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的出路--整合人才是超越過去的唯一利器
2016/01/04 10:16:31瀏覽218|回應0|推薦0

台灣這些年的經濟不好已是衆所皆知。因此,產學官的名人為了替台灣找出路,從青年就業、教育、內政、外交、兩岸、經濟、環保到幼教、長照、…都提出了許多道理、政策、方向、方法。可惜的是這些名人所提出的講法都未能道出未來出路的治標關鍵和治本的核心在於「整合力是超越過去的唯一利器」。提高台灣人的整合力,使灣成為有整合力的社會,使灣成為享譽國際的整合中心,這才是產學官的領袖及每個國民需要努力的課題。

道理很簡單,經濟靠巿場,市場靠產品,產品靠創意、創新、創業的3創去竸爭,而3創則由創客、創投的智慧而生,而創客、創投則少不得「整合人才」的「整合力」。沒有高級整合力何談創新? 沒有整合人才何談創業?

台灣的企業停留在「供应鏈」模式,使得企業過度依賴中國,經濟趨向過度依賴中國市場。然而,中國是最臨近的大市場及生產地,依賴中國却是大勢所趨,因此,資金與人才都很難避免被中國大陸磁吸。

台灣的人才和企業紛紛出走到世界各地,這與台灣經濟不好+社會的整合不良有關。想要招喚出走的人才+企業囬流台灣、進一步磁吸世界各國的整合人才來台灣貢献,台灣就非得有適合整合人才「生活」的社會環境,這是政府、企業、教育、人民責無旁貸的課題。

「整合」這兩個字是台灣為後代舗陳未來的唯一方向+基本觀念。只要大家都以後代子孫的將來著想,以「整合」為「初心」,自然能夠掌握趨勢、以3創開拓更多市場、社會更加國際化、抓住整合的世界趨勢。當跨國性企業非常看重台灣的整合人才,紛紛到台灣設立整合中心,這些年來的弊病肯定會成為過去,經濟+生活肯定觸底反彈。不出幾年,台灣定可走出新的超越格局,使台灣的主要出口產品和經濟產值=整合力。

創意、創新、創業、創客、創投+營銷+企業的主管等等這些高端人才的特點就是他們有著高級的「整合力」。有成就的文創人、老師、網球選手、籃球選手、音樂人的特點也一樣有著高級「整合力」。

什麼是整合力?

就拿學語言來說,「語言」是一種「技能」,幼兒呀呀學語時,他的身心腦的運作主要是: 一、心腦的記憶,聽、記,看大人的嘴形、記。二、思維的能力,思維結構+溝通+神經的傳達。三、肌肉的控制,正確的發音是口、喉、唇、舌、鼻、臉部肌肉的控制練習。你可以注意電視主播的「臉+嘴」的動作,還有他們「臉++思維+記憶」的整合。

沒錯,「思維+記憶+神經+身體肌骨」的整合就是一般人常說、又說不清、很難摸清楚、很難達成的「感()」。這個「感()」就叫做身心腦的「整合力」。具體地說,整合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包括大部份的產學官的領袖及名人,一般人對「整合」這兩個字都只有糢糊、概括的認知。其實整合力=整合思維+整合執行+整合團隊的能力。也就是說,整合力=一個人的「身心腦」的整合能力。畢竟,事情都是「人」在決定和執行的。

換言之,提高整合力也就是提高「人」的「身心腦」的整合能力,而提高「身心腦」的整合能力,就得先提高「心腦」的整合思維,然後進一步以「學、思、練」的功夫累積出身心腦整合的「經驗+閱歷」成為智慧

提高「身心腦」的整合能力可依「需要身體力行的程度」來稍作區别,需要較多量身體力行去「練」習(例如,打球、學琴)的技能則需要較多量的「練」習去達到身心腦的「節奏+預判+Timing以及「記憶+思維+神經+身體肌骨」的整合至於不需要大量身體力行去練習的技能(例如,下棋、數學、語文等等)則較著重於心力和腦力的「整合思維」鍛練

不論身體練習的多寡,身體是被心腦所統御的,因此,提高心腦的「整合思維」鍛練就是提高整合力的第一件任務。一個人的整合思維提高了,他的整合力就跟著提高,一個圑隊中的每個人的整合思維提高了,圑隊的整合力就跟著提高。

從「思維」的角度來看一個人的整合力,那就是他把種種思維整合起來的能力,包括:

·   思維「牽絲成網」的連想力。

·   正確的連想、有效率的連想。

·   定義的正確認知。

·   運用各種思維方式。人的思維方式不是單純的一種思維方式,而是各種思維的整合,這種整合的思想方式我稱之為「整合思維」。整合思維包括直感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意象思維、順向思維、反向思維、延展思維、社會思維、經濟思維、語文思維、科學思維、數學思維、物理思維、歷史思維 、道德思維、哲學思維、創新思維…、整合思維

·   運用各種能力。整合力包括習力、理解力、 分析力、判斷力、預判力、決定力、考力、果斷力、行力、…、競爭力、應變力、到位力、同步力、 解決問題力、化解矛盾力、領導力、教育力、創新力(創造力)、…、整合力

·   身心腦合一整合+巧妙運用知識。

 

「整合思維」的訓練脫不開教育,教育=知識+經驗+閱歷的吸取。然而,整合思維的敎育是「思維」結構的「牽絲成網」,而不僅是知識+經驗+閱歷的「堆積」。

我們常說:「教育的方法有錯誤」。沒錯,中式教育的「分數模式」缺少了「討論模式」,就是教育的缺失之一。例如,一個讀書會,是看書、作文、討論,是語文+科學+思維結構的「牽絲成網」,有評論、腦力激盪、集思廣益,却沒有「打分數」的得失,因此,一個人的思維可以自由地整合,不必為了「附合標準答案」、「附合傳統(倫理)味口」、「附合老師(權威)味口」、「附合衆人(群衆)味口」、因而被功利(分數)侷限了思維的整合。

歐美的「討論模式」教育一直被認為是養成3創的原動力,究其原因,討論模式就是在提高整合思維能力。

如果眞要說中式教育有所缺失,只能說中式教育的課程裏缺少了「整合思維」的觀念+模式,缺少了「整合學」這門課。中式教育把教育當成著重知識的吸收和堆積,却忽略了啓發學生身心腦的「記憶+思維+神經+身體肌骨」的整合。簡言之,沒有整合思維,知識是不會在身心腦形成智慧的。

再以「語言」的教學來說,我們的學校教育和市面上的培訓班(不管用什麼教材),都只是把「語言」當作是「知識」,都只做到「表面的認知」,都很少用到「增強口、喉、唇、舌、臉部肌肉的控制」的學理+方法,都很少用到「增強記憶」的學理+方法,都很少用到「增強思維能力」的學理+方法,更談不上增強「思維+記憶+神經+身體肌肉」的整合學理+方法。

這樣的「表面的認知、教學」都是把「思維+記憶+神經+身體肌肉」的「整合任務」交由小孩子的身心腦自行去「想辦法」。教練老師們不僅只會要求小孩子「沒辦法」地去嘗試、苦練,而且,在小孩子「勞心勞心」的苦練之後,還會「教訓」小孩子,令小孩子失去樂趣和信心。請問,小孩子學不到「感()」,是小孩子的責任嗎?

可惜的是,這種「表面思維」的教育已經汚染了人們的身心腦,深入了成年人的思維中,成了教育的倫理+文化,這不僅造成了成年人不容易「整合知識」,更可怕的是,這樣的「錯誤表面思維」只會「蒙蔽」了小孩子天生具有的身心腦的整合力。

幼兒呀呀學語能容易地學會講話,那是因為他們的身心腦用了整合思維去學習的。大學畢業生中還存在著「不會聽、不會說、不敢說」英語的情況,那是因為他們在學習英語時沒有用到身心腦的整合思維。

做好一件事需要的是身心腦的整合力。試想,身處戰場上的主播記者,在砲彈如雨的現場作電視報導,他是用整合思維來報導的,用整合思維「講好」才重要、知識是其次。還有,身處緊急狀況的開車人是用整合思維去應變、避開危險的。還有,孟子的母親教子有方,是用整合思維去思考的,她的學問高低並不重要。我就不再舉例了,因為可舉的例子就像大榕樹上的葉子一樣多!

總之,企圖用知識的堆集去提高人的整合力是低效率的,却反而增加更多混亂+汚染而己。網路上有出了名的「25個成功的思維」,試試看,你能記憶住幾個? 真懂的了幾個? 應用了幾個? 整合了幾個? 可見「表面的知識」是教不出「感()」的,徒然花寃枉錢、走寃枉路! 徒增寃枉壓力而已!

我的朋友潘先生跟我說:「你知道那個陳教練,他很驕傲地說,他的學生都被選上了校隊,他還說,那個自以為很厲害的王教練(陳的競爭對頭)的學生都沒被選上校隊。」

坐在我旁邊的國際級大師Kong開口了:50步笑百步! 你知道,教練老師的『整合力』有9級,5級以下的教練不應該教幼苗,那只會汚染孩子、埋沒潛能!Kong接著說:「愛孩子的父母們不能只關心培訓班用什麼教材,應該重視、把握好『整合力』才是關鍵!

改正「教育方法錯誤」、祛除「表面的錯誤教育思維」的汚染,唯一方法就是趕快用整合學去升級整合力! 尤其是學習網球、鋼琴、…等等技能,教育(教練老師們)更應該做到啓發身心腦的「記憶+思維+神經+身體肌骨」的整合任務。

歐美名校培餋學子創意、創新、創業、創客、創投的能力,不外乎就是培養高級「整合力」的「整合人才」,養成解決問題的能力+信心。反之,台灣的整合人才無法超越「表面創作」,無法超越「本土創作」去踏足國際市場,都是因為中式教育缺少了「整合學」,延遲了解決問題的訓練。

教育有缺失就得補強,台灣人,尤其是年青人,都需要再加強整合力,都需要再培訓「整合學」的課題。有相當工作經驗的產學官人員,培訓「整合素養」不難。在學的年青人修讀「整合學」更是容易。初入社會、初為父母的年青人想要提高自己和子女去超越過去教育的侷限,修讀「整合學」則是必需的。

為什麼要讀整合學? 「整合學」是我們為後代舗陳未來的最佳基本課題。最現實的答案是: 當企業都要錄用有整合思維+高整合力的整合人才時,那些對「整合」有清晣概念的人就有出頭的機會了。整合人才是潮流所趨,當社會上大多數的人們都讀了整合學、提高了整合力時,那些只把「整合」掛在嘴巴上講,對「整合」這兩個字却只有糢糊概念的人,該怎麼跟上智慧競爭的脚步? 簡單的方法是: 讀整合學、修整合學課程、養成「整合思維」。

人的身心腦很容易被「知識的道理+原則+方法」誤導而產生「錯覺」。因此過去2百年來,人的身心腦的「錯覺」都已被機器和科技取代了。而唯一機器和科技還不能取代的是人的整合思維,例如:

·   策略(战略)思路

·   規劃的思路

·   人流+物流+金流的整合,意願的判斷+決定的思路。

·   市場+服務的思路。創新的思路。

·   技能的整合、至善至用的思路

·   知識的整合、去蕪存菁的思路。

 

在此順便一提討論式教學方式的好處。歐美名校培養學子創意、創新、創業、創客、創投的能力,不外乎就是培養高級「整合力」的「整合人才」,養成解決問題的能力+信心」。

歐美從小學開始就有討論式教學,老師就像「教室經理」,建議幾本書給學生,以作文、報告的方式,譲學生自行去整合思維、自創意、自解釋、自競爭、自求善、自定義,然後以討論的方式譲學生互相包容、互敬、互寛、互師。這樣的討論式教學的好處是:

·  語文、數學、化學、物理、等等技能+學識與生活的整合。

·  氣氛輕鬆却不失嚴謹。

·  開放、自由、平等(沒有階級、分數壓力)的整合。

·  聽到、學到自己没有想到的思維整合。

 

反觀中式教育中沒有整合觀念的損害:

·  出了學校到社會上,才開始體會上述「討論、整合」的好處。

·  在學校時,錯失知識+生活的整合,錯失養成整合思維的觀念和整合思考的習慣。

·  晚了很多年。自信心、3創的能力延後、解決問題的能力+信心延後、發揮整合力的延後。錯失整合的黃金時期、反而養成難改的死板習慣+觀念。例如,運動、音樂等等技能的成就止於青少年;養成難改的語言的習慣(怯於用來教小孩)、養成難改的身心腦習慣。

·  由於身心腦習慣的形成遵循著「觀念→思想→行為→習慣→個性」的循環,因此,缺乏整合觀念的個人習慣+個性就統合成為缺乏整合的社會文化、國家總體力,體現出在政治、經濟、市場、…的薄弱整合力。

·  教育文化的循環中,看分數、愛挑錯的文化使人們屈服於倫理、權威、群衆,養成自以為是、計較、私、貪、功利等等脫離「敬、善、寛」的社會文化,影响國際化的敏感度,忽略全球產業脈動。

 

只要政府、企業都能普及「整合學」,以討論式教學,不出數月,便可使台灣往整合人才中心的方向進化,當跨國性企業非常看重台灣的整合人才,紛紛到台灣設立整合中心,不出幾年,台灣定可走出新的超越格局。台灣的主要出口產品和經濟產值=整合力。

提高人的整合力已是所有領域的新趨勢。普遍的觀念是: 整合力是増強創新力和管理力的根本。整合力可依生存、控制、創新三個層次來界分出9級,讀者若想知道更多關於整合學的內涵,例如,整合學通論、整合的基本觀念、整合的思維模式、整合學的延展應用和研究,可到HyreadGoogle、百度去搜索之。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sterBruceWang&aid=41907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