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9/27 16:32:24瀏覽964|回應1|推薦9 | |
文章來源: 華夏時報 1985年9月22日,美日德法英五國財長和央行行長聚集在紐約廣場飯店簽署了著名的《廣場協議》,美元對日元發動的貨幣戰爭最終以日元的大幅飆升、美國獲勝結束。25年後,另一場貨幣戰爭又即將爆發,只是貨幣的主角換成了人民幣。 在美國政府對人民幣如此咄咄逼人的背後究竟是什麽? 強擡升值預期 平衡貿易只是幌子 貿易再平衡,是美國政府多次向人民幣匯率發起挑戰時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匯。所謂貿易再平衡是美國政府希望通過擴大出口,重振美國制造業輝煌,降低美國創歷史紀錄的失業率,從而將美國經濟拉出衰退的一張“處方”。人民幣匯率則一直以來被當成了這張“處方”的“藥引”。 “作為擺脫衰退的臨時措施,通過施壓人民幣擴大美國出口,的確能為美國經濟的復蘇提供一定動力。但是,在全球產業分工已經確立之後,生產價格和成本遠遠高於其他國家的美國會再次將制造業回移作為自己的下一個新經濟增長點似乎很難說通。”中國宏觀經濟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貿易很可能只是美國人施壓人民幣的幌子。” 在“藥方”已經發揮了充分“藥效”之後,美國政府並沒有放棄對“藥引”的使用。20%-40%的幅度正在成為美國對人民幣升值的下一個預期。 升值40%意味著什麽? 吞掉所欠債務 “從2005年,中國第一次啟動匯改時,美國政府就表示人民幣應該升值20%,在中國重新啟動匯改後,美國又提出了20%-40%的目標,美國政府一直在通過自己的暗示提前為市場設置人民幣將長期升值的預期。”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人民幣的中間價基本是一個撮合價,三分之一的外資銀行,三分之一的中小銀行和三分之一的國有銀行出價的均值決定了當天的人民幣匯率。一旦人民幣將長期升值的預期被確立,外資銀行和中小銀行很容易形成統一戰線,沖破人民幣的升值空間。這就是美國長期以來諳熟的外匯炒作手段。” 但是這些預期都是中國經濟所不能接受的。“當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到7.2時,中國的中小企業就死去了一半,不用升值到美國政府預期的下限,即使人民幣對美元只升到6.5,中國的國企也會遭遇到巨大的威脅。”譚雅玲說。 此外,目前中國的外匯儲備約為2.4萬億美元,其中70%以上以美元形式儲備。如果人民幣對美元每升值1%,中國的外匯儲備就將產生約168億美元的損失。如果人民幣對美元最終如美國所願升值40%,那麽中國外匯儲備將損失約6720億美元,也就意味著中國所持美國國債的80%都不翼而飛。 人為輸出通脹 危及國家信譽 “美國對人民幣只不過是美國對所有貨幣長期計劃中的一個篇章,說好聽了是戰略,說不好聽了就是陰謀。”譚雅玲說,“美國政府的長期戰略就是對可以在制度和信心上對美元形成挑戰的國家貨幣進行打擊。” 通過預設某國貨幣升值,加速熱錢湧入炒作這種貨幣快速升值,其後再在熱錢撤退過程中造成這種貨幣極度過剩,最終迫使這種貨幣嚴重貶值、喪失信譽。譚雅玲總結了這一戰略的路線圖。 而這一戰略也似乎正發生在人民幣身上。據中國央行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8月末,中國外匯占款余額達21.04萬億元人民幣,僅8月新增占款就比7月增長42%。按照譚雅玲給出的路線圖估算,如果外匯占款中僅一半是作為“熱錢”進入中國,那麽人民幣如果對美元升值40%,熱錢在流出過程中只需要實際支付約13萬億元人民幣就可以將此筆外匯占款全部撤出。而中國國內卻被迫要消化掉這一出一進剩下的約8萬億元新增人民幣。這將給中國經濟帶來不能承擔的通脹壓力。而這還不包括熱錢在進入中國市場後炒作獲利對中國通脹的推升。 “最終美國對人民幣匯率的快速推升,將導致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受挫或者中斷,或跌入谷底。而象征國家信譽的人民幣也會因為沒有實體經濟的支撐而出現暴跌,從而使得國家信譽受到損傷。”中國現代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說。 當美元與日元發生沖突時,就會有《廣場協議》,當美元與歐元發生矛盾時,就會有歐債危機。“美國沒有短期的計劃,只有長期的策略,他對大西洋兩岸如此,對太平洋兩岸也一樣。”陳鳳英說。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