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菱角池的歷史痕跡.
2014/06/03 21:16:07瀏覽1231|回應4|推薦71

偶爾翻閱某些寫於別處社群網站的舊圖文, 順便聯想一些景觀, 才終於發覺, 那個工寮旁邊最早挖起來的 菱角池, 應該是在更久遠之前, 可能是在 1997那個年代左右的時期了.

早年靠著畚箕鋤頭, 用純粹的自己一人之力辛苦的挖出池子 ( 以及大老遠扛建材搭出那間工寮 ), 之後開始引水進入, 然後到許多山區溪流, 前後多趟的假日, 總共可能釣獲與放入 "超過20斤" 的苦花在池子裡面, 加上一些幼小的 苦花魚苗, 總數可能上千隻吧, 結果冬季水位低, 到了第二年春天, 池中的所有的魚蝦, 早就全都被 白鷺鷥/夜鷺/黃魚鴞 之類的食魚鳥類給吃到一隻不剩.

所有心血全部 "付諸鳥肚" 之後, 池面只剩下遍地的浮萍, 決定不玩了 ( 原本想說養一大堆 苦花魚, 等它們體型更大之後, 偶爾可以抓來吃 ), 於是不再留意水源, 也連續多年未曾再度前往, 放任不管幾乎接近十年, 水池也早已乾涸, 雜草叢生.

到了 2007, 想說讓一些生態復甦 ( 水池 是許多生物的棲息環境 ), 於是決定, 除了原來那個池子之外, 再 "玩更大" 一些, 挖出更多個池子, 當然也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與時間, 畢竟所有機械與車輛都無法到達, 只能依靠自己的蠻力, 當時的規劃, 是在上方再挖出三個池子, 下方再另外增加一個, 總共五個水池.

上方的三層  

左側的旁邊就是山澗    

梅雨或是暴雨颱風, 山澗的水流非常大, 但是颱風或是暴雨之後, 水質又會很快變得清澈 ( 旁邊可見水流曾經沖刷, 然後大水退去的痕跡 )  

冬季水量很小, 但是終年不會斷流, 這是早年第一個池子的水源, 在冬季枯水期的樣貌  

山溝的上游無任何住家 ( 當然更沒有工廠 ), 也沒有果園 ( 無農藥污染 ), 可以說是最天然與安全的 礦泉水 --- 這也是早年決定在池中養 苦花魚 的原因, 苦花對於水質跟水溫, 要求特別高  

各種不同的雜草, 有些還是屬於可以當成草藥的 ( 什麼 山葡萄/牛膝 之類與各種植物 ), 這是 山奈 的果實, 蠻可愛的  

無人管理的工寮裡面, 棕長腳蜂 把工寮當成安全的家, 冬季時期, 超過半數蜂隻已經離巢了, 巢中只剩下一些而已  

其他還有幾十隻, 停在附近的橫樑上 ( 兩隻代表 ), 它們體型巨大, 身長 4.5公分, 不過, 性情倒是不會很兇, 只要別觸動到蜂窩, 可以站到蠻近的距離  

冬日時期, 山漆 的葉子變了顏色, 那一天是個藍天  

這是 2007年末的某趟, 帶著小女兒去那裡, 她就在剛砍完雜草的菱角池中, 左後方可見工寮與畚箕, 也算是蠻難得的舊記錄.  

那時候算是 "決定重新開始" ( 而且想要弄得比先前的一池更多 ), 不過, 等到早年的 苦花池 變成 菱角池, 又是一段時日之後了.

這算是菱角池的一個小小片段, 與自己的口述歷史慢慢形成的歷史痕跡 ( 因為挖池子的舊年代, 尚未開始使用數位相機, 底片時代多數都只記錄人而已, 不太會拍風景或是某些作為 ), 直到 2001 末尾, 才開始用數位相機, 當時的水池也早就已經荒廢許多年了.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ffchiu&aid=13868556

 回應文章

冠慧~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6/06 16:02

楓之谷大哥您好

那個還要再挖一個在大 不是要很久 會很辛苦又是人工

但是自已快樂的好

看到那個蜜蜂 整個身子起毛了

我被叮過一次差點死去ㄟ

 

楓之谷(Maffchiu) 於 2014-06-06 19:06 回覆:

文章最後一張照片 ( 小女兒坐的地面 ), 已經是最大的一個池子, 而且是年代較為久遠的第一個, 因此並沒有要挖 " 更大 " 的啦 ---- 是 "多挖" 另外四個, 但是每一個的面積都沒有那麼大.

就像是前面兩張圖片所示, 上方預計增加三個池子, 因此最早挖的那個 ( 小女兒位置, 工寮旁的 ), 算是位於第 4 的池子 ( 從上往下, 稱為第四池, 也就是近幾年的 菱角池 ), 另外下方又再多一個.

也就是, 那幾年的空檔裡面, 前後只靠自己跟鋤頭, 居然先後挖出了 5 個水池, 而且是五個池子都曾經有引水進來而且都種了一些菱角.....回想起來, 那些年還真是勇猛哩, 哈哈感動(嘩)( 不過未來只會在 第四池 繼續種菱角跟保持水池樣貌, 另外四池則準備回復成一般的土地, 可能種幾棵 櫻花 與 果樹 )

對於 蜂螫 過敏的人, 可能只要 "叮一針" 就造成休克甚至於致命 ( 甚至於不是所謂的 虎頭蜂, 連 蜜蜂 都可能要命 ), 桃園有位農夫, 在家附近田地, 手指頭被 中華大虎頭蜂 叮了一針, 回家之後身體不適趕緊送醫, 結果卻在兩天後死亡...

去年夏天, 苗栗某步道發生蜂螫事件, 一死四傷, 宜蘭發生除草工人被螫死亡....每一年, 總是會有 "數條生命" 葬送於這些 "小昆蟲" 的刺針之下, 因此對它們要多留意 ---- 可能會要人命的東西.

未來還會有其他樣貌與演變, 其中也包括菱角.

菱角池 像是什麼樣子?

嗯....像這樣子 ( 不像台南的田地那麼多, 或是面積那麼大啦 , 畢竟只是很小面積的梯田)

菱角, 實際上都是 紅褐色/暗紅色 的 ( 那些顏色 "非常黑" 的菱角, 個人懷疑可能有染色 )

2012秋天曾經採過, 2013/2014 是沒機會了, 希望 2015的秋天, 會有機會 " 再度 " 採菱角, 哈.

週末愉快開心(ㄏㄏ、ㄎ、哈)


多硯坊 (休)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6/05 10:05

身長 4.5 cm 的蜜蜂
看起來頭皮發麻

至於付諸鳥肚
剛剛到過的兇案現場:
http://blog.udn.com/rachelkao/13873239

楓之谷(Maffchiu) 於 2014-06-05 13:12 回覆:

棕長腳蜂 體型很大, 不過它們叮不死人 ( 沒被叮過, 應該會很痛很腫吧, 哈得意 )

會被叮比較多針的, 變側異腹胡蜂 倒是蠻可能, 因為它們蜂隻很多....

http://nc.kl.edu.tw/bbs/showthread.php?t=15998&page=6

不大隻, 叮到卻會 "非常腫" 的 ( 當然也非常痛 )....雙斑長腳蜂

http://nc.kl.edu.tw/bbs/showpost.php?p=235014&postcount=33

至於屬於 虎頭蜂 的, 就真的很要命了, 尤其 中華大虎頭蜂/黑腹虎頭蜂/黃腳虎頭蜂 這些, 那就不是好玩的了, 一定要趕緊逃命, 逃得越遠越好.

吃魚的鳥, 曾經遇到一隻 夜鷺, 吞一尾 福壽魚....看了老半天, 還是沒看它吞下去, 可能真的太大隻了感動(嘩)

週四愉快開心(ㄏㄏ、ㄎ、哈)

 


A-ka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不簡單
2014/06/04 19:21

人工挖池

在現在的科技時代

感覺真辛苦~

相信那時的心情是愉快的,

看到那清澈而涼爽的水質可貴難得!

您的小公主很清秀美麗ㄋㄟ

好友 晚安

 

楓之谷(Maffchiu) 於 2014-06-04 19:53 回覆:

  水池那裡, 歷年來曾經有過許多甚至於蠻 劇烈 的景觀變化, 從接近二十年的荒蕪, 然後出現幾個水池, 之後又種了一些菱角, 然後又...再度荒蕪,感動(嘩)

畢竟, 最早先, 決定要在當地蓋一間工寮 ( 在山上休閒或是工作時可以避雨, 當年甚至於還曾經打算夜間可以住在那裡, 即使沒有電, 呵 ), 以及用人力挖出一個水池, 是在 "三十來歲", 體能跟精神仍舊處於高峰的時代 --- 可以扛重物, 從事蠻力, 也不太會感覺累.

到了 2007, 池子荒廢許多年之後, 決定讓池子 " 重生 "....也還不老啦, 四十出頭而已, 因此又繼續挖出另外四個小水池, 2008 陸續完成與蓄水, 2009 春天種下 菱角, 秋天首度有收穫, 2010 又一次收穫, 2011 因為忙碌而忽略 ( 那一年沒採過 ), 2012 又再一次收穫, 2013 因為許多事, 池子任其荒廢, 甚至於菱角全數死亡, 菱角也就此消失了.

至少曾經採過三個年頭, 哈....預計 2015 春天還會再度種植 ( 因為 2014 準備重新開始的時候, 已經太晚了, 種子必須在前一年秋天就準備好 ).

那些池子, 終究只有工寮邊的池子比較適合當成菱角池, 其他幾個挖出的小池子, 應該會恢復回原本的土地吧, 種幾棵樹之類的.

那個地方幾許變遷, 應該會寫出許多篇的圖文, 不過需要時間就是.

早年第二池中, 飄落的桐花 --- 也算是歷史照片, 因為五個池子只有工寮邊的第四池有水, 而且是今年三月份才重新有水的. ( 其他都持續荒蕪 )

週三愉快開心(ㄏㄏ、ㄎ、哈)


酉愚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6/04 09:22
整理這些池子很累,但總比處理人際關係愉快吧!?呵呵~~
楓之谷(Maffchiu) 於 2014-06-04 16:50 回覆:

其實, 任何事都有兩面, 就看每個人選擇去看哪一面 ( 我個人較喜歡兩面都看, 喜歡去分析每件事的好跟壞感動(嘩))

人際關係確實很複雜 ( 尤其對於某些比較陰險或是工於心計的那一類人 ), 不過, 那是每個人都逃不掉的課題 ---- 即使是 玉山北峰氣象站 的管理員, 只有那麼幾個人在偏遠高山長期工作, 依舊還是得偶爾面對其他同事與長官.

如果一家人, 獨自生活在偏遠山區, 不與外人往來, 那麼...對於家人與小孩似乎不公平 ( 與社會脫節似乎並非好事 ).

如果自己一個人, 單獨在山區 "修煉"....我個人會覺得啦....這個人的腦袋或是精神方面, 可能有問題 ( 對於沉迷某些宗教者, 其實也抱持類似看法 ).

生活中, 終究有苦有樂, 有安逸也有疲累, 多一點 "正向思考", 或許會覺得舒坦一些吧.

週三愉快開心(ㄏㄏ、ㄎ、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