四部之眾靡不見者,我今者宜可時往問訊禮拜如來。爾時,尊者須菩提便捨縫衣之業,從座起,右腳著地。是時,彼復作是念:此如來形,何者是世尊,為是眼、耳、鼻、口、身、意乎?往見者復是地、水、火、風種乎?一切諸法皆悉空寂,無造、無作。如世尊所說偈言:

「若欲禮佛者,及諸最勝者;陰持入諸種,皆悉觀無常。

  曩昔過去佛,及以當來者;如今現在佛,此皆悉無常。

  若欲禮佛者,過去及當來;說於現在中,當觀於空法。

  若欲禮佛者,過去及當來;現在及諸佛,當計於無我。」

 

此中無我、無命、無人、無造作,亦無形容有教、有授者,諸法皆悉空寂。何者是我?我者無主。我今歸命真法之聚。爾時,尊者須菩提還坐縫衣。……

是時,比丘尼至世尊所,頭面禮足,而白佛言:「我今禮最勝尊,今日先得覲省,我優缽花色比丘尼是如來弟子。」

 

爾時,世尊與彼比丘尼而說偈言:

 「善業已先禮,最初無過者;空無解脫門,此是禮佛義。

   若欲禮佛者,當來及過去;當觀空無法,此名禮佛義。」 

從螺髻梵王的見解,我們當謙卑自己。如大悲心陀羅尼經,凡夫問持咒利益,大梵天王卻問陀羅尼相貌,得十種心念而受持不敢忘失。在這裡又見螺髻梵王的見解「我見釋迦牟尼佛土清淨,譬如自在天宮。為何梵天與世間有這麼大的差異?

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見此土為不淨耳!佛者,覺悟。世人不依佛慧,卻常依外相而生心,依「色聲香味觸法」生心,依自己的「酬害」生心。所以看此土丘陵坑坎,荊棘沙礫,土石諸山,穢惡充滿。常不能看見這些生活不平之處後面的智慧。

 

引用文淺讀維摩詰所說經(3)莫落外在淨相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ndfreedom&aid=5113645

 回應文章

牧羊女--黑笛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讚嘆
2011/05/08 09:58

我們真是要學文殊菩薩普見

學普賢菩薩 一切眾生都是賢人 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體

謝謝師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