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7/24 04:31:12瀏覽1046|回應2|推薦9 | |
作者: 端宏斌 半個多世紀之前,美國出了本華爾街經典名著名叫《客戶的遊艇在哪里?》,作者小弗雷德·施維德是一位職業交易商,當初施維德和其他美國人一樣跑去紐約碰運氣,正趕上史無前例的大牛市,於是他很快在華爾街找了份差事做。書的一開頭,作者描繪了自己第一天上班的遭遇。因為第一天什麽也不懂,於是就四處走走熟悉一下環境。正碰上一個老股民賺了錢,很高興的和這位新來的年輕人吹噓自己的投資成績。但作者搞不清這位股民為什麽賺了錢,賺了誰的錢,於是就找公司的大佬們詢問,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大家眾說紛紜,沒一個人能說得清到底為什麽會賺錢。這令作者感到很好奇,他想要搞清楚誰最後賺到了錢。 書的標題出自一個笑話:很久以前,一個鄉下來的觀光客去參觀紐約金融區的景色。當他們一行人到碼頭時,向導指著停泊在海港的豪華遊艇說:“看,那就是銀行家和證券經紀人的遊艇。” “那麽客戶的遊艇在哪里呢?”天真的觀光客問道。豪華遊艇是有錢人的休閑工具,在笑話里,海港停泊著銀行家和證券經紀人的遊艇,但他們的客戶的遊艇在哪里呢?言下之意,他們的客戶沒有遊艇。但這些個銀行家和經紀人們都號稱在幫著客戶賺錢呢,為啥論遊艇,倒是沒客戶的份了?那是因為客戶在這里是賺不到大錢的,客戶只是被人魚肉的對象罷了。 時過境遷,現在這套規則要略微做一點小小的調整,華爾街的大佬們現在想要賺的是中國人的錢,因為中國人有全世界最多的外匯儲備(主要是美元),這些美元買不到有用的資產,所以只能放在華爾街買點兒債券,大家可都盯著這塊肥肉呢。有一位中國人在華爾街闖蕩了十余年,他提出了小弗雷德·施維德同樣的問題:金融讓誰富有?這恰好就是陳思進這本新書的名字——《金融讓誰富有》。但要讓客戶乖乖把錢掏出來,並不是那麽簡單的事情,首先要忽悠他,讓他覺得自己做的一切都是正確無比的,這可是很復雜的工程。 美國是經濟學的老家,多數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都是美國人,美國人也成功的把經濟學思想包裝成了意識形態輸送到中國,現在中國的經濟學家都認為自由市場經濟是“普世價值”,可號稱以自由市場經濟為支柱的美國,就是以種種理由不準中國購買自己想要的商品。美國對待中國的態度是:自然資源不賣、高科技不賣、工商企業不賣,很小比例的銀行股份也不賣。美國人真正的普世價值是:一切理論都要給本國利益讓路。於是中國從出口賺到的美元越積越多,美國一方面加大美國國債的流通量,使中國大量美元儲備不得不轉換為國債資產,並使中國人心理上相信,這是很安全的投資。另一方面,華爾街通過金融創新弄出大量的金融衍生品吸收外國債權人的美元,將美國自身的風險轉嫁給外人。 以上是國家層面,那麽公司層面呢?說來也怪,中國人特別聽洋人的話,基本上各大華爾街投行說什麽都會信。2003年外資投行一致看空中國的銀行業,其中標準普爾甚至把13家中資銀行的信用評級定為垃圾級,這目的就是為了讓此後金融財團在收購中資銀行股份的時候撈足籌碼,這就是典型的看空做多。先看空,讓股價越低越好,然後做多,用最小的資金換取最多的股份。我們就以美國銀行為例,在不到4年的時間里通過中國建設銀行獲利接近100億美元,回報率高達200%,這還不包括每年的大筆分紅。這就是被定為“垃圾級”的最終投資回報。 以上是公司層面,那麽個人層面呢?大家以前都聽說過美國老太太和中國老太太的故事,說有兩個老太太相遇了,一個來自中國,一個來自美國。中國老太太說:“我攢了30年錢,晚年終於買了一套大房子。”美國老太太說:“我住了30年的大房子,晚年終於還清了全部貸款。”只可惜這個故事說到半路就說不下去了。那位美國婦女還沒退休呢,遇到房價大跌,房子的現值都低於銀行貸款了,成了名副其實的負資產,於是只能宣布破產,棄樓斷供。而那位中國婦女,甚至還為兒子買房出了一大半的首付。誰曾想到,美國人買樓的錢其實是類似中國這樣的外國投資者出的錢,因為按揭款已經被投行打包證券化,並出售給外國投資者,債務人反正也沒花錢,到頭來房子沒了也沒什麽損失,損失的其實是債權人而非債務人。 金融讓誰富有?這是每個中國人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
|
( 不分類|不分類 ) |