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2/02 16:09:34瀏覽615|回應0|推薦15 | |
個人算是獨行者 ( 除了偶爾帶家人子女或是跟朋友上山之外, 其他90% 的機率都是自己一個人前往山區 ), 也非常確切知道獨行潛在的各種危險 --- 尤其是在不慎遇難或是受傷時, 沒有任何人可以幫忙與援助. 也只能說, 那是在各種 “後天環境”之下 (家庭/工作/興趣/空檔時間/前往目標…), 不得不的選擇. 當然, 多年來也曾歷經無數次 “差點遇難”的狀況, 也在心中留下許多恐怖的陰影, 不過那些都是無數另外的故事了. 至少, 自己具備較為足夠去獨行的條件, 從四五歲開始就在郊山的四處濃密森林中滿山遍野走, 經常在黑夜中頂著微弱到不行的暗淡月光,從遙遠的森林小徑走回家, 或是獨自冒著濃霧, 前往家附近最高處的山頂…到了青少年離家, 又經常獨自走得更高更遠, 因為那個年代體能相當強, 簡直走得跟飛一樣, 更重要的是, 具備某程度的 “動物本能”, 能夠認得要前往目標的方向, 以及回家的方向. (包括對於山林與曾經走過路徑的超強記憶力, 像是樹木與草石之類的東西, 瞄過就有印象, 因此會比較不容易迷失方向, 當心中 “感覺” 狀況不對的時候, 較容易找回正途) 在山區獨行, 是屬於 “很要不得”的危險行為, 不管高山或是中級山皆然 (雖然低矮郊山的危險性相對比較低, 但是也不鼓勵, 因為海拔高度低也未必就絕對安全, 像是陽明山地區就發生過許多迷途事件). 即使像自己這般, 自幼就屬於山林的小孩, 獨行山林都很危險, 更別提 “多數”大眾, 生活在都市的水泥叢林中, 只認識路標跟寬大馬路….然而, 許多山區或是森林裡面的 “路”, 差距可大了. 尤其是一些較冷門的山區, 路徑不常有人踩踏, 路跡不明甚至於雜草叢生, 加上許多獵徑或是獸徑交雜, 很可能就使人誤入歧途 --- 沒有人幫忙帶領, 獨自一個人的話. ( 還有許多亂石區, 簡直就像是迷魂陣, 加上起霧或是黑夜更慘 ) 這是一個發生於 2012/10/14 的事件, 一傷一失蹤 ( 至今已經一個半月, 大概是確定消失了 ) 一名社會人士, 與三名較年輕的人一起於信義鄉東埔入山, 準備縱走馬博橫斷 (與南三段), 入山走了兩天之後, 該人自覺體力不足, 因為後面的路程更艱險, 決定與其他隊友約定於 白洋金礦 地區分開撤退, 該人於八通關古道里程 3K 處不慎摔落 8~10M 山谷, 身上多處摔傷, 昏迷約一小時, 醒來之後勉力爬回步道, 湊巧遇到不同隊伍的其他山友正在找尋別隊的失蹤者, 幫其報案, 後來順利由直昇機載下山就醫 ( 天氣夠好才有直昇機, 山區天候差就只能靠人力了 ) 另外一個台北 山羚登山隊 的隊伍, 由台東向陽山區入山, 走南二段, 準備由信義鄉東埔下山… 其中一名隊員 林X沐 途中失蹤, 可能是在 八通關草原 與 觀高 之間的山區迷途或是墜崖失蹤, 其他隊友遍尋不著之後報案, 然後數十名救難隊員兵分多路前往山區搜尋, 經過十天之後 (10/24 ) 搜救隊決定停止繼續搜尋… 以上的事件, 前者雖然有與其他人約定同行, 但是途中落單發生墜落, 差點出了大狀況…後者雖然是與隊伍一同登山, 但是可能因為體力較差走得較慢 (因此脫隊變成獨行, 最後卻發生撼事). 總結上述兩個案例, 歸納幾點 --- 1. 切勿自己一個人獨行於山區, 必須與其他人走在一起並相互照應. 2. 平常多鍛鍊體能, 保持跟隊伍類似的行進速度, 不要因為體能較差而變成落單. 3. 某登山隊似乎未善盡照顧隊員之責, 一般隊伍組成都有 “領隊/嚮導/押隊”之類的編組, 因此, 至少應該要有一名較資深者擔任押隊, 不管隊員中是否有體力較差者, 也不能讓其獨自落後, 必須至少派一名隊員陪同. 4. 培養自身的 “獨處”能力, 或是稱為 “自保”能力, 在不幸發生落單時保護自己, 另外, 跟隨隊伍登山, 也不是安全下山的保證. 5. 前往自身不熟悉的山區, 即使是報名並跟隨隊伍同行, 每個隊員自己仍然必須事先了解該山區的特性, 例如行走路線與路程, 途中較可能發生危險的地形區域, 不要只知道跟著前面的屁股走, 卻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 (萬一脫隊就慘了 ) 6. 訓練良好體能, 上山前做足功課與準備, 或許可以減少類似案件的發生.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