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讀德蕾莎修女傳心得10共患難的愛
2009/03/01 09:07:18瀏覽592|回應1|推薦29

引用文章讀德蕾莎修女傳心得9創立「垂死之家」臨終關懷

讀德蕾莎修女傳心得10共患難的愛

     有一天早晨,修女住處突然來了一位陌生男子。對德蕾莎說:

    「一個有八個孩子的家庭已經斷炊好幾天了,請您無論如何幫幫他們。」

    德蕾莎立即裝了一小袋稻米,親自送去。

    孩子們看到修女送來大米,高興極了。饑餓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德蕾莎心裡一陣疼痛,這樣的眼睛她實在太熟悉了。但孩子的母親接過稻米後,卻分成了兩份,然後拎著其中一份匆匆忙忙地出去了。

    等她回來,德蕾莎忍不住問:「您去那裡了?幹什麼去了?」

    她只是簡單地回答:「他們也在挨餓。」

    原來鄰居家也有幾天沒米下鍋了。

    那個母親有八個嗷嗷待哺的孩子需要餵養,她卻把極其有限的一小袋米分了一半給鄰居。這是窮人的偉大和美麗,自己卻在窮苦中,卻憐憫跟她一樣窮苦的人,甚至不比她窮苦的人。她的鄰居還是一個穆斯林家庭。 

隱士合十恭註:

受患難的人為何有光賜給他呢心中愁苦的人為何有生命賜給他呢 3:20神也必引你出離患難進入寬闊不狹窄之地擺在你席上的必滿有肥甘。(36:16)耶和華又要給受欺壓的人作高臺在患難的時候作高臺。(9:9)

 心地觀經卷「能施所施及施物於三世中無所得;我等安住最勝心供養一切十方佛

佛告長者子善德。汝行詣維摩詰問疾。

善德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我昔自於父舍設大施會。供養一切沙門婆羅門及諸外道貧窮下賤孤獨乞人。期滿七日。時維摩詰來入會中。謂我言。長者子。夫大施會不當如汝所設。當為法施之會。何用是財施會為。

我言。居士。何謂法施之會。

答曰。法施會者。無前無後一時供養一切眾生。是名法施之會。

曰何謂也。

以菩提起於慈心。以救眾生。起大悲心。

以持正法起於喜心。以攝智慧行於捨心。

以攝慳貪起檀波羅蜜。以化犯戒起尸羅波羅蜜。

以無我法起羼提波羅蜜。以離身心相起毘梨耶波羅蜜。

以菩提相起禪波羅蜜。以一切智起般若波羅蜜。教化眾生而起於空。

不捨有為法而起無相。示現受生而起無作。護持正法起方便力。

以度眾生起四攝法。以敬事一切起除慢法。於身命財起三堅法。

於六念中。起思念法。於六和敬起質直心。正行善法起於淨命。

心淨歡喜起近賢聖。不憎惡人起調伏心。

以出家法起於深心。以如說行起於多聞。

以無諍法起空閑處。趣向佛慧起於宴坐。解眾生縛起修行地。

以具相好及淨佛土起福德業。知一切眾生心念如應說法起於智業。

知一切法不取不捨。入一相門起於慧業。

斷一切煩惱一切障礙一切不善法起一切善業以得一切智慧一切善法。

起於一切助佛道法。如是善男子。是為法施之會。

若菩薩住是法施會者。為大施主。亦為一切世間福田。

世尊。維摩詰說是法時。婆羅門眾中二百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我時心得清淨歎未曾有。稽首禮維摩詰足。即解瓔珞價直百千。以上之。不肯取。

我言居士。願必納受隨意所與。維摩詰乃受瓔珞分作二分。持一分施此會中一最下乞人。持一分奉彼難勝如來。一切眾會皆見光明國土難勝如來。又見珠瓔在彼佛上變成四柱寶臺四面嚴飾不相障蔽。

時維摩詰。現神變已作是言。若施主等心施一最下乞人。猶如如來福田之相無所分別。等于大悲不求果報。是則名曰具足法施。城中一最下乞人。見是神力聞其所說。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ndfreedom&aid=2697464
 引用者清單(1)  
2009/03/01 10:44 【山居的隱士】 讀德蕾莎修女傳心得11秩序和奉獻

 回應文章

企管武者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只有飢餓的人懂的飢餓
2009/03/01 22:29
苦難 是要我們學習慈悲
文則明 武則強
山居的隱士(Mindfreedom) 於 2009-03-03 12:48 回覆:

禮敬的善知識

是的,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唯有歷經苦難, 才能鍛鍊成長人格的健全..玉王琢不成器吧.

這個苦難, 為何有人甘之如飴, 不以此為苦, 不以此為難, 盡其在我樂在其中,唯菩薩行..

想到一個公案, 謂苦瓜之喻, 這苦瓜由弟子遵奉師父..每到一寺廟要朝聖供養, 已經多所寺廟薫染, 弟子返回, 師父謂煮了吃, 而開示道 : 「奇怪了, 這苦瓜經過這多寺廟供養, 怎不見變香甜, 苦味猶在??? 」 這段饒富禪味的話, 使朝聖的弟子們頓時開悟, 精進修行.

隱士合十頂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