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獨行於奇萊主北 ( Day 2 之 3 )
2018/04/24 21:26:21瀏覽1751|回應6|推薦93

稜線上的風光

那兩位繼續慢慢龜, 只能獨自先行上稜, 剩下的一小段上坡, 沒幾步就爬完了.

主稜的東半面, 是一整片矮小的箭竹草坡, 跟稜線西半面的陡峭山勢簡直就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世界, 不過在台灣的高山上, 類似的 單面山 景觀, 其實也不少.

奇萊主山 與 北峰 之間的直線距離是 3.8km, 這裡是在 北峰 的不遠處, 估計距離 奇萊主山, 大概 3km 左右吧, 奇萊主山 就是照片中央偏右的遠方山頭, 海拔 3560m, 從此處看, 非常不起眼, 右後遠方的淡藍色, 是 玉山群峰 的山區

稜線的東半面, 有雲海, 雲海的下方, 就是花蓮地區, 不過距離相當遠就是

往南再拍一張, 讓遠山顏色更深一點, 右後遠處是 秀姑巒山 ( 3825m, 中央山脈最高峰 ) 與 玉山 ( 3952m, 玉山山脈最高峰 ) 一帶, 看起來是同一堆, 實際上, 兩者之間屬於不同山脈, 距離上也有段不小的差距

慢慢往 奇萊北峰 方向前進, 途中有座小山頭

稜線東面, 雲海一直都沒有散掉

回望 奇萊主山 ( 左邊第二顆山頭, 顏色較深, 頂端有些下凹那裡 ), 路徑上有人, 應該是一大早就摸黑出發的隊伍人員吧

北峰的方向, 也有人, 這天是週六, 爬山的人相對較多

北峰途中的小山頭, 不同位置, 看起來也稍微不同, 感覺很平易近人

奇萊北峰 往東方向的山區, 稱為 奇萊東稜, 像是 帕托魯山, 磐石山, 太魯閣大山 這些, 雖然高度只有三千出頭, 卻是相當艱苦難行的縱走路線

往南回望, 照片的右側高處就是 奇萊主山

路徑上有四個人, 有人影搭配的畫面, 比較能夠凸顯人與土地的對比

稍微抬高角度, 天空會比較藍

角度更高, 天空又更藍

蠻喜歡這樣子的畫面, 箭竹草坡與藍天

如果是對著地平線拍攝, 天空就沒有那麼藍了

奇萊主山, 樣貌跟從 合歡山地區 所見的, 有很大的不同

拉近一點, 右邊的陡峭尖峰, 是 卡羅樓山, 更遠方是 秀姑巒山, 甚至於連台東的 向陽山 都可以看到, 直線距離遠達 98.8km, 很遠哩

藍綠, 墨綠, 黃綠或淺綠....不同遠近, 呈現不同顏色

轉個彎, 奇萊北峰 出現在眼前, 這裡大約可以說是觀賞 奇萊北峰 的最佳地點

換個直立的角度, 山勢陡峭, 不愧稱為 十峻 之一, 畫面中其實無法看出來, 實際上的垂直落差, 大約是 200m 的高度, 爬上去的話, 大概還要花上一個小時才能到達山頂

奇萊東稜方向的雲海與藍天

南望奇萊主山, 最遠處的右邊就是 玉山群峰....視線距離百公里, 真是難得的日子

東側的雲海

同個方向, 用不同的光線或說亮度拍攝, 呈現的風貌也有不同, 因此, 山林的實際樣子到底是如何, 或許只有親自去經歷與感受, 才是最真實

距離北峰已經夠近了, 基本上也沒有什麼心理壓力 ( 獨自去爬上最後那 200m 高度的垂直地形, 感覺也不會比吃飯要難上多少 ), 於是看著山, 跟那位領隊與隊員聊聊天.

那位專職的領隊說, 根據他多年來, 帶過無數以 奇萊主北 為目標的隊伍, 在來自各行業的隊員中, 大約三成只到溪谷底部的成功山屋就放棄了, 直接在營休假與等待, 剩餘的七成會想嘗試上到稜線與登頂 ( 當然有部份爬到半山腰就放棄而折返 ), 然後, 最後好不容易爬上了稜線的裡面嘛, 當終於親自看到 奇萊主峰 或是 奇萊北峰 出現在眼前的時候, 看到那高聳的 200m 巨大落差, 又有八成決定不繼續登頂, 只用眼睛看看就好, 因此, 報名並且上了山的一大群隊員裡面, 到最後真正能夠成功登頂的, 比例少之又少.

不過, 筆者心裡面倒是很清楚, 畢竟那些都是稱為 商業隊伍 啦, 純粹就是以賺錢為目的 ( 基本上是來報名就收, 哪管什麼阿貓阿狗, 管它是胖是瘦或是其他體能好壞之類, 反正只要收了錢又包了車出了團, 進入登山口, 至於最後能夠爬多高走多遠, 各憑本事, 反正一次爬不成, 再賺下一次, 兩次還是登不了頂, 又可以繼續賺第三次, 只要別不幸發生山難就好....就曾經有人, 南湖大山前後去了五趟, 最遠只曾經走到了圈谷的山屋, 而且後來經過好幾年都沒能真正爬成, 因為年齡會越來越大, 爬起來越辛苦....也有人, 想要爬雪山主峰, 第七趟才終於登頂的 ).

如果是某些專業的登山隊伍 ( 或是一些由高手組成的自組隊伍 ), 別說輕裝攀登 奇萊北峰 這種 小搞搞, 即使是必須全程背負重裝去縱走遙遠難行的 奇萊東稜 或是 馬博橫斷, 都可以稱之為上高山去渡假, 遊刃有餘....當然啦, 這種隊伍是會 " 嚴選 " 參加隊員的, 不是想要跟就可以跟, 呵. ( 筆者基本上也都沒跟, 都是自己獨行, 除了某一次例外而已 )

不管體能與功力是深或淺啦, 也不管行程的長短或是難易, 天有不測風雲, 尤其是台灣的許多高山, 不同地形與氣候環境, 各種可能突發的狀況更是難測, 即使是再資深的高手, 依舊有可能不慎栽了個大跟斗, 因此千萬別輕忽山林裡面的各種潛在危險.

稜線上, 一早就摸黑出發的那些其他人, 全都已經不見蹤影, 視線之內唯一看得到的, 就只有眼前的那位領隊跟那位戴著白色帽子的隊員了, 當然他們兩位也是 " 到此為止 ", 那位隊員辛苦的爬了老半天之後, 終於能夠從近距離看到 奇萊北峰, 所以也甘願了, 哈, 他們準備折返下山, 回到溪谷底下的山屋.

告別那兩位之後, 整山已經不見人影, 望著 奇萊北峰, 然後背起沉重的巨大背包, 時候終究到了, 先前有那麼一小段路, 至少還算是有人陪伴, 這下子, 又變成千山獨行, 只剩下自己一個人去獨自登頂了.

待續...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ffchiu&aid=111486173

 回應文章

雪霏兒_Sapphire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4/26 10:31

楓兄,

好久不見。果然又去登山去了。奇萊山的美景,沒有身歷其境,無法領略它的美。

謝謝楓兄分享。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雪霏兒
楓之谷(Maffchiu) 於 2018-04-26 17:20 回覆:

筆者其實也沒有太多時間能夠上山啦 ( 一般普通行程, 基本上都要耗費三到五天, 更遙遠的行程, 甚至於需要 8~11天 ), 即使只是開車前往 合歡山 ( 待個兩或三天 ), 機會都不是很多了.

上山的次數以及登臨過的山頭多寡, 其實也不是很重要....在山林中的時間, 能夠用心去領略了多少的事物, 應該更為重要.

四月初, 據說 雪山 還有蠻厚的積雪, 原本還想要抽空去某地 " 遠觀 " 然後拍幾張照片的....因為忙, 因為懶, 或者, 心裡面想說....即使是更厚的, 早些年都已經拍過了, 於是, 就不出門了, 哈.

雪山 ( 3886M, 左, 台灣第二高峰 ) 與 北稜角 ( 3880M, 可以稱為第三高峰 )

週四愉快


異鄉芝麻事-洛城的居家安全生活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4/26 00:48
獨自登山,要注意安全.
楓之谷(Maffchiu) 於 2018-04-26 17:03 回覆:

台灣雖然面積很小, 但是多數的高山, 都在很偏僻的地方, 因此除了結伴而行( 跟隨許多人同行的隊伍 ), 還要做好許多相關的準備 --- 有相當高比率的 山難事件, 其實都發生在隊伍裡面的某一位或是兩三位隊員.

高山獨行, 算是比隊伍更高了許多的不同境界, 然後, 獨行者必須承擔的各種未知以及風險, 包括心理建設, 又是完全不同的狀況.

只能說, 筆者不會去鼓勵, 但是也不會純然反對.......每個人可以自己去評估, 而且, 千萬不要高估了自己, 卻低估了 大自然. ( 品田山 墜崖死亡, 大劍山 失蹤死亡, 嘉明湖 失溫死亡....有太多例子, 主角都自以為是超人 )

跟隨隊伍, 會有行程時間與壓力.... 全程都必須要跟上其他人, 絕對不能落單, 途中也沒什麼時間可以好好看看山林, 放眼四周.

獨行, 沒那種跟隨隊伍的壓力, 但是自身必須去承擔更大的精神壓力與潛藏風險, 基本上就是這樣子.(必須具備更多的山林知識與個人能力, 加上很大的膽量 )

環狀彩虹, 有人稱為 觀音圈.... 中央黑影, 就是筆者, 呵.

週四愉快


梅琪仁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4/25 21:57

現在要看到如此純粹的藍天,不知是不是都得爬上高高的山才看得到?
到處空污,慘!(花蓮、台東應該還OK)

好久不見,忙厚?

祝福平安喜樂。

楓之谷(Maffchiu) 於 2018-04-26 16:39 回覆:

西部平地的話, 一年期間的藍天, 大概剩下不到 100天 ( 再扣除多雲與雨天, 可能不到 50天 ).

如果到了 1200M 以上的高度, 應該還有 300天吧, 撇開雨跟霧, 應該還有 150天 能夠看到藍天, 也就是, 比 平地 多了三倍的機會.

至於高山地區, 基本上就沒有影響了, 空污不會跑到那麼高的地方 --- 至少, 也頂多微乎其微.

沒辦法, 把台灣變成世界工廠的結果, 就是用民眾的健康, 換取財團的口袋裝滿滿.... 道理大家都懂, 卻沒有人能夠改變. ( 以環保當政策與目標的政黨, 得到權利之後, 卻只是完全屈服於財團與廠商, 而且是倒行逆施, 變本加厲... )

所以, 筆者乾脆跟大女兒講, 有本事有能力的話, 研究所畢業之後, 叫她搬到紐西蘭算了, 至少那裡還算是 可以住人 的地方 --- 這是真話, 筆者在 部落格 寫的東西, 從來不怕檢驗.

至於無法離開台灣的人, 要馬去花東地區 ( 工廠少很多 ), 不然就到阿里山或是斯馬庫斯/鎮西堡這些屬於原住民的山區, 哈.

如果是長時間住在西部平地, 真的只能默念阿彌陀佛, 希望再多活個幾年.

2018/02 新竹, 海拔約 1400M --- 筆者變成 小女兒 偷拍的主角了, 好慘

週四愉快


花鼠妹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4/25 21:48

鏡頭下的每一個畫面都讓人感動.

發覺台灣最美的景觀好像都在高山地區.

感謝精彩分享

晚安

楓之谷(Maffchiu) 於 2018-04-26 14:27 回覆:

如果就筆者的記憶來說, 童年與青少年時代 ( 距今 45~35 年前 ), 台灣各地幾乎都還很淳樸.( 包括 淡水/宜蘭 這些, 都還是鄉下與古老小鎮 ), 屬於平地或是低海拔, 景觀都還蠻原始.

到了 30 年前, 比較偏遠的鄉下, 依舊還很淳樸 --- 例如 新竹縣/苗栗縣 的靠山鄉鎮與山地鄉, 鄉間漢民族與原住民居住的許多區域, 包括低海拔到中海拔地區, 也都還蠻原始.

到了距今 30年之內 的話........就...... 幾乎真的只剩下 高山 了, 從 中海拔 以下, 只要 挖土機 能夠到的地方, 四處延伸的產業道路, 遍地開發違法的豪華民宿以及露營區, 台灣的山林, 真的只能用 千瘡百孔 來形容.

不過, 在一些鄉間, 地形較為陡峭, 居民的經濟能力普遍屬於比較 拮据 的地方, 環境與景觀就會顯得比較單純一點 --- 因為經濟能力差, 只能勉強溫飽, 所以沒有能力請 挖土機 大肆開挖整地以及建設龐大的建築物.

例如筆者的老家附近, 一個迷你的小村莊, 多年來常駐的戶數只有 1/9 ( 九戶, 僅剩下一戶, 其他都遷離多年 ), 那裡就幾乎沒有什麼變化, 至少, 沒有遭受重大的地形地貌變化.

因此, 附近有一大部份的溪流, 也沒有太多的變化

週四愉快


月光邊境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4/25 15:44

整組相片都很漂亮

我最最喜歡 2山路感覺通往神仙處(上帝家啦)

4通往最高峰

7通往藍天不知處

好美的藍天,如果天能一直不被汙染不知有多好

謝謝大哥的分享

春眠不要太久...

楓之谷(Maffchiu) 於 2018-04-25 20:37 回覆:

第四張不算 " 通往 " 啦....應該算是屬於 " 路邊 " 的小山頭, 用 經過 或許比較恰當 ---> 最高峰是第 19 / 20 那兩張, 尖尖的山, 不是圓潤的外型.

底下這張就算是 通往 了 ---> 通往 合歡山主峰, 哈.

週三愉快


多硯坊 (休)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4/25 09:36

幽邃墨綠的山嶺下
潔白雲海映著湛藍天空
與平地所見完全相異的色調

感受到高山的險峻與深不可測了 

楓之谷(Maffchiu) 於 2018-04-25 20:36 回覆:

台灣的高山, 真的是需要真正 走近/走進/走上 .... 才能夠知道它們到底是何樣貌 ---> 遠遠看的話, 絕對沒辦法想像. ( 同一座山, 如果加上一年四季, 風雨雲霧冰雪或是晨昏, 也是不會相同 )

只是, 台灣雖然擁有很多高山, 在台灣的民眾裡面, 真正會去親自接觸的人, 如果扣除幾座 合歡山 的 " 路邊百岳 " 的話, 可能佔比不到全台的 1/100 吧. ( 猜想, 高山人口應該沒有 23萬人, 頂多十萬八萬吧, 反正不多. )

所以說起來, 在高山上, 真的只有 " 特定的少數某些人 " 有機會去親自領略 --- 然後嘛, 有許多人, 即使爬過某些山, 腦袋裡面的記憶, 只是前方隊友的屁股或是腳跟, 哈  ( 低著頭努力跟隨, 無暇看風景 )

終究還是, 隨緣....因為台灣的高山, 實在也不是很平易近人, 例如在雪山山腰的 三六九山莊, 望著對面 武陵四秀 裡面的三秀 ( 品田/池有/桃山 ), 似乎就在眼前而已, 但是如果要走到那些山頭, 基本上得要算爬山 兩天 ( 超輕裝拼命趕路衝鋒的話, 依舊也要衝上一整天, 一般人不會那麼樣拼, 除了極少數想要壓榨極限的特異人士 )

註: 這個太陽是 日出, 不是日落 ( 日落 是在 三六九山莊 的山背後, 看不到 --- 除非在靠近 雪山山頂 的稜線上看 ).

週三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