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5/30 20:42:04瀏覽25070|回應2|推薦4 | |
僑報記者劉海平採訪 受訪者簡介:史東,北美著名華語訪談節目“話越地平線”節目制作兼人主持人,內容面向全球華人,跨越各種題目和文化。節目中經常邀請兩岸三地各界知名人士進行交流。 自1997年開播後,立即引發華人社會和主流媒體的關注。2001年“話越地平線”轉入電視頻道,節目曾在國際頻道播出,並屢次獲得如“北加州華人媒體協會”、“新加州傳媒”等大獎,史東也多次被CNN電視台、美國之音等多家重量級主流媒體訪問。 越過地平線的聲音 在一篇詳盡介紹灣區精英的文章《灣區、矽谷、亞洲人、美國夢》中,羅列了灣區著名人物和公司,楊致遠與雅虎、思科公司、蘋果電腦、甲骨文軟件等等。 文章中也包括一段這樣的描述,“在灣區生活的華裔成年人很少有人不知道KTSF周一至周五晚上的脫口秀‘話越地平線’和它的主持人史東先生......” “話越地平線”的開播要追述到1997年,開始由于當時在中國大陸13個城市播出的美國流行音樂節目“史東時間”(Rock with Stone),受到美國媒體的關注及報導,引起了美國本地電台播放該節目的興趣,史東則順勢提出了一個在腦海中構思很久的新設想─“話越地平線”(China Crosstalk)。 史東認爲,海外華人由于政治立場的不同,加上長久的相互攻擊,形成了一種互不相容,互不信任的局面。“話越地平線”的目的是希望建立一個具有公信力的平台,透過它與全世界華人交談,來增進彼此間的認識與了解。“話越地平線”名稱包含這“與地平線彼岸的人交談”的含義。 1997年4月11日,在沒有廣告,也沒有任何宣傳的情況下“話越地平線”在舊金山KVTO(AM1400)電台悄然開播。雖然只是一個小功率電台,但其威力立即得到了各界強烈反響。聽衆認爲,話越地平線是一股清流,滋潤人心。當地報刊也以“席卷灣區”來形容節目的影響力。 由于“話越地平線”的成功,史東在2001年與北加州KTSF26台簽下五年合約,從此節目進入了電視現場直播階段。2006年2月,合約屆滿,史東淡出銀幕,經過五個月的修整,史東再度出山。2006年8月3日開始在“世界電視台”和“沙加緬度八頻道”同時開播史東主持的新訪談節目“八方論談”(Dialogue 360)。 史東表示,“八方論談”將禀持自己節目一貫的精神與目標,向“多平台”、“全球性”的方向發展。 “多平台”不僅局限于電視平台,也將利用網路的普及性,在網上播出,並全天取得觀衆對節目的意見及反饋。 “全球性”是在短期內能與全美十大華人地區電視台合作播出、節目內容將關注全球華人圈的突發事件、熱門話題,並將邀請世界各地的華人擔任嘉賓。 曾經接受CNN、美國知音專訪的史東認爲,美國媒體對華人社會知之甚少,而促進美中之間的交流,是每一個媒體人以至華人的責任。 史東複出後的新節目以“八方論談”命名,也是希望節目從名稱到實質具有更廣泛層面上的意義─開拓“世界觀”,凝聚“華夏情”。 愛國將領後代聽八方論壇聲音 在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的特輯中,史東曾經介紹了自己的父親,愛國將領石邦藩,人稱“獨臂飛將軍”。 石將軍是二次大戰中第一個擊落日機的中國(盟國)飛行員。 史東是家中幼子,獨特的家世,對他的人生經曆産生了深刻的影響。 史東感慨,做紀念父親的節目中,受訪者是自己的二哥,即便是哥哥也不得不從外面收集父親的資料,因爲軍旅出身的父親以一種“好漢不提當年勇”的姿態來對待功勳,極少對兒女提到過往。 “父親的正直對我一生影響最大,在我觀念中,對任何國家中保家衛國的軍人都非常尊敬。” 不少史東的忠實觀衆都認爲“政治議題”是史東節目的一張王牌。 史東表示,在以新聞爲走向的訪談性節目中,“政治議題”是重要一環。政治議題相對更爲尖銳,令人印象深刻,因此在節目中占有一定比重。 史東坦言,在每期節目的制作中,沒有刻意提升某個議題的比重,而是結合最新時事的發展和變化而決定當天節目的選題 。 如同大海航行中需要導航,史東制作和主持節目中也有自己的“羅盤”:不問紅黃藍綠,只問黑白;發言的權利比發言的內容更重要;不設防,不設限;黑是黑、白是白。 史東的复出使很多“東粉”(史東的FANS)都歡喜雀躍。 一位觀衆在“八方論談”的網站留言中,送上了這樣的祝福,“祝八方論談開播順利,明察秋毫,威震八方。”史東也將一如既往,打破政治框架,讓觀衆“八方論談”中聽到來自四面八方的不同聲音,成爲一個凝聚中國人智慧的中心。 八方論談網站視頻: 史東在2006年2月18日的演講會片段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