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1/23 20:56:58瀏覽1910|回應0|推薦0 | |
紀念台灣光復六十週年感言
文●曾祥鐸 民國廿六年生,廣東興寧人,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曾任東吳大學歷史系教授、中興大學教授;現為世新大學教授。 台灣光復節 馬桶已當家 卻視若無睹 台灣目前這股逆流,是如何形成的?究其原因,可上溯至馬關割臺與戰後的國共內戰與中共之參加韓戰;論其近因,則為反華勢力之支援中國分裂,以及台灣之內爭等等。 主席、各位貴賓 今天我們在這裡慶祝台灣光復六十週年,具有十分重大的歷史意義。八年抗日戰爭的勝利與台灣的光復,證明中華民族是一個不可征服的民族。回顧我們過去幾千年來的歷史,對於侵略我們的異族,我們的祖先,不是將他們驅逐出去,就是將他們在文化上加以同化。生長在這個時代的我們,繼承了祖先的偉大傳統,在八年血戰中,英勇地戰勝了日本侵略者,並且收回了中日甲午之戰的失土台灣,這是何等值得自豪的大事,相信歷史必將記載我們這一光榮成就! 何況,這六十年來,中國又起了天翻地覆的歷史性大變化。舉例來說,在一九四九年渡海赴台灣的人,在五十多年之後的今天重返大陸時,幾乎不認得這塊愈來愈繁榮昌盛的故土了。大體說來,八年抗戰是中國當代歷史的一條明顯的分界線。在八年抗戰之前的中國,是一個弱國;而八年抗戰之後的中國,則慢慢變成一個世界性的強國,而且越來越強了。我們今天就生活在這一偉大時代中。 抗戰之前的中國,究竟是怎麼樣的一個中國呢?生活在當時的大文豪魯迅先生,寫了一首令人感傷的詩: 萬家墨面沒蒿萊,敢有歌吟動地哀; 心緒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 這是說,千千萬萬的貧窮的中國人民,灰頭土臉的在草野中為生存而掙扎,如果他們還有力氣發出自己內心的哀怨與反抗意志的話,這悲憤的吶喊將會震動大地!在當時,魯迅先生的心情是沉重的,但他並不絕望。他的敏銳的觀察力,使他感覺到遭到長期壓抑的中國將會發出怒吼,那就是「於無聲處聽驚雷」!的確,長期遭受殘酷壓迫的中國,表面的沉靜,是暴風雨將要到來的前夕,即將爆發出驚雷來!「驚雷」指的是什麼?魯迅先生逝世於抗戰前夕的一九三六年,那正是「二萬五千里長征」的時代,顯然是指當時的左翼人士。 魯迅先生的「驚雷」預測,不但不是一句笑話,反而被他身後六七十年的大變化,證明是一句天才的預言。 魯迅先生辭世六七十年來,中國發生了下述這些巨大變化: 一、中國戰勝了日本侵略者,並且收回了喪失五十年的台灣。中國的勝利,徹底改變了東亞的政治版圖,中國已居於主導地位;日本想再度侵略中國的機會,幾近於零。 二、中國於戰勝日本之後,又於一九四九年進一步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改變了世界政治版圖。中國不再是國際政治舞台邊緣上可憐的被壓迫者,而正逐步向舞台中央推進。 三、中國在一九四九年之後,對於外國侵略者一百多年來在中國建布的侵略基地及其殘餘勢力,已經「堅決、徹底、乾淨、全部的」加以清除。中國終於真正擺脫了百年枷鎖,可以抬頭挺胸,走中國人自己的道路了;今天的一切,由此而來。 四、在戰爭方面,八年抗戰是中國近代與現代史上一條明顯的分界線。在八年抗戰之前,無論是一八四零年代的中英鴉片戰爭,以及此後的英法聯軍之役,中法之戰,中日甲午之戰與一九零零年的八國聯軍之役,中國每戰必敗。但從一九三七年的中日八年抗戰開始,以及此後的抗美援朝之戰,珍寶島之戰,西藏邊境的中印之戰與懲越之戰,中國每戰必勝。同樣是中國人民,其表現卻前後判若兩人。 五、在國防方面,中國與一九六四年首次成功地試爆了第一顆原子彈,上距日本投降的一九四五年,不過短短廿年就有此成就,這是非常驚人的,中國從此發展出強大的核武力,足以保障民族生存了。 六、在建設方面,六十年來,中國無論在重工業、輕工業、鐵路、高速公路、航空、航海與現代化大都市等方面的建設,都有驚人的成就,使中華大地換了一個新的面貌,不再是過去那種貧窮落後的樣子了。 七、在經濟方面,中國在經濟上的發展速度尤其驚人,最近每年以九趴至十趴左右的成長率前進,到今年九月底止,中國大陸的外匯存底高達七千五百億美元,加上香港的一千多億,共計八千多億美元,壓倒日本,高居世界第一。這是過去不敢夢想的事。英國倫敦金融時報以及一位諾貝爾經濟學得主最近預測,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將成為世界經濟的主導者。值得特別指出的是:過去西方列強之所以能成為經濟大國,主要是靠掠奪殖民地的資源、勞力與市場而來,那是剝削。而中國卻沒有走這一條可恥的道路,中國人民純粹靠自己的力量,運用自己的資源,來建設自己的國家,這是非常值得自豪的事。 八、在運動方面,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前三名的運動大國之一,徹底洗清了過去「東亞病夫」的恥辱了,我們在歷屆奧運會的輝煌成就,證明了這一點。 九、在人口方面,中國人口在抗戰時不過五億,如今已經向十四億大關邁進。全球人口有六十億,中國幾乎佔四分之一,大約是百分之廿三。但是中國的耕地面積只佔世界百分之七。以百分之七的耕地面積養活百分之廿三的人口,這是一項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使西方經濟學家感到不可思議。 十、在科學方面,六十年前貧窮落後,被認為沒有科學傳統的中國,如今已經成為世界高科技大國了。「神州六號」的順利升空,就是一項最明顯的標誌。歐洲列強與日本都無法做到的事,中國人做到了,這證明中國是一流民族。接下來,中國將實現古代「嫦娥奔月」的美麗夢想,將會更令人震驚。 十一、在政治方面,中國今天走中國人自己的道路,發展出一套與西方完全不同的政治制度來,一流民族本來就應該有獨創的能力,二流民族才去專事抄襲。此外,今天中國大陸龐大的政府組織,也是人類歷史上空前的創舉。自從有文字 記載以來,古今中外,都沒有出現過一個由十三億人民組成的國家。這樣龐大的組織能成功的運轉,這是一個令人驚嘆的奇蹟。由五十六個大小民族組成的中華民族大家庭,擁有共同的歷史,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語言文字,在一個中央政府,一面旗幟,一群領袖的領導下,彼此和睦共處,共同奮鬥,這真可說是宇宙奇景哪!孫中山先生常常慨嘆中國人像一盤散沙,如今已經緊密地團結在一起了!這也許是由於「物極必反」的緣故。過去一百多年的中國,受過列強太多殘酷的壓迫與摧殘,所以才激發出今天這麼多「不願做奴隸的」中國人緊密團結,將古老的中國翻新,更會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為公平。 十二、在國際形勢方面,今天的中國,逐步走向富強之路,不過,不但沒有引起其他開發中國家的恐懼,反而成為他們希望之所寄。他們多麼希望中國富強起來去幫助他們哪!這是中國人的驕傲與光榮,也是中國人應該負起的歷史責任。 總之,這六七十年來,中國的驚人成就,主要是以血淚換來的。我想,假如中國不是一個具有幾千年悠久歷史與文化的國家,恐怕不可能有這種成就。因為,當一個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時刻,傳統的歷史文化巨大力量,就會產生出來,八年抗戰如此,抗美援朝之戰亦如此。 這使我想起毛主席一首著名的詞: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漁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林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詩詞的最大特色是具有言外之意與弦外之音,可供讀者去發揮無窮的想像,作不同的解讀。像李商隱,杜牧與蘇東坡的詩詞,莫不如此。我對毛主席這首詞的解讀是:這是在抒發他對抗美援朝之戰的無窮感慨。「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繼一九○○年的八國聯軍之役之後,只停頓了五十年,在一九五零年,白人又來勢洶洶,率軍犯境了。幽燕之地再度處於危險之中。秦皇島是當年秦始皇南巡北返的登陸之地,是中國的象徵。「秦皇島外打漁船,一片汪洋不見,知向誰邊?」這是指中國像一葉孤舟,在狂風暴雨中漂流,不知將會流向何處?因為,這場血戰是不一定可以打贏的。這時候,當時答應支援的蘇聯又臨時縮手,中國該怎麼辦呢?只有向歷史去求取智慧、經驗與精神支持了。想到一千七百多年前,魏武帝曹操曾經在這裡遠征烏桓,獲勝後吟詩記功,寫下了動人心魄的「短歌行」:「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 」,這首詩寫得蒼涼悲壯,能激發起後人無窮的鬥志,這就是後半闕的主題了:「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當年在這裡揮鞭躍馬的是魏武帝曹操,如今換上毛主席了。這時候,傳統的歷史文化,真是發揮了無窮力量。 去年,我有幸到新疆作歷史探訪,自烏魯木齊越天山,至蔥嶺一帶,那是東漢年班超居留了十九年的疏勒故地。新疆山川之雄偉壯麗,讓我深刻體會到「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的深刻含義。晚間看電視,觀賞了電視連續劇,那是中共為紀念其在勝利之際壯烈犧牲之黨員而拍攝的。電視插曲尤其動人。大意是說: 「你們匆匆的離去,在黎明快要到來的時候,黑夜其實已經走到盡頭,而你們卻看不見明天的晨曦!」 我看了十分感動。不過,我想,這些烈士當然值得紀念,但在抗日戰爭以及鴉片戰爭以來,所有為保衛祖國而犧牲的烈士們,豈不也是同樣值得紀念的嗎?沒有他們前仆後繼的壯烈犧牲,中國也許早就被列強瓜分而趨於瓦解了。在北京天安門廣場上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上標明紀念下列三階段的人民英雄: (一)紀念自一九二一年建黨以來的; (二)紀念自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以來的; (三)紀念自一八四零年代發生中英鴉片戰爭以來的。這是完全符合歷史事實的。這些人民英雄都值得紀念,我於是寫了一首這樣的新詩: 獻給一百多年來為民族犧牲的先烈們 你們匆匆的離去, 像是寒夜的流星; 流行劃破黑夜的長空, 是為了將光明獻給大地! 你們匆匆的離去, 像是隆冬飄零的落葉; 落葉覆蓋著寒冷的地面, 是為了孕育明春更為強勁的生命! 你們匆匆的離去, 將鮮血灑遍了祖國大地, 歷史之神並沒有辜負你們的期望, 過去是血染的中華, 如今已經是繁花滿地! 你們匆匆的離去, 甚至來不及向祖國母親告別; 然而,母親總是記得自己苦孩子的名字, 因此,你們將長留青史, 永遠活在後世祖國同胞的心裡! 最後,台灣問題該如何解決?當代中國人的大一統尚未完成,這是擱在大家心裡的一塊大石頭。如果把大陸比做家長,將台灣比做這家族的一個小孩,那麼,做家長的,目前似乎正在吞食「歷史因果論」中的苦果。甲午之戰的失敗,家長被迫丟掉了台灣這個小孩。五十年亡國的生活不好過,這在小孩心中留下了歷史傷痕;同時,也讓日本人可以培育出一批「皇民化」的內奸來,於是造成了今天這種局面。中國這一個母體強大了,大陸五十六個民族構成的中華民族大家庭歡聚一室,其樂融融,而台灣這個小孩,卻抱著一顆不安的心,在門口徘徊瞻顧,有點不想或不敢回家了。現在,連光復六十週年都懶得紀念,歷史遭到了扭曲。北京在這時主動召開這次盛會,讓兩岸同胞能歡聚一堂,是十分正確的決定。這裡要特別指出,台灣同樣有偉大愛國主義傳統,為抵抗日本的統治,曾經犧牲了六十多萬同胞,我們相信被扭曲的歷史,終有撥亂反正的一天。也相信大陸同胞,會以更大的熱情,去擁抱台灣同胞,讓這個分離了一百年的海外遊子,早一點回家。廿世紀最偉大的英國史學家湯恩比曾經說過,十九世紀是英國世紀,廿世紀是美國世紀,而廿一世紀,將是中國世紀。現在看來,湯恩比的預測,似乎有點準確。因此,希望中國的大一統,能早日到來,讓台灣同胞與大陸同胞攜手合作,共同去迎接中國世紀的到來。 「中國世紀」的中國,究竟將會是一個怎樣的中國呢? 馬克思說,要去解除窮人脖子上的那條鎖鏈,這與我們老祖宗的看法相同。老祖宗希望能建立一個「大同世界」使全人類都過上幸福的日子。這首先要讓中國能成為一個「大邦畏其力,小邦懷其惠」的國家,我相信,佔全球人類四分之一的中國人,一定能做到這一點,那就讓我們朝這一偉大目標前進吧!謝謝各位! 民國九十四年十月廿五日 陳紹寬與航空母艦 下 文●容鑑光 教,退。史研。始昂文化研究室負責人,黃埔軍校史學術研究會籌備會主任委員,中華家國雜誌社軍事委員。著有《長沙三次會戰》《衡陽會戰》《中華民國兵役制度》《黃埔一期研究總成》《黃埔二期研究總成》《國光勳章 青天白日勳章人物誌》,並主編 《黃埔軍校校史簡編》 johnjung336@yahoo.com.tw http://tw.myblog.yahoo.com/johnjung336/ 兼述中共企圖與美國「分(太平)洋而治」 今(民國九十八)年,中共為紀念建國六十週年,於紀念影片《建國大業》中,由李連傑飾演被譽為「中華民國時期海軍宿將」之海軍一級上將陳紹寬,陳應可稍抒矣! 中共發展航母與美劃洋而治 中共早始即積極準備自製「航母」,民國六○年代開始,中共對發展「航母」或「核子潛艦」,各有意願,後「航母」遭否決,中共全力發展潛艦。惟中共領導者始終構思建造「航母」。目前,對胡錦濤而言,建造「航母」應係其任內至要工作。惟對他國而言,中共「航母」一旦成軍,將成為世界之夢魘。目前全球服役之航母,共計廿六艘;另建造中四艘,分屬十國:美、俄、英、法、義、西、巴西、阿根廷、印度、泰國。美國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即主宰全球海上霸權,俄國於前蘇聯時期,雖曾一度向美國挑戰,而今已不復矣!目前各國,皆唯美國馬首是瞻。然於九十六年五月,美軍太平洋總司令海軍上將基廷(Timothy J. Keating)於首次訪問中共期間,竟有中共海軍將領明白表示,希望與美國於太平洋「劃洋而治」;分管東、西太平洋,明白顯示,中共期望突破「有海無洋」之戰略思考,尤以近年經濟崛起,國力持續增強,「分治太平洋」,已非非分之想,而係其自民國七○年代,企圖走出長江「河殤」;至八○年代,自近海防禦戰略,推向遠洋戰略,必具國力;若非其「航母」發展已然成熟,決不敢如此狂言。 中共於民國九十三年表示,不排除建造「航母」之可能,引起全球關注。近年有關其準備建造之傳聞不斷。九十五年三月,解放軍總裝備部一中將,向香港媒體表示:「航母」可能於九十九年前開工。目前中共軍方已自俄羅斯購買「航母」設備;向烏克蘭購買「艦載測試飛機」;之前,烏克蘭已提供「航母」設計藍圖。上海、大連等地之造船廠,均已開始為建造「航母」提供支援,深信「航母」艦體已於上海「外高橋造船廠」建造。海軍已向大陸內地企業發出「航母」母艦配電板等零件定單,位於江蘇鎮江之「鎮江船舶電器公司」已接製造「電壓配電板」零件定單。近年來,該公司生產「船舶電力控制系統」,通過民間合作模式,獲得荷蘭方面之技術協助,使之於「船舶電力控制系統」技術精進。依目前進度,估計於今(九十八)年至一○一年間,中共首艘自製「航母」,即可服役;將部署於南海艦隊。 今(民國九十八)年五月十四日,香港媒體最新報導:共軍已啟動「航母○三八工程」,預算二千億人民幣。分三階段建造三艘。其中兩艘為滿載排水量三至四萬噸級之中型傳統動力「航母」;另一艘為六萬噸級之大型核動力「航母」。今年始,十五年完成。首艘傳統動力,將於一○三年下水;一一○年,核動力下水;第三艘,傳統動力中型,則為一一三年下水。 美國無法阻擋中共建造「航母」,已採較務實態度。美國海軍作戰部長海軍上將羅夫海德(Gary Roughead),於民國九十六年八月,訪問北京時表示,建造「航母」係艱鉅挑戰,取決於中共領導人。中共學者對此提出不同看法,認為美國大戰略,在於為制任何足以與美國分庭抗禮之大國崛起,惟並非唯「技術封鎖」;尚可反其道而行;採「技術參與」方式:「合作式圍堵」,美方派遣技術人員參與建造,而獲得中共「航母」之相關資訊,俾得充分掌握其性能,而降低完全由中共自製之威脅,美國則隨時維持其己身「航母」之領先地位。 地效飛行航母 「航母」造價高昂,建造耗時,至今已有替代方案。即「地效飛行航母」(Ground-effect Aircraft Carrier Flight):為一能於水面上自行高速行駛之「浮力平台」,供飛機於水面起降,「浮力平台」之機翼設於機體下方,俾飛行時能以至大限度接近水(地)面,使水(地)面產生反作用力,而致機翼不致下墜。同時,水(地)面與「浮力平台」機翼間之氣流受壓縮,使機翼下之壓力升高,增加機翼上升力。此上升力不僅足以托起「浮力平台」,且可使其具更大載重量。相對於「水面航母」,其飛行時速可高達五、六百公里,可承載十餘架飛機機動出擊,未來可望完全取代傳統「航母」,成為海軍武器系統新霸主。「地效飛行航母」又稱(掠海)「地效翼船」,或「衝翼艇」,為具超低空巡航能力之載具。其外表大異於普通飛機、船隻,及車輛,卻能於天空飛行、海上浮行、陸上行駛;即兼具立體三航態:低速排水航行、中速掠地(水)航行、高速升空航行;轉而為可陸、海、空全能之「三棲載具」。 前蘇聯於民國四十六年,即研發首艘實用型「地效飛行器」,繼之又研製成功廿餘艘試驗船。目前美國亦正積極發展載重達一二七○噸之「地效飛行器」,已命名為「鵜鶘」(Pelican),應為首艘具實質意義之「地效航母」。此外,德、英、日各國於之亦均有階段性成果。 民國九十五年十月卅日,於大陸「珠海航展」中,中共展示甚多神秘「未來飛行器」。其中,「概念飛行器」(Concept Aircraft)中之「地效飛行航母DXF一○○」廣受各國注意。 中共近年研製「地效飛行器」雖具相當成效,惟有關中共將用之於台海戰爭中,專家多不以為然。台灣海峽寬僅三七○公里,而「地效航母」之作用,在於發揮類似「航母」之遠洋威懾、打擊,若用之於台灣海峽,則直如於台海置一活靶,供台灣海軍練習射擊之用。 「地效飛行航母」之發展,尚有極多技術障礙。總之,目前各國之發展,其仍於研究階段;尚不能取代「航母」。是以「航母」仍係掌控海洋之利器,中共已有「劃治太平洋」之雄心;美國則必全力防止世界大戰之戰火,於美洲點燃。美國之獨霸全球,將面臨空前考驗。 陳紹寬 中共致力於發展「航母」,而中國之「航母」計畫始自陳紹寬,姑不論今之兩岸對峙;或分治,陳之「航母」概念應屬先著,陳當年「陷共」、「投共」;就「大中國」而言,陳為「中國人」;「中華民族」之一分子,曾有之貢獻,不容抹煞。 陳紹寬,籍屬福建閩縣臚雷村(今福州市倉山區)。字厚甫。民前十三年十月七日生。民前四年,畢業於南京「南洋水師學堂」航海科。歷基層職。民國元年,任北洋海軍「鏡清號」練習艦大副。三年,調北洋海軍總司令部少校副官。四年十二月,參與奪回被革命黨人圖謀起義之「肇和艦」,旋升「肇和艦」上校代艦長。五年,至美國考察,年底,至西歐各國參觀世界大戰戰事。六年五月,於英國戰列艦隊、潛艇艦隊參與對德實戰。七年,赴法、義兩國考察。同年秋,任駐英海軍武官。八年,兼海軍留歐學生監督,及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團海軍專門委員、國際海道會議中國海軍代表。九年返國,任「通濟艦」艦長。十一年,第一次直奉戰爭,助直有功,升海軍總司令部參謀長。十二年調任「應瑞艦」艦長,晉海軍少將。十五年,任第二艦隊司令,響應國民政府北伐,率艦起義。十六年,參與北伐。八月,率艦隊殲滅已搶渡長江南岸之孫傳芳部,國民革命軍龍潭一役得勝。十七年十二月一日,兼國民政府海軍署署長,晉中將。十八年六月一日,海軍部成立,任政務次長,代部務,兼「江南造船所」所長。廿一年一月,任海軍部長,策定福州海軍學校每年定期招生;聘英國海軍教官任教;培育畢業生數百;並派出數批海校學生,留學歐、美。於各要職中,建設海軍,爭取海權版圖、測量權、引水權;造就海軍人才等,貢獻著卓。廿四年九月六日,晉海軍一級上將,為當時唯一之海軍一級上將。同年當選「國民黨第五屆中央執行委員」。廿五年至卅五年,兼福建「私立勤工學校」董事長,將部分海軍資產,挹注該校,培養數以千計人才。 廿六年四月,英王喬治六世(H. M. George VI)加冕典禮,行政院代院長兼財政部長孔祥熙任慶賀特使,陳紹寬為副使,代表參與大典,嗣後順道訪問歐美,密向英、法、美等國,洽商貸款,及購買軍火事宜。「七七事變」起,陳聞警迅即返國,指揮海軍抗戰。八月親臨江陰指揮,一夜之間,建立舉世聞名之「江陰封鎖線」。並先後參加上海、武漢等地保衛戰。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後,積極組織「海軍敵後佈雷遊擊隊」。卅四年,以中國代表團海軍顧問身分,赴美參加聯合國籌組工作。同年五月,任中國出席第一次聯合國大會代表團顧問。九月九日,任中國受降海軍代表,於南京出席受降儀式。 抗戰勝利後,陳拒受命率艦,堵截自山東渡海挺進遼東之共軍,而籍口軍艦需修理;並請撥油費,自上海飛廈門;又率「長治艦」至台灣左營軍港視察,返南京後即告辭職。民國卅五年元月,遭蔣主席以海軍部裁撤為由,裁定退役,陳乃返福州潛隱。卅八年八月,福州陷共前夕,二度拒絕蔣主席電召赴台,而參與策動部分海軍投共。福州陷共後,任中共「福建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委員、「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等職。並為「全國政協」第一屆委員、「全國人大」第一至三屆代表、「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中央副主席。五十八年三月,患病住院。七月卅日於福州病逝,終年七十。 終其生,陳紹寬未能親睹中國之「航母」實品,其憾乎! 今(民國九十八)年,中共為紀念建國六十週年,於紀念影片《建國大業》中,由李連傑飾演被譽為「中華民國時期海軍宿將」之海軍一級上將陳紹寬,陳應可稍抒矣! 註釋 ○一、楊樹莊 民前十八至民廿三年元月十日,字幼京,籍屬福建侯官縣(今福州市區)。海軍上將。畢業於廣東黃埔水師學堂第八屆駕駛班。民國十三年九月,北京政府授海軍副總司令、中將、勝威將軍。十月,第二次直奉戰爭,任海軍總司令。十六年三月十四日,率海軍歸附國民革命軍,助攻南京。四月十八日,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任國民政府委員、海軍總司令兼福建省主席、軍事委員會常委、海軍特別黨部主委。於福州設總司令行營。十八年四月,任海軍部部長。廿一年元月,病辭海軍部部長,由陳紹寬繼任,楊專任福建省主席。二月,蔣光鼐接任福建省主席,楊專任國民政府委員,閒居上海養病。廿二年十一月,十九路軍發動「閩變」,楊任「審核福建黨務委員」。逝於上海,歸葬福州鼓山蓮花峰,終年五十二。 ○二、陳季良 民前廿九年至卅四年四月十四日,原名陳世英,籍屬福建省福州市。南京江南水師學堂第四屆駕駛班畢業。民國八年任奉軍黑龍江江防艦隊「江亨號」艦長,兼江防艦隊分艦隊領隊長,於海參崴、廟街等地護航,與日本海軍時有磨擦。十一月,發生轟動中外之中日「廟街事件」後,段祺瑞懼日,下令判處「陳世英革職,永不敘用」,幸經海軍同仁掩護,改名陳季良,續於海軍供職。十二年十二月一日,授海軍上校銜。十三年晉為海軍少將。十四年二月,升任海軍第一艦隊司令兼廈門警備司令。十五年十一月,配合北伐軍東路軍入閩,迫福州城防司令李生春降。嗣兼福建臨時政治會委員、福建省政府委員、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十八年,任國民政府海軍部常務次長兼第一艦隊司令。十九年四月,兼海軍陸戰隊總指揮。廿四年九月,晉海軍中將。廿六年八月,抗戰爆發後,任海軍部代部長,佈置阻塞江陰水道,並於「平海號」旗艦,指揮「甯海號」、「海容號」等巡洋艦,於江陰阻擊日軍,居功卓著。重慶萬州病逝,終年六十二。追晉海軍上將。 ○三、陳訓泳(有誤陳訓冰) 民前廿六至民國卅三年九月十日,字道培,籍屬福建閩縣(今福州市區)。福建船政學堂第十六屆駕駛班畢業。民國二年元月,任「楚同號」艦長,授海軍少校。十六年三月,加入國民革命軍,任海軍練習艦隊司令。八月,參加南京龍潭戰役,嗣任國民政府委員。十七年八月六日,特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廿年,代福建馬尾要塞司令。廿三年元月,任海軍部常務次長,主持部務。廿四年九月六日,授海軍中將。廿七年元月,海軍部改制為海軍總司令部,任參謀長,兼海軍作戰教訓研究會主任委員。卅二年卒於任上,重慶,終年五十九。追晉海軍上將。 ○四、曾以鼎 民前廿五至民國四十六年,字省三,籍屬福建長樂縣感恩村,生於福州。煙台海校二期駕駛班畢業,後赴英國留學。返後,任「應瑞號」練習艦教練官,後升任「江利號」艦長。民國十六年三月,海軍歸附國民革命軍,曾率「海容號」對北洋軍作戰。十七年五月,升任魚雷遊擊艦隊司令,授少將銜。十八年元月,升任海軍第二艦隊司令。廿六年,抗日戰爭爆發,海軍於江陰佈防,率「楚有號」至江陰,任江陰江防副總司令。於馬當、湖口、田家鎮,及葛店等地,指揮建造臨時炮台,建立炮隊,有效阻日。廿八年元月,繼任長江上游江防副總司令,升中將。卅四年,抗戰勝利,接收日偽海軍。同年十二月,海軍總司令部撤銷,寓居上海。卅八年,上海陷共前夕,拒遷台灣。中共建國後,任中共海軍研究委員會主任。病逝北京,終年七十一。中共追認其為革命烈士,厝北京八寶山公墓。 ○五、鄭禮慶 民前廿五年生,字韶笙,籍屬福建閩侯。清末留學日本商船學校。民前二年返國,任清海軍長江艦隊,「建威號」魚雷快艇」見習生。民前一年十月十七日,離艦至武昌參與辛亥革命。民國元年七月,袁世凱嚴令禁煙(鴉片),海軍部以軍醫司房舍作為「驗煙處」,著軍醫官先自海軍總長起驗。鄭參與驗煙工作,任監視員。民國二年元月十七日,授海軍中校,隨湯薌銘至湖口,鎮壓反袁之二次革命,因功於八月一日晉海軍上校;九月八日,任北京政府海軍部軍務司軍事科科長。五年十二月,與陳紹寬同至西歐各國參觀第一次世界大戰實戰,亦於六年五月,於英國戰列艦隊,及潛艦部隊參與對德實戰。七年,至法、義考察海軍。同年九月八日,調任海軍部電政科科長;十一月廿八日再次赴日,入日本海軍大學深造三年。九年七月,複任軍務司軍事科科長。十四年七月十五日,晉海軍少將。十八年十一月六日,任國軍編遣委員會海軍編遣處軍務局兵器科科長。十九年二月廿五日,任海軍部軍學司航海科科長。廿一年六月廿日,降編調任海軍部軍務司軍港科上校科長。廿七年元月,海軍部撤編,改海軍總司令部,任上校候補員(即現待退之諮議官)。終身上校,後待考。 ○六、咸寧號砲艦 淺水砲艦,上海江南造船廠建造,造價國幣八十萬元,民國十八年八月十六日完工。為國民政府北伐奠都南京後,所建首艘軍艦。「咸寧艦」完工典禮上,當時蔣主席以國民黨中央黨部代表身分致詞,宣示要以此為出發,於十年內建設六十萬噸艦隻,事實上,往後之「黃金十年」中,中國海軍連六萬噸亦未能建設。廿七年七月一日,該艦於九江附近施放水雷時,為十六架日機所擊沉,艦長為薛家聲少校,全艦官兵壯烈殉國。抗戰勝利後,有同名之「咸寧艦」,為接收日艦「興津號」而來(原意大利駐華「Lepanto」號佈雷艦)。 ○七、兩陳辭職 加拿大溫哥華大漢公報(Chinese Times),十八年二月廿日,星期三,頁七:「(標題)海軍要人,兩人辭職。(內文)海軍總司令楊樹莊,由第一艦隊司令陳季良代表建議:請令各艦隊統一調遣,緩撒海軍總部,設立海專部等三案。」經編遣會議第九次大會議決:「關於海軍事項,海軍總司令部取消後,即設海軍編遣辦事處,原有第一艦隊仍稱第一艦隊;渤海艦隊改為第三艦隊;廣東各艦改為第四艦隊,統歸編遣會管轄,由海軍編遣區分別編遣至海(軍)部,應否設(立)、(編)遣,俟國防會(議)設定。」「出席編遣會議之海軍總司令楊樹莊代表陳季良,及海軍署長陳紹寬,以海軍提案無一通過,為使編遣會議注意,遽萌退志,故即於次日返滬,當晚電(南)京辭職,大意謂:編遣會議對海(軍)部提案未蒙諒解,難達中國海軍與國際地位平等之目的,海軍每月規定經費五十萬,現僅得卅萬,少於預算,無以對國人及全軍同袍云云。辭電發出後,當令各艦靜候政府處置,陳季良已不到部視事,由參謀長任光宇〔○七─一〕代拆代行,海軍總司令錫樹莊以病臥在床,尚無表示。」 ○七─一:任光宇 民前廿七年至民國廿九年。籍屬福州市馬尾區羅星街道君竹村。煙台水師學堂第一屆駕駛班畢業,民前六年五月留日,為中國海軍首批留日生。民前五年九月,至英國遠東艦隊學習,次年又至英國海峽艦隊實習。民前三年,轉英國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British Greenwich Royal Navy Institute)深造,民前一年元月返國,參與辛亥革命。民國元年,升「建康號」艦長。該艦曾護送國父孫中山先生自上海至廣東,孫中山專文《普陀志奇》中,曾有記載。民國七年,調「永績號」艦長。十一年,薩鎮冰任福建省省長,調任福建省水上員警廳廳長。十四年,調福建省員警廳廳長,任光宇以「海軍出身,不宜陸事」相辭,即返海軍,任「通濟號」艦長。十五年,調「應瑞號」艦長,升海軍少將。此期間,曾至馬尾海軍學校,任畢業試監考官。北伐時期,上海海軍於十六年三月歸附國民革命軍,任光宇為海軍總司令參謀長。十八年六月一日,海軍部成立,任少將參事。廿六年,日寇侵華,參與策動長江江陰、馬壋、田家鎮三大海戰,及沿江、沿海阻塞戰、佈雷戰。廿七年,自南京調往桂林,任桂軍少將高參,參與指揮西南戰區抗戰。廿九年,日軍犯桂林,任光宇奔赴前線,以海軍炮艇協力攻擊日軍中路,奪回陣地,大殲日軍。任常夜以繼日,或制定作戰計畫;或至前線觀察敵情,終致積勞成疾,胃疾嚴重。任嘗言:「軍人以血灑疆場為人生之大幸福」,堅持不離職責,終以病情日重,逝於強行送醫途中,臨終遺言:「趕走日本仔時,到我的墳前告訴我;我恨,不能活著看到這一天。」終年五十六。追晉海軍中將。 任光宇精通英語,曾譯《世界戰艦》,著海軍學術文章極多,著於世。擅書法,求字者多。喜讀書,家有藏書萬餘冊。任職福建期間,百姓曾贈萬民傘及匾額。 ○八、高友唐 民前卅一年至民國廿四年,原名維宗,遼寧鐵嶺人。清朝仕學館出身,遺老,曾任清朝官吏。後加入中國國民黨,任國民黨直隸(河北)支部總務幹事。嗣後投身報界,歷漢口《楚報》主筆,《漢報》編輯長,上海《民呼》、《民籲》、《民立》,及《新聞》等報通訊員。於政界,曾任江蘇省之縣知事、北京市政公所坐辦。長期反共仇共,深得蔣委員長器重,任為監察院監察委員。民國廿年,九一八事變直後,以遺老身分,代表國民政府至天津「靜園」,勸溥儀不出關投日。病逝北京,終年六十五。 ○九、歐陽格 民前十七年至民國卅年八月二日,,江西宜黃人。煙台海校十期駕駛班畢業。留德。歷「飛鷹號」艦長。民國六年,隨海軍總長程璧光南下護法。十年,任廣東海軍「豫章號」艦長,十一年六月,陳炯明叛變時,白鵝潭討陳之役,護衛大元帥孫中山殊功,即任海軍臨時總指揮,後升艦隊司令。十五年三月廿日,中山艦事件中,蔣校長之關鍵性人物,時任國民革命軍海軍臨時總指揮、海軍學校副校長。後因派系之爭,被迫離粵,至英國海軍參謀學校研究。返後歷任海軍局代局長、參謀部高級參謀等職。十七年,北伐畢功後,升海軍中將。廿年,赴英、德考察海軍,九一八事變後返,任職東北抗日軍馬占山部。馬抗日敗後,廿一年,歐陽格返海軍任職,奉蔣委員長令,於江蘇鎮江(旋遷江陰)籌辦隸屬於參謀本部之「電雷學校」(海軍之黃埔軍校),廿二年元月,首期開學,任創校校長。廿三年,任中國國民黨第五屆監察委員。廿五年五月,「電雷學校」改為「軍政部電雷學校」,蔣委員長自兼校長,歐陽格乃任教育長,實負學校全責。廿六年,抗戰爆發時,兼任江陰江防司令;廿七年,因江西馬當要塞於六月廿六日失守,海軍部分,以延誤戎機,被監禁長達三年之久後,以貪污及作戰不力罪,於重慶槍決。民國廿五年曾著《世界海軍軍備》一書,著於世。 一○、胡敬端 海軍電雷學校第一屆畢業。民國廿六年八月十四日,淞滬戰之次日,奉江陰江防司令歐陽格令派,胡敬端與劉功棣,兩上尉艇長,分駕「史一○二號」、「文一七一號」兩艘魚雷快艇,偽裝民船,自江陰出發,於十六日晚,胡敬端之「史一○二號」偷襲泊於外灘之日本旗艦「出雲號」。此為抗戰初期,絕對劣勢之中國海軍,震撼全球之出色之擊。卅八年五月,戡亂戰,上海轉進,「長治號」艦任吳淞口封鎖任務,十九日夜,潛伏之中共地下分子,共卅七人,趁官兵熟睡之際,發動叛變,艦長胡敬端,及副長、航海官、槍砲官等十二名官兵被殺,屍首拋江。「長治號」艦被劫持,駛往南京投共。 十一、劉功棣 海軍電雷學校第一屆畢業。留英習快艇戰術。文天祥中隊司令。戰後早逝。 十二、謝哲剛 民前一年,日本商船畢業。第三艦隊原為東北海軍「江防艦隊」,民國廿年, 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海軍總司令部遭日破壞,總司令沈鴻烈為免受迫充當漢奸,率主要幹部,潛返關內,於青島恢復「東北海軍總司令部」。當時東北「江防艦隊」正於松花江下游巡弋,事變後,由司令謝哲剛帶領,急返哈爾濱,堅持與日偽作戰。十月,謝哲剛奉命至青島「東北海軍總司令部」任參謀長。廿八年,武漢會戰時,任(長江)江防要塞守備司令,後待考。 十三、鄧兆祥 民前九年四月至民國八十七年八月六日。籍屬廣東高要(今肇慶市)。黃埔海軍學校第十六期、吳淞海軍學校、煙台海軍學校、南京水魚雷槍炮學校等校畢業。歷北洋海軍、東北海軍、國民黨海軍。民國十九至廿三年,先於地中海艦隊實習,後入英國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海軍魚雷航海信號槍炮學校深造。廿三年返國,歷任海軍各職。卅一年,於貴州桐梓「馬尾海軍學校」任訓育主任,長治軍艦中校艦長。卅五年冬,赴英國接收「重慶號」(原名黎明女神號 Aurora)巡洋艦。卅七年七月返上海。卅八年二月廿五日,於吳淞口率「重慶號」投共,抵達煙台港。國民政府空軍於三月廿日將之炸沉,中共於四十年撈起。中共建國後,歷任中共海軍艦長、安東海軍學校首任校長,海軍快艇學校首任校長,大連海軍學校副校長,東北行政委員會委員,第一海軍學校副校長,海軍青島基地司令部副參謀長、副司令員。四十九年,任北海艦隊副司令員。五十四年,加入共產黨。七十一年,任中共海軍副司令員,七十五年退役。曾當選第六至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第一至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一至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四十四年,授少將。病逝北京,終年九十五。 十四、劉冠雄 民前五十一年六月七日至民國十六年六月廿四日。字子英,另字資穎,籍屬福建福州。中華民國海軍上將。畢業於福州船政學堂,先後留學英、法,習海軍。返國後服役於北洋水師,甲午海戰時,任「靖遠艦」大副。民前十四年九月廿一日,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同日,康有為搭乘英商太古輪船公司之「重慶號」客輪,於上午十一時離天津南下上海。直隸總督榮祿曾派遣「飛鷹號」追截,管帶劉冠雄駕艦航至中途時,聲稱艦上煤盡,返回天津,有說為劉故意縱康。劉與袁世凱有交往,民國時代,自元年至八年,先後任九屆內閣之海軍總長。八年退休,寓天津,十六年病逝。終年七十七。 十五、黃廷樞 民前四年十月廿八日至民國八十四年元月六日。號啟予。我國「海商法」學科奠基人。福建馬尾海軍學校畢業,留學英、德。民國廿六年,抗戰爆發,返國,先後任長江佈雷中隊長、大隊長,並作為國民政府海軍部全權代表,與中共新四軍合作,率隊於長江、閩江佈雷,以阻日寇西進。卅五年,因反對內戰,託病辭軍職,而獲罪入獄。陷共後,任大連海運學院教授、航海系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編寫出版中國首本海商法教材《海法》,獲中共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並任遼寧省政委,大連市政協常委,「海商法起草委員會」委員,「中國法學會」會員,並歷中共交通部、共軍海軍院校高職、「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及外交部法律顧問。病逝北京,終年八十八。 十六、林遵 民前七年至民國六十八年七月十六日。籍屬福建省福州市。原名林准,又名林尊之。民族英雄林則徐之侄孫,父親林朝曦曾任職於北洋海軍,參與中日甲午海戰。林畢業於煙台海軍學校十八期駕駛班,在校期間,識中共黨員郭壽生。郭創辦中共週邊組織「新海軍社」,主編《新海軍》月刊,林為「新海軍社」成員。民國十八年,留學英國皇家海軍學院,廿三年畢業返國,歷艦上基層軍官至副艦長。廿六年,赴德習潛艦。廿八年返國,歷「永綏艦」代副艦長、「第五遊擊佈雷大隊」大隊長,國防研究院海軍研究員,參謀總長辦公室參謀。卅四年,任駐美國大使館海軍上校副武官、海防第二艦隊司令。抗戰勝利後,卅五年,率「太平號」、「中業號」、「中建」、「永興」等四艦,自廣東虎門出發,於十一月廿四日,接收南沙群島、西沙群島,將南沙主島以所乘軍艦艦名,改為「太平島」,並於島上樹立「太平島」紀念碑;亦於西沙勒石。卅八年四月廿三日,率海防第二艦隊九艦、十六炮艇,共一二七一名海軍官兵(另十三艦由陳慶堃率領突圍至上海)〔十六─一〕,於南京笆斗山江面投共,立即成為中共第一支海軍部隊:「華東軍區東海艦隊」;是以中共將該日訂為「海軍建軍日」。卅八年九月十五日,任中共華東軍區海軍第一副司令員。卅八年,中共政權成立後,任南京軍事學院海軍教授會主任,海軍學院副院長。四十四年授少將。七十七年加入共黨。為第一至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一屆全國政協代表、第一至五屆全國人大代表。逝時終年七十五。 十六─一、陳慶堃率艦南京突圍 林遵投共時,掃雷艦「永嘉艦」艦長陳慶堃少校率不願投共之艦艇,突破已被共軍控制之江陰要塞,當時未受炮擊。惟當駛抵江心洲、瓜洲時,遭兩岸共軍火炮轟擊,「永績」、「興安」、「威海」三艦中彈沉沒。最後,包括自江陰突圍之海軍第一江防區「逸仙號」(江南造船廠造,炮艦,被日俘後收回,艦長宋長志中校)、「信陽號」(日償驅逐艦「初梅號」,並拖帶炮艇五○五號,艦長白樹綿中校)兩艦,共十三艘艦艇,於四月廿四日淩晨,到達上海。陳慶堃旋即晉升海軍中校,並於七月廿三日獲頒「青天白日勳章」,為中華民國史上,第二位獲青天白日勳章之海軍軍官(第一位為民國十八年,中東路事件時之東北海軍司令沈鴻烈)。陳慶堃,民國八年二月九日至七十二年八月七日。籍屬廣東番禺。黃埔海軍學校第廿二期航海科畢。陳抵上海後,即率「永嘉號」參與上海戰役、福建戰役。於撤退時,救出陷平潭島之第七十四軍軍長勞冠英,及其僅剩之部屬廿餘人。至台後,歷任「太倉號」護航驅逐艦上校艦長、國防大學教官;民國四十二年,任掃佈雷艦隊參謀長。四十四年七月十八日,美國將驅逐艦 Rodman DD-456 移交我國,易名為「咸陽號」,陳任接艦艦長。卸任艦長職務後,調任海軍總司令部作戰副參謀長室助理。五十一年三月,任驅逐艦隊司令官,並晉升少將。五十四年三月十六日,任海軍艦隊指揮部中將訓練司令、五十七年任驅巡部隊司令、海軍艦隊指揮部指揮官。台北病逝,終年六十四。 十七、王致光 煙台海軍學校畢,第二艦隊「楚謙艦」艦長,至德監造潛艦,中共地下黨員。 十八、林祥光 海軍少將,煙台海軍學校十八期畢。民國廿七年元月,留德習潛艦。駐美海軍武官。卅四年十二月,中央海軍訓練團主任、海軍處訓練組長。卅七年,海軍總司令部青島海軍訓練中心司令、第三艦隊司令。三月,林因貪污受賄而被捕;受革職,並被判處一年徒刑。林提上訴,宣布無罪釋放。後待查。 十九、龔棟禮 海軍部收吳淞商船學校第一屆航海班畢業,已先於民國廿三年三月,留義。 二十、鄭天傑 民前一年至民國八十三年二月。字大超。籍屬福建侯官坡尾。福州海軍學校第三屆航海班畢業。民國廿三年留英,參加艦訓;廿四年,入英國皇家海軍學院。廿六年返國參與抗戰,奉命籌組佈雷別動隊。廿八年起,歷佈雷分隊長、大隊長。卅二年,任美軍顧問連絡官。卅四年九月,任海軍漢口辦事處處長。後任練兵營營長。卅七年,任「靈甫號」接艦艦長;南京區海軍警備指揮官。民國卅八年至台後,歷「汾陽號」艦長、海軍指揮參謀大學教育長、國防部第五廳副廳長、駐美海軍武官;海軍總司令部督察長、人事署署長,最後調總統府參軍,五十五年,海軍少將退役。台北病逝,終年八十四。 第二次大戰結束後,英國為協助我國重建海軍,決定將巡洋艦「阿羅拉」號(HMS Aurora),及擱置於船塢之護航驅逐艦「曼德普」號(HMS Mendip),交付中國。「阿羅拉」號為贈予,「曼德普」號則為租借,租期八年。民國卅七年五月十九日,於英國樸次茅斯軍港行交接。「阿羅拉號」命名為「重慶號」;「曼德普號」命名為「靈甫號」,艦長鄭天傑上校,副艦長池孟彬中校。卅七年五月廿六日,兩艦啟程駛返國。「重慶號」派至北方;「靈甫號」則於上海,巡弋沿海水域及長江防線。卅八年二月,「重慶號」投共後,英方關心「靈甫號」動向。旋「靈甫號」自廣州調往海南島,途經香港加油;英方即以「靈甫號」派赴海南島,違反合約為由,將之強行扣押,而後於五月廿七日收回。艦長鄭天傑率四十餘名忠貞官兵,於五月廿八日返台;另有七十三人,則自五月廿一日起,分三批,至天津投共。 伏聖六四八七年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九月六日(陸軍官校廿七期入學五十五週年紀念日) 九十八年十月提報論文稿於中華民國台灣省台北縣林口鄉非士齋 合浦珠還 文●黃文範 湖南長沙人,陸軍官校十九期砲科,翻譯家,譯有《古拉格群島》及《戰爭與和平》等書八十二冊,逾二千四百萬字。亦為業餘史學家,著有《萬古蘆溝橋》一書十五萬字。今年譯有《轟炸東京的英雄》,著有《台北第一聲砲響》二書。 國家文學館接受捐書,何乃和碧隋珠亦分薰蕕? 其實五柳先生人前責子,恨鐵不成鋼,心中可是疼愛得緊呢。我對自己的書也是這種心理,對人說一生所譯所著,何足掛齒;但卻久懸心中:桑榆景晚,把他們交給誰好呢? 九十八年九月廿六日中午,「青溪新文藝學會」與「中國作家協會」,聯合召開理監事會議。在擁擠的會議室中,見到姍姍來遲的吳東權,一襲白綢唐裝,半頭銀髮,一派瀟洒。我知道他效法一千六百年前陶淵明的曠達胸襟,生前自作挽歌與自祭文般,寫了一本料理身後事的書,「說得自自在在,不落哀境」。這本新書發表時,我赴大陸探親,未曾參與,深以為憾;因此很想問問他: 「閣下對一生的著述如何處理的?」 對已進入夕陽晚景的文字工作者來說,畢生作品都是心血凝注的骨肉,生前如不能善加料理,得不到照顧,必會散失佚滅;後人縱或有心蒐集整理,但畢竟隔了一層,坊間有些號稱作家的「全集」,闕失錯誤所在皆有,便是明證。 我一生著譯較多,本本視同自己的孩子,儘管有的成器,有的淘氣,捨不得拋棄卻是一樣。陶淵明有詩〈責子〉,他到了「白髮被兩鬢,肌膚不復實」這把年齡,才發覺「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老大阿舒懶惰無匹;阿宣不愛文筆;阿雍與阿端雙胞胎,十三歲了,還不識六與七!阿通九歲,只知道覓栗啖梨。老靖節你認命吧,「天運苟如此,且盡杯中物」。俗世迂儒,總以為他的兒子都不肖和弱智,其實五柳先生人前責子,恨鐵不成鋼,心中可是疼愛得緊呢。我對自己的書也是這種心理,對人說一生所譯所著,何足掛齒;但卻久懸心中:桑榆景晚,把他們交給誰好呢? 齊邦媛教授在她的鉅著《巨流河》中,提到「國家文學館之設立,是我以個人微羽的力量,向政府文化政策所作的最後一個挑戰。」而在八十七年三月卅一日慷慨陳詞,使文建會的「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終於蛻化而在九十二年十月,成立「國家台灣文學館」。 早在九十二年元月,我就將一生譯著裝成十大箱,寄給文學館前身的「文資中心籌備處」,了卻心中的大事,從茲畢生功力所鑄的心血結晶,得以在這處「恆溫、恆濕」的「文學殿堂」永久保存了。當時我寄去的書可分三大類:專業書籍、文學翻譯、文學創作。翻譯必需有原文書可稽,因此原文書也佔了一部分。此外,還有手稿和一些刊載在報刊上的斷簡殘篇,原來還沒有勇氣寄去,但後來到台南「文資中心」參觀,發現他們連一些作家的藏書、期刊、文具、手杖、衣帕、桌椅都來者不拒,也就將我譯著諸書的原稿和雜項完全寄去,以求其「全」。當時八十種譯書中,只缺了編號廿的《白宮軼聞》(Upstairs at the White House),連出版的皇冠出版公司也絕了版,到後來在花蓮舊書中找到一本,大喜過望,立刻寄給「文資中心」;反而自己手頭的存書,並不是收藏齊全的一套。 「文資中心」收到我寄的書物,有了回信,後來還印成〈文物捐贈目錄〉,具見處理仔細,使人放心。以我來說,就收到三冊,詳列文物圖文。但在他們接受捐贈文物的數字(件)中,我還只能稱是後段班;前十位作家的捐贈數字,最少的也幾近三千件。 李魁賢 一一六○○ 姜穆 八○○九 陳火泉 七五三六 葉石濤 五九五三 黃得時 五九一九 馬森 四八九九 朱學恕 四一四九 許丙丁 三九五七 江燦琳 三五四八 尹雪曼 三○六六 我只捐贈了七百廿件,該館便印了三冊目錄;依此類推;那第一名李魁賢,他所收到的目錄,該有四十八冊之多了。 也許我捐贈的文物微不足道,因此,《巨流河》中所說:「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二○○三年十月,由台南兵馬營舊址整修而成的,新名為『國家台灣文學館』燈火輝煌地開幕了。」當時我卻沒有收到請柬南下參加這次盛典。以後六年,連該館的期刊都沒有寄我一份。綠朝時的文學館,對本省作家從優處理,這種潛規則我們心領神會;但我心中踏實,一生不求勝出,只求「托孤」成功,「孩子們」會在我身後受到高科技的款待,萬無一失,可以放一百個心。 不料到了藍朝當權的九十八年八月廿五日,文學館由冷轉熾,忽然給我來了一封厚厚的來文。第一件事便是火辣辣地要我簽訂捐贈契約;第二件事便是將我已捐贈的文物分成三類:四百一十七項予以入藏;一百五十四項一部分退還,一部分轉贈給台南市立圖書館。原來執政不分藍綠,對文字工作者並沒有甚麼尊重,總是被認為是「招之即來,揮之即去」任由支配的一批人。 捐贈居然還要我在契約上填戶籍地址、身分證字號和簽字;那這次八八水災成千上萬的捐贈善士,是不是也要在受贈的紅十字會要求下訂立契約?這一點我猜不透黃碧端手下文學館的翠袖乾坤,簽就簽吧。 文學館要退我的專業譯著,可以了解,不是文學嘛。至於把我的文學翻譯八十冊,連同原文書,自作主張逕自轉贈台南市立圖書館,就有點莫測高深。如果認為《戰爭與和平》《古拉格群島》《西線無戰事》《一九一四年八月》等等,凡是翻譯文學作品皆非台灣文學,一律拒收,那為什麼偏偏又把手稿留下?我的三冊翻譯理論:《翻譯新語》與《翻譯偶語》要「轉贈」,偏偏《翻譯小語》獨蒙青睞留下「移置圖書室」。對同一位作者同性質的書,憑了什麼自行斷定作這種差別待遇?如果文學館只收創作,為什麼把拙作《菩提樹》《領養一株雲杉》《萬古蘆溝橋》三書「掃地出門」,轉贈給台南市立圖書館;而只留下我的《故國三千里》一書可以入藏?更妙的是,我幾年沒有寄書給文學館了,他們的研究典藏組卻在九月十六日寄了一個明信片,說收到我贈送的散文集《效顰五十年》一冊。從日期上看,他們八月廿五日通知「尊著敬璧」以後,我怎麼會在九月十六日還自不量力再寄書去自討沒趣,這本書從何而來? 國立台灣文學館只將手稿與一批剪報的零簡碎篇「入藏」,而將整本的書一律「轉贈」。為我打抱不平的朋友,認為這是買櫝還珠;他們指出,為什麼柏楊所有文物,都捐給大陸文史館?彭歌一生九十多冊著作,捐給台大圖書館?王璞的當代作家錄影集,都捐給國家圖書館?他們都自覓作品安身立命之處,證明你白活了一輩子,卻不識時務。但在當事人的我,則覺得這才是珠還合浦的機會,天大的喜事一樁。 我喜孜孜簽了捐贈契約,文學館也同意將我的捐贈文物分成留與退兩類,少了一層麻煩,不必轉贈給台南市立圖書館了。自從六年前將所有的作品一次寄往台南後,心中總悒悒若有所失,等於膝下兒女集體離巢般,書櫃上和內心總有空蕩蕩的感覺。手稿只是作品的胎盤,哪有成書以後那般惹人喜愛。而今文學館退還全部圖書,孩子們寄養六年後安然歸來,一本本都容光煥發,證明這幾年,他們受到良好的待遇。但是金窩、銀窩,怎能比得上自己的狗窩?我敞開酒櫃,把他們按照出生先後的編號,排列得整整齊齊,以酒香供養書香,天天望見他們滿滿一整櫃的隊伍,便有了實實在在的幸福感與成就感。 孩子們,我們一家大團圓了。 九十八年十月四日花園新城 正統中醫如何解讀乳癌 上 文●倪海廈 經方派中醫師,美國漢唐中醫學院院長,曾任職美國佛羅里達州衛生署中醫委員會最高委員會委員。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al Association 3149 North Courtenay Parkway Merritt Island, FL 32953, USA FAX: +1-321-454-9974 www.hantang.com 癰疽癭癥之疾 中醫古已成經 中醫認為乳癌是奶水累積乳房,無法下達子宮化生成為月經,且積聚的部位都在心包經與心經上,故可判斷這奶水的累積是因心臟出問題發生的,也因知道乳癌成因,所以能正確掌握病情的變化。 「經方派國師」倪海廈醫師簡介 倪海廈醫師研究中醫達卅年之久,並精通其他「命、相、卜、山「四項。被喻為當代少見的「命、相、卜、山、醫「五術兼備之曠世奇人。 目前開業於佛羅里達州,八十九年峙九十二年年底間,曾任職佛羅里達州衛生署中醫委員會最高委員會委員,職掌所有醫師鑑定資格、更新執照、醫師再教育計劃等相關業務。曾治好許多西醫認為不治之病,深獲美國人民及州政府肯定,常被病患稱為最後的希望「the last hope」。後因事務繁忙,不得不請辭該職務。 倪醫師除診療、中藥方濟研發,並盼將畢生絕學傳承,八十三年完成「天紀」。「天紀」運用易經的原理來解釋宇宙之間包含天地萬物的物性,內容包含八字紫微斗數風水地理面相等命理(「命、卜、相」)。 九十三年下半年公開甄選「命、山、醫、卜、相」中「醫」(人紀)部分的關門弟子。並將自九十四年起開始訓練「人紀」,內容自生理學的黃帝內經、傷寒論與金匱要論、明朝楊繼洲的針灸大成、至北派真傳的針刺手法等。 目前正進行漢朝醫聖「張仲景」傳世之作「傷寒論」英文版的翻譯工作,以期造福不懂漢字但有心學習中醫的歐美人士。 另外,並預計六十歲後,將畢生周遊列國之觀察與體會,以其天文地理知識與醫學素養,重新編寫「地理誌」,俾利後生學習。 前言 有鑑於近日來,民眾因為臺灣首富郭台銘夫人因為乳癌而過世的消息,產生對於醫療信心的危機,本私設中醫衛生署特別任命在本署排名最末一位經方家漢唐中醫師倪海廈寫一篇關於正統中醫如何解讀乳癌之研究。期許民眾閱覽之後,不再有無辜或無知的婦女再因為乳癌而過世的不幸事件一再發生了,由於目前世上到處充斥的都是西醫完全無用又害死人的醫學論文,有用的話為什麼不斷有婦女因此而往生,其他現存的經方家個性都很溫柔婉約,只有他最笨,最不怕這些庸醫,所以只好請漢唐中醫使用正統中醫的理論做為基礎,來告之民眾中醫的完美優點所在,其中難免使用一些中醫專有名詞,讀者如果不瞭解,不能怪你們,但是中醫師應該瞭解的,希望世上所有中醫研讀過後,自此以後沒有婦女再因此而喪失其寶貴的生命了。 本署所屬的這位讓歷代祖師都頭痛的漢唐中醫倪海廈,時常因為擔心民眾不懂,所以最不喜歡說一些過於專業的術語,好像要表示自己很專業,但是這次的事件已經引起民眾恐慌,所以不得不寫出來,因為好像沒有中醫寫過這樣的論文,所以只好勉為其難的,心不甘情不願的寫下這論文,他聲明絕對不想炫耀什麼,只是要讓民眾知道中醫應該有多厲害,有看到這篇論文的人士,歡迎使用或是公告這論文,但是需要註明出處,否則這位排名最後又最差的經方家將又氣到了,請民眾多多尊重智慧財產權。 本論文將分為六大重點: 乳癌的成因 在我國最早的比較有系統整理有關乳癌的記載,應該以宋朝時期醫案最為完整,當時醫師稱之為--乳巖(岩)--因為這腫瘤其硬如石,自發現開始,持續約十四年左右,其間先發生乳暈周圍產生粉紅色的乾癬皮膚,之後硬塊逐漸開始變大,乳房脹大,直到脹破表皮之後,開始潰爛,並且流出深咖啡色的體液,其味極臭,可以於十步之外就聞到其臭味,如果病患待在房中約廿分鐘,其臭可以讓房間再臭約一周左右,傷口潰爛到後期時,其深可見肋骨,流出黑血不斷,但是很奇特的是,病人自始到終,完全沒有疼痛感,只有到臨死時會產生刺心痛,以古代的案例來推斷,如果乳癌病患完全沒有任何治療,應該可以存活約十四年左右,這種案例只會發生於古代,由於當時的醫療不發達。醫師不普及,交通又不方便,所以才看得到的,而現在已經看不到了,因為西醫的科技商業太普遍了,到處都有而且是無孔不入,但是西醫卻不知道中醫早有相關的乳癌記載,如果我們把古今案例放在一起相比較,就可以瞭解到許多病人從西醫那裡發現得到乳癌,然後給西醫治療,一直到往生,我看不會超出五年的,也就是說給西醫治療死得更快,完全不去治療,反而長壽些,反而沒有身體上的痛苦,只是比較臭氣沖天而已,每天照樣吃飯睡覺。 我國內經有云:女子二七天癸至,月事以時下,七七四十九天癸竭。這天癸就是指月經,按照針灸經絡學,女子有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與奇經裡的陰維陰蹻還有與任脈相連,乳頭下方正是足厥陰肝經所過處,通通加在一起,一共有十一條經絡會集在一起,正經有八條經過,奇經有三條路過。如此複雜的經絡匯集於此處,自然容易生出病變,而且起因也多,就好像一個路口(乳房)居然有十一條馬路交會在一起,只有一個紅綠燈(心臟)在控制,妳們說在這路口是否容易出車禍一樣的道理,我可以簡單的歸納分析給讀者看。 中醫理論認為奶水就是月經,我們可以由兩個直接證據證明中醫是對的,其一是,讀者可以問一下你母親,她在餵母乳期間是否有月經,她一定會說沒有月經的,你再問她,那妳當時是否曾經懷孕過,她就會告訴你,傻兒子呀,你就是這麼來的,知道嗎?真蠢。聽到以後你是否想過,因為嬰兒吸了奶水,所以月經沒了,但是卵子卻是每個月都準時在排,所以才造成餵奶期間婦女沒有月經卻仍然會懷孕的事實,其二是,你再問她,她結紮過沒有?她說有的,因為發現你這麼笨,所以就不想再生了,那你就繼續問她,按照西醫的理論月經是卵子沒有受精,而排出體外的血,妳結紮後已經沒有卵進入子宮了,為什麼卻仍然有月經呢?我們可以由此兩個證據證明月經跟奶水是同源的,而月經跟卵子卻是兩碼子事,但是現在卻有西方醫學這個蠢蛋,由完全未曾懷過孕的男人在閉門造車的研究女人月經,完全沒有常識,還自以為榮的向世人宣佈他們知道月經是怎麼來的,還要教育下一代這世紀大笑話錯誤研究,來誤人子弟,也就是因為西醫學沒有常識,所以至今都搞不清楚乳癌是怎麼來的,只好由中醫來更正它的錯誤觀念了。餵母乳期間沒有月經的情形當然有少數婦女同時有月經的例外案例發生,這是因為有時小寶貝因為注射疫苗而不健康,胃口不好,還有媽媽的身體強健,又胃口很好,吃了許多會增加奶水的食物所造成的。 奶水是來自脾臟的,土生金,金色白,脾土自小腸火中取得食物精華後,得到五色的營養,脾主中州,其主司運送,脾臟將金之白色營養轉移到肺臟,再自肺臟進入乳房,這就是奶水之源,你們可以問一下初次餵母乳的女性,其初期奶水是黃色的,就是因為它源自脾臟之土色,這就是明證。 心臟為君主之官,也就是說是不受病之臟,君不見,大家都聽過各種癌症,但是卻沒聽到過有人死於心臟癌,因為心臟沒有癌症的,這就是中醫理論的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