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山難隨筆( 序 )
2012/11/29 20:54:43瀏覽334|回應1|推薦12

這個專區¸可以稱為 反向思考, 或許也可以說是 反骨 (不跟隨一般主流觀念起舞).

 

絕大多數的人, 都喜歡好事, 思想觀念上也只希望看到美好的事, 認為”不好的事” 只不過是與自己無關的社會新聞, 那些壞事也都只會發生在別人的身上, 自己不會那麼倒楣.

 

多數專寫登山文章的部落格, 或是山岳攝影的照片, 一般閱讀者看得到的幾乎全都是漂亮的晨光與彩霞, 火紅的落日雲海, 視野無限開闊與寬廣的青山或是箭竹草原, 甚至於遠在百公里之外的遠山或是海島.

 

不過, 那只能算是山林的其中一面, 或稱為屬於陽光的那一面, 充其量只表達了一半的狀況…另外一面則是屬於黑暗面, 山上是 雷電/狂風/大雨/低溫/濃霧 甚至於大雨夾雜著冰雪, 身處那種環境中 , 基本上是不會拍照的 (有也頂多是寥寥數張晦暗的紀錄照而已, 而且多數人也不會貼出這種 “難看”的照片 ).

 

曾經獨自在奇萊山區, 遇到三個不知死活的年輕人( 仗著年輕體力好, 未作充分準備就上了山, 三個人身上甚至於連個照明用的燈具也沒有), 結果在下午時分的烈日下, 三人身上的水早就已經完全一滴不剩, 每個人都好像非洲快要渴死的野狗一般, 幸好他們在山上遇到自己, 於是, 除了自己所需的少量飲水之外, 把其餘一公升半左右的緊急備用水全數分給他們, 並在稜線上等待他們往返某座山頭回來, 因為知道他們返程絕對會摸黑, 之後夕陽西下, 必須要摸黑下山回到下方的山谷, 自己先把另外一隻備用的LED燈給三人之一的走第一位者, 中央兩人則依著第一人與第四人 (自己, 幫他們三位押隊) 的燈光, 在濃霧與黑夜中慢慢走回山谷…

 

安全回到底下之後, 他們三人都同聲感謝…不過, 說實在的, 這不是謝不謝的問題, 自己寧願不要在山上遇到這類的事, 他們算是運氣好, 湊巧在那個時空環境, 剛好自己出現在那個地方 (非假日, 整個山區已經沒有其他人), 不然, 那個黑暗山區的紀錄可能又會出現一筆.

 

曾經… 又曾經… 在許多山區看到過許多事, 也是許多可能會危及生命安全的事, 主因幾乎都是因為自大加上無知, 自大到以為自己能夠 “征服”一切, 無知到完全不知道山林在某些時候可能會把人吞噬, 一個小小的疏忽可能就會變成新聞報導的主角.

 

高山遇難, 在台灣是屬於保險業的 “除外條款” 之一, 也就是, 即使事前保了旅遊平安險, 出事者家中的其他人也只能暗自忍受悲傷, 沒有一千萬或是多少金額的理賠金可以領. ( 一毛錢都沒有, 反而還必須多花一筆辦理事情的費用, 如果當事人是家庭的主要經濟支柱, 還真不是一個慘字能夠形容 )

 

說起來, 最適合爬山者的身份 (尤其是2500m以上的高山, 雖然中低海拔山區同樣也有一些潛在風險, 只是機率相對於高山要小了許多), 應該是…上無長輩 (父母雙亡), 下無子女, 也沒有配偶的孤家寡人, 這樣子, 萬一出狀況就不會影響到其他的人.

 

山林可能是非常迷人的景觀, 但也潛藏一些難以預料的風險, 因噎廢食倒是不必要, 不過, 戶外活動總是比待在家中多了一些危險因子, 必須具備充足一點的各項知識, 審慎的事前計劃與準備, 更不可以有逞強的心態 (不達目的,絕不終止), 遇到環境或自身條件不佳, 該撤退就必須毅然決然的選擇撤退, 畢竟, 生命很脆弱, 人也會死亡, 但是山一直都在.

 

大略瞄了一些歷史記錄, 在台灣, 平均一年會有十個人 “掛掉”在山區 (某八年期間共 80人遇難身亡 ), 2012至今在台灣各處也陣亡了許多人.

 

最近期間 (其實也不只是最近, 多年來台灣各山區一直都如此), 某個熱門山區似乎蠻經常發生偷竊事件, 因此某人特別在某登山專門網站提出事發經過以及叮嚀其他人小心自身物品, 個人也回應曾經在相同區域 "掉了" 許多東西, 沒想到一兩天之後, 自己的整篇回應文章居然自動 "消失" 了, 只看到網管冷冷的回應了短短一行字 --- 最近掉東西的案件似乎蠻常發生的.

 

連專門而且規模最大的網站都只是 報喜不報憂 的心態 ( 有些物品被偷竊可能會嚴重危及人身安全, 例如睡袋/雨衣/瓦斯爐或是瓦斯罐還有食物之類 ), 最需要被大眾知道的山區 "醜事" 卻被特意抹除... 擁有最多會員人數的網站抱持那種心態, 還真讓人感覺心寒....

 

 

九成以上的人, 都只是貼一些漂亮風景, 自己就當做是那一成不到的少數人吧, 針對一些山區事件, 偶爾聊一些前因後果, 以及是否能夠事先防止意外的發生…山林或許很誘人, 但是一定得小心為上.

 

有機會的話, 再來慢慢說故事吧.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ffchiu&aid=7084735

 回應文章

麥芽糖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勝造浮圖
2014/12/24 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